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森林火车人音版(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森林火车人音版(五线谱)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森林火车人音版(五线谱)

《森林水车》

小学二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森林水车》学科音乐学段小学低年级年级二年级相关领域核心领域:感受与欣赏相关领域:表现领域中的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是否已实施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全班每名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表达其内心美好感受。

(二)理论依据

1.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的获得与学生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2.发展音乐听觉思维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形象的听觉思维能力,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掘创作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森林水车》感受与鉴赏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体裁与形式;表现领域的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森林水车》是一首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它旋律优美而活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整个乐曲采用回旋曲曲式,结构为:

序曲+

A(主部)+B(插部一)+A+C(插部二)+A+结尾引子:随着伴奏声部中模仿小溪潺潺流水和小鸟啁啾鸣叫声,徐缓如歌的主题以

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美景。

回旋曲主题A: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呈现出来,它使人联想到水车轮飞溅着水花快活旋转时的情景。

第一插部B:长笛作为主奏乐器,吹奏出一段旋律明快、活泼的旋律。 第二插部C:同样明快、活泼的旋律。加入了打击乐器木琴。 尾声:加快速度,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这首作品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名曲,与《在钟表店里》《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描绘了森林景色和森林中水车转动声及人们欢乐的心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学生们并不陌生,并且十分向往与之亲密接触,但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接触自然,并表到对美好生活以及理想向往的机会并不多。

2.过程与方法方面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善于观察、表演,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有学习音乐的热情。但是有效注意的时间较短,而本首作品时长为4分37秒,学生入学以来欣赏到的乐曲多在2-3分钟内,而本首作品又是一首管弦乐曲,这对于学生欣赏起来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情景教学为主,并结合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3.

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能力方面:三年级学生能够听音乐手打恒拍找速度;听音乐判断音乐情绪与速度;通过听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②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等基本节奏,对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十六分音符的认读,感受不同节奏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③曲式结构方面:学生接触较多的是二段体与三段体的曲式结构,但是多停留在聆听与体验上,作为二年级学生对于回旋曲式结构的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回旋曲曲式结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情景法:引导教学环节展开2.体验法:感受乐曲的情绪。 3.听辨法:分辨主题乐句和出现的次数。

4.图形法:展现乐曲结构。

5.对比法:表现插部二的不同音乐形象。

6.参与法: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律动,表现乐曲结构。 (四)技术准备

1.采用adobeaudition软件将乐曲中水车的声音、序曲、主题、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尾声的音频剪切出来,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分段听音乐。

2.采用overture软件,将乐曲第一主题的单音旋律重新输入并导出音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着单音旋律看着教师手势学唱,并进行了分句的裁剪,降低视唱主题的难度。 3.学具准备:

①板书贴纸:教师课前打印,作为引子部分的音效,上课中贴于黑板上。

②奖品:教师课前打印了很多水车形象贴纸,作为对学生的奖励。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主题旋律较难记忆。 对策一

采用图形谱方法,并设计的水车和水花的形象,分别代表16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节奏,帮助学生记忆和演唱。

问题二作品时间较长,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对策二教师在课件中设计了森林中的水车、小溪、小动物、大动物等情景,并结合图形谱,引导学生在聆听中观察,由此延长了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并达到了划分曲式结构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水车》和积极参与表演等活动,感受音乐中的形象,增进对西洋管弦乐作品的喜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情景法:引导教学环节的展开。 2.听唱法:学习主题。 3.画旋律线法:学习插部一。 4.对比法:学习插部二。 5.律动法:表现乐曲结构。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森林水车》这首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2.初步了解回旋曲曲式结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森林水车》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旋曲曲式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环节目标】通过语言导入,将学生带入去郊游的的情景中,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1——创设教学情景,初听全曲

导语: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森林中,去那里看看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再听一听,森林里有哪些声音?(播放全曲)1.学生聆听全曲,随教师在引子部分律动,并思考问题。

2.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并在黑板上给引子部分贴图:小鸟的叫音、小溪的流水声、水车的声音:

