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大学生文化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试论大学生文化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试论大学生文化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改革 试论大学生文化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邵慧峰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本文在阐述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以及法律意识培养对于建构大学生文化素养体系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 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构建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律教育;增强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养;法律意识;问题;成因;培养途径 一、文化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权、受教育权、政治权利等,大部分大学生对其较为珍视并要求国 家、社会和他人为其实现上述权利提供便利并加以保障,但在行使 “素养”是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艺术和思想修养的总和, 文化素养则是指人们为获得一定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职业道德 权利、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却较少考虑是否侵害了他利,是 等素质所进行的持续的修习涵养而形成的~种内在的稳定品质和 否对国家、社会造成危害,甚至并不了解自己应承担相关法律义务, 精神境界。概而言之,文化素养包含了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 致使权利与义务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度、审美-睛趣、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其中,法律意识要求具 有正义之观念,有权利之意识,有法治之信仰,有法理之知识,崇尚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信仰“礼治”、“仁政”和“贤人政治”,缺少追 平等,热爱自由,遵纪守法,积极维权,学法,知法,信法,用法。 求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和法治的民族理性,缺乏法律至上的思 二、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法律意识培养对于建构 想渊源,在法律的社会功用上,法律并没有实现权利的保障和对权 大学生文化素养体系的意义 力的制约,人民只能屈服于法律的权威,臣服在统治阶级的统治之 1、一个人是否具有法律意识是判断其文化素养程度的一个重 下。p 事实上,孔子作为儒家鼻祖,从未将法治割裂至与“仁”对 要因素 立的位置上,孔子本人便是法治的成功实践者,而其他先秦先贤,也 长期以来,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然而, 少有人将“人治”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则,将手段化为目的,大 法律意识淡漠并非国人的过错,而是社会结构使然。在几千年的封 多承认人民主权思想和人本主义,并不排斥法治的作用。可惜秦汉 建社会中,儒冢思想倾向排斥法律,因为它更有利于维护列建的社 以后长达两千年的皇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彻底改变,君 会结构。…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内地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深刻 主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唯一受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帝王既可一言 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逐渐成为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 变化,使以往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正向相对多元的社会结构演进。 兴法,社会结构的变化破除了部分旧观念,强化了人们的平等、民主、自由 蒂固的观念,人们只希望有“明君”、“圣主”的统治,有“包青天” 和竞争意识,但在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精神“断乳”期, 式的好官,厌讼畏法,远离法律。这些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使大 人们极易产生信仰危机、道德失范,用对物质利益的极度追求来弥 学生在权力和法律面前,对权力充满信心,对法律没有信仰,崇尚权 补精神领域的缺乏。口 力,厌弃法律,头脑中充斥法律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和特权思想,反把 2、法律意识是人文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现代人才文化素 法律看成是外在的异己力量,缺乏对法治秩序的追求精神。 养的养成而言,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I、构建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对于现代人才而言,若无法律意识的培养,文化素养体系的建构势 必成为空中楼阁。“法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3 法律是文 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 体在法律领域科学认识和情感体验的结晶,是精神文明的有机构成要 素,法律意识,自是 代人才文化素养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律或现象的反映形式,包括 对法律的情感、认识、评价和信仰的内心体验,但他们的法律意识大 多处于认识阶段的心理状态。 由于我国法制教育长期受前苏联法律观的影响,内地大多数非法 学专业大学生仍将法律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尽管他们普遍认可“法 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和现实中一些 “权大于法”现象的冲击,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无目的价值, 没有意识到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 治,这使得他们对法制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甚至失之偏颇。 当前我国公开媒体上的各类法治拦目和节目纷繁众多,如能有效 整合,并在宣传中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进而集思广益,把 宣传法律知识从单纯的“说教”变成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将会为大 学生培育现代法律意识构建起良好的宣传氛围。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 获取正面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一些落后的、不法的信息的过程。 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的欠缺,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误导。有 些媒体在对节目进行审核时,更多的考虑其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 益,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没有进行批判,甚至有推波助澜的倾向。相 关部门应担负担起监管职责,引导大众媒体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及 时宣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揭露违法犯罪现象,指导和监督媒体正确 报道法制新闻,比如,在新闻报道中不应过度披露和描写犯罪细节或者 破案的过程与手段,不应过度渲染违法乱纪的事例,避免报道带来负面 的社会影响,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 2、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律教育 我国高校尽管近年来愈来愈重视通识教育,但~些大学特别是 在对待法治的态度上,绝大部分大学生仍把法律理解为对人的 行为的约束,认为法律是由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 理工科大学在法律课程的设置上,未能适应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和 开设足够多的覆盖面广的法学选修课 意志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即维辛斯基的那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需要,套法律定义。这种工具主义价值取向的流毒使很多大学生在内心 或法学辅修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些高校甚至只有一门思想 总课时远远不能 深处认为遵纪守法行为只是迫于国家和学校的强制,而私下里进行 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和几个法学类全校选修课,的违法违纪行为只要没有被学校或公权力机关抓住证据,就是取得 保证法治教育的需求。