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学生的特长教育

浅谈学生的特长教育

来源:尚车旅游网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学生的特长的教育

学生姓名 邓 鹏

专 业 体育教育

指导教师 赵 丽 琼(副教授)

二00九年六月X日

浅谈学生的特长的教育

摘 要:唐代大诗人李白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总会有用武之地的。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要是我们还在循规道矩,全面的发展那么我们个行业的人才都是那么的平庸的,社会也得不到最好的发展。

关键词:好奇心 未来教育 特长 素质教育

古人有云:一百零八行行行出状元。而我们未来的教育也应该走这方面的发展,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达到我们教师心目中的要求,科科合格,这样一来我们学生就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心力去研究,和探讨他心中最想去专研的东西,那就是无形的抹杀孩子们最感

兴趣的东西。

著名的“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兴趣,我们未来的教育就应该,取之所长,补其所短。要是有个现代的爱迪生。我们应该让他在学校接收教学,但是同时给他最好的环境,去研究他的发明,和创造。这样我相信,他发明出来的专利会跟多。

当然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而在应试教育中,视各具个性的学生为一律,把主要目标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顾学生的天赋,无视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特长,而以升学为惟一目标,这种教育背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要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

清代的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应该给当代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不拘一格,就是要全方位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不但不能够压制、扼杀,还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造就出各具风采的时代新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应该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首先,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我们不能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要有观念的转变。要认识到学生是各具个性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于这一出发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具有灵活性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写作情有独钟,有的学生热衷体育竞技……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这些个性特质。

美术名作《登攀》的画家,在考进浙江大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美术成绩出类拨萃,校长竺可桢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使他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美术家,如果求全责备,也许这位美术家就会湮没无闻了。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那种“以分取人”的陈旧教育思想,应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的教育观念。

其次,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和条件。素质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的,人的身心发展表现为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我们要兼顾人的身心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规律,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往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因为其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创造“副科不副”的氛围,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学校要开全、开足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课程,要开展各项活动课程,要设置、组织各类选修课程、兴趣小组,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以此来发掘学生的潜能。

再着,提高师资素质,适应个性教育。俗话说“打铁先要榔头硬”,而我们的教师可

能自身素质上存在着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因而要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是思想素质,而且特别要提高发展自己的个性素质。一专多能,并非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的教师除了教自己学科的书,对其他领域不闻不问的现象,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现在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的时候是最明显的,但是也是最容易抹杀的。尤其是我们的小学的教师,基本的素质都不是很高。将来的教育我们要多注重小学的教育。一个人从小就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在小的时候,就给他进行良好的引导和培养,中国还会没有诺贝尔奖的人吗

据统计诺贝尔奖于1901年开始颁发,至2008年止,除了在第一及第二次大战期间,有些年份停止评奖外,共有766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物理学奖182人;化学奖148人;生理及医学奖186人;文学奖102人;和平奖88人;经济奖60人。 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302人;英国92人;德国79人;法国55人;瑞典28人;瑞士19人;俄国17+6人;荷兰17人;意大利15人;奥地利13人;丹麦12人;日本15人;以色列8人;印度3人;南非7人;埃及3人;澳洲5人;阿根廷4人......中国1人;缅甸1人;越南1人;伊朗1人。

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是多么的严峻的问题。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丰富的科学家,还需要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运动健将、创造家、发明家,这些人都要在学校培养出来,而只有培养挖掘,并且改革我们的教育才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改革》 2005年版

2.家教质询网 http://www.dacjj.cn/aidisheng.htm

3.《学校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