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2小题,共36分)
1.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科学家中,被用来作为“功W”的单位的是( ) A.帕斯卡
B.焦耳
C.瓦特
D.牛顿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N,0N C.5N,5N
B.0N,5N D.5N,10N
3.在探究“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 ) A.丁、甲、乙、丙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4.下面是小锐进行体育模拟测试中的情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跑800m,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垫排球时,排球离开手后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做引体向上,当拉住单杠静止时,他所受重力与单杠对他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练习运篮球时,带球绕过标志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一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N B.在第一个2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J C.在第三个2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W
1
D.在第二个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N
6.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受力且运动一段距离时,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C.做功快的机械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7.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上的破窗锤,前部做得较尖锐主要是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B.“蛟龙号”潜到7000m深海处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7×106Pa C.客车行驶时窗帘向车外飘,是因为车内空气的流速比外面大 D.用吸管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是利用了大气压
8.班级大扫除时,小娟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 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9.初二年级的小同学花了20s的时间,从一楼走到三楼教室,则她上楼时的功率最接近( ) A.1.5W`
B.15W
C.150W
D.1500W
10.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拉力分别为F1、F2,所对应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12 C.F1F2,12
B.F1F2,12 D.F1F2,12
11.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2m,斜面长度s4m,现用300N的拉力把重为4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绳重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功的简单机械 C.拉力做的功为800J
D.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0kg的石块,沉在装水的容器底部,小玉同学在2s内用一滑轮组将石块从水中
2
匀速提起1m,但石块没有露出水面,已知绳的自由端拉力为250N,已知石3103kg/m3,g取10N/kg。则石块在上升过程中,不计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及水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的功率为125W
B.小玉通过滑轮对石块做的有用功为600J C.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00N D.动滑轮的重力是100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装修工人师傅在装修房屋时使用如图甲所示铅垂线来检查画框是否挂正了,这里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用如图乙所示平水管(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来确定房子里面的水平线,两名工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作标记,他们这样做利用了________原理。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14.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吃水深度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小亮想探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手移动的距离h和测力计的示数F,并描出F-h图象如图乙所示,当h15cm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__J。再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示数稳定后如图丙所示,剪断物体上的绳子,物体会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静止”)。
16.如右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25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0N,则A处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是农村曾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杆AB可绕O点转动,杆右端均匀柱形物体的长度与杆右侧的OB相等,杆AB的重力不计,柱形物体较重。若作用在A点的动力F方向始终与杆垂直,则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动45°角的过程中,动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
18.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103kg/m3,容器乙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则圆柱体甲截取前的高度为________cm,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9.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 m/kg G/N 0.1 0.98 0.2 1.96 0.3 2.94 0.4 3.92 0.5 4.90 0.6 5.88 0.7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托盘天平和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下图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20.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4
(1)小球的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探究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开始前,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接着在杠杆的一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这时若在A、B下方分别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2)如图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请在图乙中画出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画在答题卡上)。
2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 2 3 钩码总重/N 4 6 4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测力计示数/N 1.8 2.4 1.4 测力计移动距离/m 0.3 0.3 0.5 机械效率η 83% 57% (1)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A同学认为应该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B同学认为应该在缓慢匀速提升钩码时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同学的方法;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________(选填“a”“b”或“c”)装置图进行的实验;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4分,第24题6分,第25题6分,共1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月12日,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我省40余天遭遇9轮强降雨,省内洞庭湖区、沅水干支流、湘水资水部分支流42站水位超警,湖区7站超保……省防指累计90次调度五强溪、
5
凤滩、托口、江垭、皂市、双牌等大型水库为下游拦洪错峰,避免了洪江区、双牌县、保靖县等8座城镇进水受淹,减少了湘江、沅水、澧水的超警河段和超警时间,有效缩短了抗洪抢险战线。右图为橘子洲大桥航拍图。
(1)根据上述新闻材料介绍,随着水位上涨,浸在水中的橘子洲大桥桥墩是否受到浮力?_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
(2)由于水库中的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库的堤坝一般设计成_______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2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5N,小亮用20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30N的物体,使物体在2s的时间内沿着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了0.4m。求: (1)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此过程中的额外功。
25.如图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人站在地面上就可以控制蓄水箱进行放水。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O呈水平状态,A、O两点间的距离为40cm,B、O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10cm,竖直距离为7cm。A点正下方的K是一个重为10N、横截面积为100cm2的盖板(盖板恰好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可以控制出水口上的盖板。若水箱中水深为3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25:23,盖板的厚度、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g取10N/kg。求: (1)当水箱中水深为3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2)动滑轮的重;
(3)若与杠杆A、B两端及滑轮上的细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0N,则人利用该装置工作过程中的最大蓄水深度为多少?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