正因如此,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针对大 了与强制力对抗的“胜利”。_4 这种错误思想,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有层次地安排课 形成了对正确的现代法律意识教化的潜意识抵制。 对于自身所依法享有的安全权、自由权、平等权、人格权、福利 ---——程内容,即将其分为:基本法律知识、思想观念和行为修养三个层面。 3、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0--—— 《新西部》2014.32期 试论大学生文化素养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改革 法律本身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具体社会问题关联密切,若不考 分析[M].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 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只对他们进行生搬硬套的填鸭式教 E2] 央视国际.中国社会结构剧变,专家析思潮主流与支流 育,极易使其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 [OL].中国网, 育时,需要引导他们对法律产生兴趣,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和培育法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42001 8.htm,  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通过理 2011一O2—21.论与实践的相互反馈来加深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性认识。 [3](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一法哲学及其方 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过:“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 法[M].华夏出版社,1987. 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对 E43黄巧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 学校管理不满意的事件,轻贝0表现为发牢骚,有的则升级为争吵和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8-91. 纠纷,严重者甚至引发了诉讼。这是教育服务消费市场运行中不可 [5]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法律出版社,2001. [6](德)鲁道夫・冯・耶林著,郑永流译.为权利而斗争[M]. 避免的,虽然不能认为每有事件发生就是学校的错误,但是学校也  不能认为“找麻烦”的学生就是不好的学生。相反,高校应利用各 法律出版社,2007.种学生权利诉求事件作为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素材,让更多的大 【作者简介】 学生在权利维护实践中正确地认识权利,在行动与思考中加深对权 利意识的和法治精神的理解。 邵慧峰(1977一)男,辽宁阜新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 法学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在读,从事经济法、商法与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i]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一行学背景 (上接第147页) 制度研究. 学方式的影晌下,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 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英语类技能竞赛所构建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结论 [2]Elli S,R.Second 1anguag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 陈芳.英语竞赛对强化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探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6)22—24. [4]陈柳悦.从大学生英语竞赛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研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亲身获得的学习经验对提高自我 效能感有显著作用;从学习的外部环境分析,来自家长及学校的积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ll(8)118-119. [5]马海旭,张景耀,陆殿生,姜春香.英语竞赛在高职英语 极配合和评价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对于英语学习经 验能够进行正确归因的学生,其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具有不 教学中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6)45—47. 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其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E6] 王天发,杨军燕,王勇,张辉.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 总之,英语类技能竞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基 效能感的因素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7(3)41—47. 于英语类技能赛所构建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综合能力、 [7]徐久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J].西南 听力、口语及写作等方面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 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262—264. 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更多细致周密的安排和协调。本研究也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验组和控制组都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些 英语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这对实验过程的实施和效果的生成都具有 定的作用。在今后的进~步研究中,可以就这些万面实现更 多的创新和突破,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8]杨行胜.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J]. 文科教学探,2007(12)28—30. [9]张奇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 [J].2叭0(2)19卜194. [10]仲彦,王微萍.多媒体环境下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 效能感实证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1)142—144. 【参考文献】 [1]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ogical Review, l977.843.19l一2l5. 【作者简介】 陈育 丽,女,天津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 (上接第151页) 总而言之,作为现代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词汇场理论让我 印书馆,1980. 们认识到:词汇从来都不是一个个彼此隔离地储存在人的大脑中, L2j Trier,J.Der deutscheWortschatz im Sinnabezirk 而是有机的、系统的、分1"-3YU类地存储起来的。在一种语言中,任 des Verstandes(Heide1berg,1931):and alSO the remarks 意一个词都能以某种方式与周围的词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或 含义上的连接,正是因为词与词之间的这种聚合联系,学习者才有 in my Prison—House of Language,Princeton,1972. 可能把难以计数的而在形式、内容和功能等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不 同点的词汇,组织成一个内部元素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_4 所以, [3]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4]倪波,顾柏林.俄语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5. 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灵活地应用词汇场理论,建立 词汇间的语义关系,在学生已形成的词汇场基础上,不断融入新 词,从而实现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词汇记忆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 【作者简介】 戴炯(1982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新西部》2014.32期 ・-——1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