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青海日月山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青海日月山的导游词范文

来源:尚车旅游网

  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大道的咽喉。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xx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发生在农牧区交接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唐武德二年(620xx年),在今青海东部地区设鄯州(治今乐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与吐谷浑讲和修好,并达成互市协议,互市于承风戍(今拉脊山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

  唐肃宗以后开展了“茶马互市”,青海大批的马牛被交换到内地;内地的茶、丝绢等同时也交换到了牧区。

  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点增多,增有镇海堡、多巴、白塔儿(今大通老城关)等。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对互市严格控制,规定只准每年2、8月在日月山进行互市交易,并派弹压。后因这种规定不能满足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换需要,清廷便数次放宽,并将日月山互市地点移至丹噶尔(今湟源县),日期也予以放宽。丹噶尔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继续,很快成为“汉土远近番人及蒙古人往来交易之所”,在嘉庆、道光之际,商业尤其繁盛。清《丹噶尔厅志》记载丹地市场“青海、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显赫的民族贸易的重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