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对策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对策分析

【摘要】:介绍了我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东盟的投资环境及政府对外资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就我国企业投资东盟进行了对策分析。建议我国企业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利用地缘优势,加快我国对东盟投资的步伐;利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抓住机遇对外产业输出;确定在东盟各国的投资重点。

【关键词】 :东盟 ; 自由贸易区;对外投资

一、我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现状

(1)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规模

2003年,中国在越南新增直接投资项目61个,协议金额1.38亿美元,居当年越南吸引外资排行榜第四位。2004年,中国内地为柬埔寨第一大外资来源地,投资额为8040万美元,同比增长144%,19个项目涉及纺织服装、旅游开发、烟厂、制鞋、海产品加工等。

第三届中国-博览会(2006年10月31日至2006年11月3日)投资促进部共收到国际签约项目278个,总投资107.20亿美元。中国—博览会的第一天就签署了一批投资额达6亿美元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这些国际经贸项目是中国企业分别和10个国家的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项目。包括了印尼投资的同仁医院项目、文莱与南宁市合作开发的商务区项目、缅甸外资在江西投资的鑫丰纺织项目、泰国两仪集团在广西崇左投资的精制糖综合能源循环项目、马来西亚SSP集团在广西北海投资的水产专业市场项目等,项目涉及路桥建设、水电、节能、纺织、水产、粮油、医疗等多个领域。

(2)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结构

从投资目的地来看,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集中在少数国家。中国企业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周边投资居第一、二位的国家是东盟的泰国和柬埔寨,其他的还有越南、印尼等。

从投资领域来看,投资主要集中在农机、家电、轻工、纺织、农业以及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以电子电机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主。

从对外投资的企业来看,投资东盟的主要是资金较雄厚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包括:康佳、华为、中兴、中海油、嘉陵、长虹、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中国铝业集团等。在东盟投资的中小型企业仍然较少。

(3)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效益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效益较好,在越南尤为突出。TCL集团已在越南建起年产50万台的彩电生产厂,力帆摩托在越南建起组装厂,目前这两个品牌在越南是家喻户晓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据了解,由于市场准入的放宽,中海油、华为、中兴、嘉陵、长虹、康佳等企业在印尼的业绩节节攀高。

2.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东盟国家对外资的政策缺乏稳定性。(2)东盟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东盟欠发达国家缺乏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政策变化快,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较差,市场风险较大。(3)某些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从东盟一些国家的投资环境来看,不稳定因素也仍然存在,尤其是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外汇交付能力低,使企业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制约。(4)在东盟投资成本高。一些东盟国家基础条件差,致使企业建设和运输成本增加。城市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有少量公共汽车和客运二轮车。通讯也不发达,因特网的使用率不高,且受限制。(5)国内企业对东盟市场了解不够,存在投机行为。

二、东盟十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分析

东盟各国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本国的法律体系、放宽对外资的限制、提供投资所需土地、提高办事效率来吸引外资。

在税收方面给予外资各种优惠政策。泰国政府允许投资公司将生产设备安置在任何地方;可以从净收入中扣除25%的基础设施安装费;可以从所得税中双倍扣除运输成本及水电费10年;可免交法人所得税8年;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免征进口模具关税;外商可拥有100%的股权。泰国政府还规定,无论在何地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均可免缴机器进口税、8年内免缴企业所得税。在文莱,没有个人收入所得税、营业税、津贴税、生产税、关税的同时,外国投资者在文莱还可以享受长达8年的免除公司税的待遇。高新技术产业还可以在文莱享受5—8年的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在老挝,对出口生产的所有投入实行零进口税;对制成品不收出口税;亏损可结转3年;为大型项目提供免税;对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和偏远地区项目降低税率。在柬埔寨,所得税5年后交9%,亏损企业可延至第8年。

有关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在马来西亚,安瓦尔鸡奸案的推翻标志着马来西亚健全的法庭体系,因为它标志着独立的司法系统的重建。司法独立反过来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一个可期望的、安全良好的大气候,有利于建立有序的投资环境。

逐步放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马来西亚放宽对外资股权,外商投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构成的限制;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内外销比例的管制;

逐步取消撤资税。泰国政府允许投资公司携带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进入泰国工作等。在老挝可自由雇佣外国雇员。

在投资办厂所需土地方面,各国政府均制定了优惠政策。越南的老街省规定,对中国投资者免收土地租用费,补助50%—100%的土地拆迁费。在老挝,土地可长期租用至少30年并可延长。目前缅甸允许外国人租赁土地经营农业,土地租赁期一般为30年。缅甸已同意把中缅边界克钦邦德乃河平原一带方圆100多万英亩的土地出租给中国使用。

