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
的原因与教育对策
谭 怡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研究室 贵州 水城 553004
摘要:网络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危害,让不少青少年深陷网瘾,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问题和社会问题。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有: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垃圾;由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主观原因有:青少年的特殊阶段所决定;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当孩子遇到挫折后,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误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足够重视,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其对策有:创新家教模式;建立丰富的校园生活;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关键词:网络心理问题 网瘾 成因 对策
The Cause of The Teenagers’ Network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ducational Treatment
Tan Yi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Liupanshi Teachters College;Shuicheng
553004,China)
Abstract:Networ eariches greathy people’s life, while it is also harmful to the teenagers and make them lose in networ addication, which has much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y psychological deuelopment.As a result, so many psychologisal obstacles. Personalities and social problems ewerged.This essay discusees the cause that networ produces nuacerous psycgonloical problems and presents a treatment which lies in cooperaton among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Key words:network psychological probmes network addiction
Cause of formation treatment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少年’比例高达13.2﹪,超过200万,另外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① 网瘾让无数孩子深陷迷处,网瘾也让无数家长深恶痛绝,网络为什么有如此魅力,他们背后又有这怎样的心理原因,本文将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客观原因
1、 网上有许许多多的垃圾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个信息的垃圾场。据互联网上的资料显示,因特网上约有50万个黄色网站。这些网站往往伪装性很强,让人防不胜防。因而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常常会出于好奇或冲动的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黄色、暴力信息。其次,网
上还有大量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内容。此外,一些引人入胜,符合青少年个性、需要的游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2、 由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着巨大的反差。现实世界是以物流为中心的空间,虚拟世界是以信心为中心的空间。这种区别,使得虚拟世界具有实时性、仿真性和交互性三大特征。实时性,使人们能够在瞬间满足其社会需要,不须经历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的等待。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把握自己的命运,一夜之间成为“盖世英雄”或“商业奇才”。而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常受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同学的蔑视。而上网打游戏,让他们找回了自尊。
仿真性,虚拟世界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生活,使人们在虚拟世界同样找到满足。而这种满足有着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优点。第一,匿名,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后果;第二,为人们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成本低,仅需付出一笔网费。
交互性,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很多人远隔重洋的进行交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缺少关爱的孩子,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充分满足交友和自尊的需要。如果遇到困难,还有许多人献计献策,使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温暖。
3、 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青少年生理上趋于成熟,性欲与日俱增,但性教育却极为不成熟、落后,对性普遍存在着神秘感。在各种心理驱使下,极易陷入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
(二) 主观原因有
1、 青少年的特殊阶段所决定。青少年个性发展处于不稳定时期,而网络好比一片浩
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这对于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青少年有着无限的、自发的、积极的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鲜的事物——上网,他们趋之若骜。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无疑是他们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而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强烈的求知欲与薄弱的辨别力,使网络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内容极易“内化”到日常生活中,看待事物极易受情绪的支配,缺乏理性思考,所以一经染指,欲罢不能,进而发展为网络沉溺。
从个性发展看,青少年时期主要有过渡性、闭塞性、社会性和动荡性这四个方面的特点。这段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思维敏感,心理面貌不稳定。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其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常发生冲突。性格内向的孩子极易陷入自卑。这些孩子偶尔上网找网友倾诉心声,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但倘若他们上网逐渐演化为某种习惯性,在网络世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减少了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久而久之脱离生活,造成了现实中的孤僻、冷漠的性格。
2、 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现行我国教育虽然一再提出为学生减负,但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竞争非常激烈。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就是高分的要求。当他们学习压力过大,就易陷入“逃避”心理,这时往往会选择网络作为“避难所”。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与困惑,缺乏成就感,总有各种不如意之处。而一些网络游戏,正好补偿性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对游戏有依赖感。同时,一些攻击性的网络游戏还是他们宣泄内心隐藏攻击心理的一种途径。
3、 当孩子遇到挫折后,没有得到及时修复,也会上网成瘾。因为网络能让他们逃避现实的痛苦,找回曾经拥有的骄傲和成就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患上网瘾的孩子是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解脱外
界的烦恼与痛苦,只是没有把握好“度”,深陷其瘾,逃避了现实。
4、 家庭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误区
陶洪开教授认为:“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②青少年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因为家庭是每一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港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及其主要的因素,它集中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上。而中国的多数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索取与给予的关系,没有对等交流。对孩子要求很高,物质需要尽量满足,而心理需要、品德要求却很少问津。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思想,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同时一些离异家庭、暴力家庭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心理。在这些不恰当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社会就会出现各种障碍,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我们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因素与上网成瘾密不可分。因此,要解决网瘾问题。需要社会的通力协作。家长、老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简单的谴责网瘾,对孩子采取高压措施,而是要彻底的改造我们的观念、教育体制,使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就能得到满足,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替代物。
二、 对策: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足够重视、
(一) 创新家教模式、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影响孩子心理的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解除网络弊病,首先要从改变 我国家庭教育模式开始,要做到:
1、 变单向为双向。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父母向子女传授知识和经验,父母为子女不惜付出。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家庭中已经行不通了。毕竟现实生活中,思想解放的孩子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杂志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互联网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富有想像力和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家长要想成功的引导孩子们有方向性地汲取网上知识,就要不断的学习,向孩子学习我们不懂的,真正建立起双向、良好的沟通。
2、 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应积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积极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想、所需,并理解与安慰。如果家长经常与孩子聊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尊重他们的认知,满足他们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3、 家庭与学校经常性沟通,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与发生有很大的影响,杜绝网络对他们的诱惑,网络成瘾重在预防。
(二) 建立丰富的校园生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怀着深深的爱,往往恨铁不成钢。动机虽好,但也不能只盯住中考、高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目标、高尚的情操,加强器自制力。如果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活动和交际活动,有意将他们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此外,针对我国性教育滞后现象,学校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普及,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和苦闷,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敷衍了事,而应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三)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网络成瘾是个世界性问题,许多国家采取的方法有:“国家以立法限制网络内容,实行娱乐软件分级制,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的游戏,学校及教育部门对电脑联网实施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对网吧和网络中有害的内容实行屏蔽,行业协会倡导行业自律等等”③我国于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各省、市纷纷取缔了一批黑网吧,加强对科普网站的建立,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除了政府要加强网络管理外,网络企业也应该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声誉良好的经营,改善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规范企业竞争行为等。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阴影,是一项全面、系统、深入持久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我们期望青少年从网络的沉迷中转移到对各种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来,转移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的普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也从中受益,对网络要有个正确的评价,客观的确定其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取其利,蔽其弊,这几需要社会携起手来,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
注释:
①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7月20日第十三版。作者:袁新文
② 摘自大学生心理网站http//mind.studa.com。《孩子都有向上心》作者:陶宏开
③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7月20日第十三版。作者:袁新文
参考文献
①“心理访谈”2006年9月12日-------2006年9月19日的八期节目。
②蔡笑岳主编的《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