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辅导(1)
(一)命令(令)
1、命令(令)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发布行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2、命令(令)的特点:
(1)根据我国法律,全国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及其,各地及其首长,可以发布命令(令);各部也可以布命令(令)。布命令(令)虽然往往以领导人个人名义发布,但体现的不是个人的要求,而是权利机关的意志。
(2)命令(令)属于最典型的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布的一种带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命令(令)最大特点是具有强制性,一经发布,下级机关就要坚决服从和执行。在所有公文文种中,命令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最强。
3、命令(令)的写作
请看教材中例文。
(二)决定
1、决定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决定的特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它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对某些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都可以用决定。
3、决定的写法:按其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决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重要事项作出决定;一类行动作出决定。(这两类决定的写法请看教材例文)
(三) 公告
1、决定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特点:公告正文的内容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简短,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这一项内容。
3、公告和公报的区别:公告往往带有消息的特点,内容单一,字数不多;公报内容具体,字数较多。
(四)通告
1、通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写作公告、通告的注意事项:(1)要写得通俗。由于公告、通告的读者范围十分广泛,读者对象常常是广大群众,因此在起草这类文件时,要特别研究语言的简明和平易,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事项交代清楚。(2)要写得具体。公告、通告事项的说明,不能
笼统,而要具体,要时人们易于了解行文意图,以此突出公告、通告的实用性。(3)要写得清楚。公告、通告往往采用分条列项的形式将事项写明,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五) 通知
1、通知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通知的写法:按其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可将通知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和任免性通知。
(1)批示性通知:分为三种,一为“颁发”型通知;二为“转发”型通知;三为“批转”型通知。
“颁发”型通知是指用来发布行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请见教材例文)“转发”型通知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通知。(请见教材例文)“批转”型通知。是指批示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请见教材例文)
(2)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但限于发文机关的权限,或因其内容不宜用命令(令)或决定的,可用指示性通知。这类通知又称规定性通知或布置性通知。(请见教材例文)
(3)告知性通知:告知某一具体事项,可用告知性通知,这类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会用到的公文文种。(请见教材例文)
(4)任免性通知(一般掌握)
(六)通报
1、通报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2、通报的分类:依据通报的具体用途的不同,可将通报分为三类:(1)表彰先进的表彰性通报;(2)的批评性通报;(3)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传达性通报。
3、通报的写法:(请见教材例文)
(七)议案
1、议案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1)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职权范围行文。首先应按法定的职权范围明确其归属;(2)要言之有理。议案提出后,要经过严格的审议程序,因此,提出议案一定要把理由和根据写清楚,要有说服力。
(八)报告
1、报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的种类:
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1)综合报告;(2)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是为使上级机关全面了解工作状况或有关情况而制发的报告。专题报告:是专门反映某一事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其行文直接目的的不同,可将报告分为:(1)呈报性报告;(2)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是单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而不要求转发的报告。呈转性报告,是指针对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其他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工作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请上级机关审阅并批转的报告。
3、报告的写法:(请见教材例文)
(九)请示
1、请示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2、请示的分类:按照请示内容和请示目的的不同,可将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和请求批准的请示两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的请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是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
予批准或表明态度的请示。
3、请示的写法:(请见教材例文)
4、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用文种。在公文的运用中,与请示有关的错用文种有时出现,如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不用请示,却错用了函或报告,后种情况尤为多见,应引起注意。
(2)要做到一文一事。一份请示只集中写一件事,便于上级机关答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把几件事请示中就会使受问机关无从下手。
(3)要避免多头请示。制发请示要坚持“谁主管就就请示谁”的原则,只确定一个主送机关。多头请示有时难免会造成受文机关互相推委责任,谁也步做答复,或者几个受文机关都作批复,但批复意见不一致,发文机关无所适从。
5、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报告与请示虽然都是上行文,但二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为:
(1)具体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用途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陈述的特点突出。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则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
(2)内容含量不同。综合性报告大都涉及多个事项,即使是专题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的报告比较多见;而请示的撰写则强调一事
一文,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请示比较多见。
(3)行文时机不同。报告可以在工作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
(十)批复
1、批复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求事项。
2、批复同复函的区别
复函即答复性函,是专为答复问题而制发的函。批复同复函虽然都属于恢复性公文,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行文方向不同。批复的行文方向单一,均为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而复函的行文方向灵活,它通常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平行文。有的则是下级机关发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或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
(2)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批复往往用于答复比较重要的事项,而复函则可以用于答复一般性问题。
(3)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1)态度要鲜明;(2)要全面周详;(3)要迅速及时。
(十一)意见
1、意见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意见。
2、意见的写法:(请见教材例文)
3、意见写作的注意事项:(1)看法要明确;(2)办法要具体。
(十二)函
1、函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函的分类:按行文方向的不同划分,可将函分为去函和复函。去函,是指本机关为询问事项或请求批准而主动制发的函;复函,是指为答复受文机关所提出的问题或回复批准事项而被动制发的函。
3、函的写法:包括(1)商洽性函、(2)询问性函、(3)答复性函、(4)请求性函。(请见教材例文)
(十三)会议纪要
1、会议纪要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会议纪要的分类:
按其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可将常见的会议纪要分为以下三类:
(1)指示性会议纪要。这类会议纪要是指反映工作安排事宜,因而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会议纪要。
(2)通报议纪要。这类会议纪要是指有关领导主持召开的会议或办公会,对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决定,用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至一定的范围,使受文对象了解会议精神和决定事项,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3)消息性会议纪要。这类会议纪要是指只传达会议情况,也就是说只起消息报道作用而不起指示作用的会议纪要。
按照会议性质的不同划分,可将会议纪要分为以下两类:
(1)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是指行政机关为研究处理行政事务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召开的常规性工作会议,反映此类会议的情况的会议纪要,就是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
(2)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是指为处理某一重大问题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专门召开的规模较大的会议。
3、会议纪要的写法: (请见教材例文)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
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