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武汉市2015届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二)

湖北省武汉市2015届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二)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冰块融化 C.酒精挥发 D.瓷碗破碎 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水汽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C6H12O6)不属于氧化物但属于有机物

B.煤气主要是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红磷、木炭、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燃料 D.合金和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4.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C.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对顾客有益

D.食用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可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化学元素

5.超氧化钾(KO2)固体常用作氧气再生剂,主要作为潜艇、宇宙飞船舱的氧源或用于其他需要人工氧源的地方。用超氧化钾供氧时可发生如下反应:4KO2+□X =2K2CO3+3O2,其中X是一种常见气体。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X中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现CaCO3 B.循环进行CO C.铜不能实现Cu D.在HNO3

H2SO4

CaO

Ca(OH)2

CaCO3的转化不涉及置换反应

CO2的相互转化时CO2的质量保持不变 CuOHCl

Cu(OH)2的转化

HNO3转化中所用的甲乙丙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

7.实验室有一包黑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来进行实验探究,有关操作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黑色固体甲和蓝色溶液A; Ⅱ.在蓝色溶液A中加入一定量铁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乙和浅绿色溶液B;

1

Ⅲ.取少量硫酸铜晶体加水溶解后,向所得蓝色溶液中加一定量铁粉,也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丙和浅绿色溶液C。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验证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②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③固体乙和固体丙的成分相同;④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SO4)3;⑤操作Ⅲ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⑥还必须补充操作才能证实样品中是否含有木炭粉。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一中的样品取自于市售的某品牌“暖宝”(一种防寒取暖用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粉和少量氯化钠。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实验时滤纸包要用少量水润湿;②安装气球有助于实验安全;③白磷要足量且熄灭即可打开弹簧夹;④实验后滤纸包中可观察到有红色固体;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氧化反应才放热;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且其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8.(4分)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有关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二

⑴图一中,A是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是钙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m-x = . ⑵图二中,钙元素的一种白色块状固体化合物与水化合,转化成另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合物,同时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4分)如图一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将其中某种物质在一定量水中充分溶解(烧杯①)然后再冷却降温后的情况(烧杯②).

2

⑴在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⑵溶解在烧杯中的物质是 .

⑶t2℃时,向100g A的饱和溶液加入10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⑷现有同时含A、B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 .

30.(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纯碱、烧碱、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⑴四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⑵物质B是 .

探究二:工业品烧碱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该小组同学从一瓶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取出一定量,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得到样品溶液。用稀硫酸与样品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该小组同学对于实验所得红色溶液很感兴趣,展开讨论。溶液里的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完成?一部分同学认为还没有完成,理由是操作Ⅱ后“溶液仍呈红色”;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中和反应已经完成。结果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⑶样品溶液的pH 7(填写“<、= 或 >”).

⑷确认溶液里中和反应已经完成所依据的现象是 .

最后,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了久置的工业品烧碱样品中确实含有氯化钠杂质且已

实验步骤 Ⅰ向样品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呈红色 Ⅱ向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并用玻璃棒搅拌 溶液仍呈红色 3

经部分变质,并提纯工业品烧碱。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⑸试剂甲和试剂乙的溶液中阴离子都是 (填离子符号). ⑹试剂丁是 (填化学式).

⑺证明工业品烧碱样品已经部分变质的证据是 . 31.(6分)氢气能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H2 +CuO

Cu +H2O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

老师指导下,进行图示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实验过程如下:

Ⅰ.称量装有干燥氧化铜的具支试管D质量为m1,装有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的装置C质量为m2,连接A、B、D装置;

Ⅱ.打开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再连接好装置C,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Ⅲ.待D中发生反应后,从试管底部向口部来回移动酒精灯,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待试管冷却后关闭弹簧夹;

Ⅳ.称量具支试管D与剩余固体质量为m3 , 装置C的质量为m4.

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能够吸收水,且遇水变蓝色;氧化铜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操作Ⅱ中“先通入气体一段时间”既能保障实验安全,还能起到 的作用. ⑶操作 Ⅲ中“从试管底部向口部来回移动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⑷根据实验数据,写出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的式子: ,如果去掉装置B,则该比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2.(5分)呼吸面具中产生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2Na2O2 +2CO2

2Na2CO3+O2 .某化学小组同学将4.0g呼吸面具中的

过氧化钠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足量干燥、纯净的CO2充分反应后,测得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5.4g .已知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4

参考答案(2):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D 6 B 7 B 8 D 二.非选择题 28.(4分) ⑴40.08; 12. ⑵CaO+H2O==Ca(OH)2 29.(4分) ⑴a g ⑵B ⑶10%

⑷降温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30.(7分) ⑴NaOH ⑵ Na2CO3 ⑶ >

⑷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 ⑸NO3

⑹Ca(OH)2 [或Ba(OH)2 ]

⑺操作中加过量Ba(NO3)2后生成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仍呈红色 31.(6分)

⑴Zn+H2SO4==ZnSO4+H2↑ ⑵减小误差

⑶防止水蒸气液化,减小误差

⑷ [(m4-m2)-(m1-m3)]/(m1-m3) [或 (m4-m2-m1+m3)/(m1-m3) ]; 增大

32.(5分)

解法一:设Na2O2质量为x 2Na2O2 +2CO2

2Na2CO3+O2

解法二:设Na2O2质量为x 2Na2O2 +2CO2

2Na2CO3+O2 固体质量增加

156 212 156-212=56 x 5.4g -4.0g= 1.4g 156/56 = x /1.4g x =3.9g

ω(Na2O2)=3.9g/4.0g ×100%=97.5%

5

-

156 212

x 212x /156 212x /156 - x =5.4g -4.0g

x =3.9g

ω(Na2O2)=3.9g/4.0g ×100%=97.5% (其它合理答案参照评分)

(其他合理答案参考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