活动1.2——确立音乐形象,揭示课题

1.师生讨论水车的外形和作用:水车是农村最常见的大型灌溉工具,整体为圆形,周围装有许多水斗,在水力的牵引下,它能把小溪、水渠、甚至池塘那边的水都引入到田地里去,给禾苗浇水,让农民伯伯的禾苗长得越来越茂盛。

活动1.3——感受引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师通过分析乐曲的音乐要素(情绪、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前后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由此明确引子部分。 (二)

学习主题

【环节目标】学生熟悉乐曲主题,并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参与、听辨游戏等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记忆主题。 活动2.1——感受主题情绪

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主题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水车高兴的心情。 活动2.2——听辨主题乐句

1.学生随音乐转动手臂,模仿水车的转动,听辨4个乐句。 2.学生随音乐转动身体,仿水车的转动,听辨4个乐句。 活动2.3——听辨节奏,理解作品所刻画的水车形象。

1.教师在主题旋律中表现小水滴的飞溅,引导学生关注八分音符节奏。 2.学生听辨八分音符出现的位置,并随音乐表现。 3.学生听辨四个乐句节奏是否相同。

4.教师出示乐句节奏谱和图形谱,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形象。 十六分音符:表现水车的形象八分音符:表现水花的形象5.学生用“la”读主题旋律节奏。

活动2.4——学唱主题旋律,记忆主题。

1.学生用“la”,跟随教师分句哼唱主题旋律。 2.学生跟随主题音乐边哼唱边律动。

请一个学生在小水花飞溅出来的地方(八分音符),演奏撞钟。

活动2.5——听辨主题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三次)) (三) 学习插部一

【环节目标】学生理解插部一所刻画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旋律线、听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插部一。 活动3.1——听音乐画旋律线,感受插部一的形象

学生随音乐画旋律线,一上一下,感受小溪流淌的形象。 活动3.2——听辨乐句和演奏乐器

1.学生听辩插部一由四个乐句组成,好像森林里流淌着四条小溪。 2.学生听辩插部一的主奏乐器是长笛,它用明亮的音色吹奏出了小溪欢快的歌唱。 (四) 学习插部二

【环节目标】学生理解插部二所刻画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形谱、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插部二的音乐形象。

活动4.1——结合图形谱聆听音乐,理解音乐结构。

1.教师随插部二的音乐画图形谱,学生聆听并寻找相似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插部二所刻画的形象:小鸟、小动物、大动物 活动4.2——理解音乐形象并表现。

1.学生听辨木琴的音色,理解所刻画的形象是小动物并表演。 2.教师音带学生表现大动物的形象。 3.学生听音乐表现插部二。 (五)完整表现

【环节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森林水车》不同的音乐形象,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体现乐曲结构,易于学生理解乐曲结构。 活动5.1——总结乐句结构,介绍回旋曲式

1.学生用字母总结乐曲结构:引子ABACA尾声2.教师介绍回旋曲式 活动5.2——完整表现全曲

教师结语:今天作曲家艾伦贝格用音乐带给我们体会了森林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希望同学们喜欢这首乐曲,喜欢他的音乐。 六、学习评价方式

1.注重过程性评价将鼓励性评价贯穿课堂。 2.多次采用荣获“水车勋章”的方式鼓励学生。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情境贯穿始终,极大提高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情境:清晨、水车的歌唱、小溪的流淌、动物们的舞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学唱水车的歌”、“森林里流淌着几条小溪?”、“小动物

来了”等几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音乐中来,并在不知不觉中聆听了音乐、感受了音乐、表现了音乐。

2.音乐图形谱为主线,教学结构清晰明确。

本首作品的音乐形象性非常突出,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紧紧围绕音乐图形谱的设计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小溪、小鸟、水车的图形形象作为乐曲的引子部分呈现;水车主题的四个乐句用螺旋曲线的形态表现,并出现了三次;插部一小溪的形象用波浪线表示,插部二结构较为复杂,采用听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图形谱的方式进行……学生们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认知和听辨,教师就在黑板上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片或图形,从而将乐曲的曲式结构逐渐呈现出来,并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