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项选择题(选做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不仅可以有目的而且必须有目的。人生目的作为人生观的核心,对于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具有决定作用,对于人生具有什么作用?( ABCD) A.推动 B.支撑 C.保障 D.安慰 2。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人的幸福程度,而且通过影响人的意志品质、做事效率等影响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实现的程度。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有( 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情绪 D。增进人际交往 3。国家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为人民而行使(权为民所用),因此权力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ABC )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 违法受追究 D.行政保护 4.实现社会主法治理念中的公平公正的内涵,必须坚持( CD ) A。 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B.经济公平月政治正义 C.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D.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1.爱国就要爱国家,因此推翻中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不爱国的表现(错 )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不再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错 ) 3。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正确) 4。有偿服务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正确 ) 5. 凡是撒谎或者不完成承诺的行为都是不诚信行为(错误) 6.甲被乙打成轻伤,甲要求乙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正确 ) 7。党的领导是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正确 ) 8.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意味着每个人一生中享有权利的总量必须等于承担义务的总量(错 ) 9.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错) 10。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将认知的改变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进而在习惯形成的基础之上形成稳定的品质的修养方法称为知行统一的方法(正确) 五、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答: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的一切; (2)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的尊严; (3)要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 (4)要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 (5)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要尊重、关心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正义斗争. 2. 道德的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反映。因此,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道德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内容.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要产生各- 2 -
5。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的有( BCD ) A:罚款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赔偿损失 四、判断题(选做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种各样的矛盾,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就必然要产生一定的道德观念。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 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外在的效果,必然通过社会实践。 综上所述,可以将道德定义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宣传教育、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维系的,并以善恶标准作为评价的社会现象。 地位不同。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认为买卖奴隶甚至处死奴隶都是道德的,而奴隶阶级则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把反对奴隶主虐待、争取做人的地位看成是道德的。封建社会官僚地主则把维护封建制度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的\"三纲五常”作为他们道德体系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值看作是道德的。 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第三,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也依法治国的统一. 存在着连续性、继承性和相通性。如社会公德,是社会各界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首 先,同一个时代对社会各个阶层有相同的要求。因为,在同一个社会中,各个阶级都处于同一个社会统一体中,生活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为解决必需的衣 食住行问题,全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某些共同的生活准则,这就决定了各个阶级的道德有 某些共同之处。其次,同一历史背景下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道德有共通性。由于文化的传承性,人们接受共同的文化熏陶,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已经形成并渗透到骨子里的带有本国传统文化色彩的道德观念,如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仁””善””和谐”等道德观念,在中国历代都是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最后,在社会和谐中,不同的国家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但也会有相同的道德准则。国家的交往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遵守共同的准则,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如\"切勿盗窃””尊老爱幼”等就是社会里各个阶层、阶级都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中。爱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讲究公共卫生等已经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内容。所以,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以及文化遗产不能全盘否定,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第四,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道德观念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封建思想意识和资产阶级的旧道德意识并没有完全消除,甚至在一些人身上还有相当突出的表现,如封建迷信、特权等级思想、固步自封、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小团体意识等等。 第五,道德具有实践性。实践是道德的基础,也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道德是同人们的行为-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