同时,各国不断地提高办事效率以吸引外国投资者。越南的管委会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如胡志明市工业区管委会,过去申办投资许可证要3至5天,现在只需一天,产品出口许可证几个小时就能办妥。南方的工业区还明确提出“一切以投资商的需要为准”。

三、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策略选择

1.利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不断调整对东盟的投资策略

中国企业对东盟各国开展投资,要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前景,了解CAFTA的规划;搞好市场调查,发展商务渠道,选准合作伙伴;制订东盟市场长远开发战略;掌握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和国别指导目录。同时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重点行业领域投资。根据《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各缔约方同意在下列五个优先领域加强合作: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盆地的开发。我国企业应该在这些领域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尤其要积极参与我国政府正在和即将推动的大型跨区域合作项目,如湄公河开发项目。(2)选择适宜的投资方式。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形式包括股权投资、BOT和工程承包等。境外加工贸易关税的降低乃至全部取消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东盟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在通信、商业服务、旅游、银行等服务贸易领域,企业可加大投资力度,带动国内资本、技术和产品出口。(3)全方位开拓东盟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诸多领域,是一个全面经贸合作的框架。我国企业应充分运用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在自由贸易区内构筑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框架。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从对东盟的投资中获利,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2.利用地缘优势,加快进入东盟的步伐

从地理上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毗邻。其中,越南北与中国接壤,东面和南面是南海;老挝北邻中国;缅甸在东北与中国毗邻;马来西亚东临南中国海;文莱北濒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有利于我国企业家就近了解情况,及时得到信息,快速地做出决策。

从人口上看,华人在东盟国家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在马来西亚,华人占25%;在新加坡,华人占76.9%;在文莱,华人占15%。因此,华语成为东盟国家的一种重要语言,这就减少了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语言障碍。

从宗教上看,在东盟国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其中,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主要宗教是佛教。泰国将佛教视为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在缅甸有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在柬埔寨,佛教为国教,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而我国的大部分居民也信仰佛教。宗教上的相似使我国企业更容易融入东盟市场,而不会与当地居民发生宗教冲突。

3.利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抓住机遇对外产业输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保护环境,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如造纸业受到了限制。而东盟国家森林资源丰富,暂时还没有限制污染型产业的发展,故我国企业可将这类产业转移至东盟国家。这样,既可以继续发展这些产业,以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又可以保护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同时,我国企业可将生产技术标准化、处于比较劣势而在东盟某些国家仍适用的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东盟,从而创造出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这样做既可以继续使用这些技术,又促进了东盟国家的技术发展。

4.区别对待,确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重点

在进入东盟之前,我国企业有必要了解东盟市场,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可以得到的政策支持,进而确定应该进入东道国的哪一个行业,而不应盲目投资。

可在东盟投资的重点行业有:(1)基础设施建设。印尼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将增大。资源开发业。印尼和缅甸的天然气资源和矿产资源,马来西亚的石油资源,老挝的森林资源相当丰富,但其开发能力较弱。我国有能力的企业可参与合作开发。(3)中医药。印尼和越南的中草药资源丰富,且民间有很多待开发的配方。(4)机床制造业和机械行业。泰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机床,政府鼓励外商投资机床项目和机床维修中心。越南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运输机械和轻工机械。(5)农产品加工业。马来西亚的水产资源,热带农业和经济作物资源富饶,泰国也盛产大米,果蔬,天然橡胶,金枪鱼,虾以及木材,柬埔寨的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但他们缺乏农产品加工技术。(6)轻工业。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在东盟各国很受欢迎。(7)服务业。柬埔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商业零售业多为摊贩式的小规模,小批量经营。另外,我国企业可以到菲律宾建立从椰子汁,干椰肉,椰油,椰粕到椰纤维,活性炭,纤维碎渣等一条龙的配套生产。还可以派技术人员到缅甸去租赁土地,发展农业合作项目。

四、结论

东盟国家中大多数国家资源丰富,但技术落后,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东盟国家的政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采取措施吸引外资。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和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发挥地缘优势,努力扩大对东盟的投资,到东盟投资办厂,把东盟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当然,我国企业在投资时应当注意对东道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政府的政策措

施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

参考资料:

(1)张二震马野.《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期

(2)唐辛.东盟十国商机面面观(下).《WTO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

(3)叶建平王英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合作项目呈现四大特点.2006年11月3日

(4)车海龙.正确认识对东盟的投资.《大陆桥视野》,2005年,第9期

(5)叶建平.中国企业越来越看重东盟市场. 2006年10月3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