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赣南客家围屋概述 客家是在历史上从秦始,由于政治斗争、耕地、战乱等 原因导致的北方中原南迁汉人与南方的畲、 瑶等土著逐渐融合发 展演变而来的一只最具独特性的汉民体系。 客家人有着自己独特 的客方言,独特的民俗文化、餐饮习惯和情感特质。
围屋,字面意思为围起来的房屋, 所以也被人成为东方的城 堡,是一种集家、祠、防于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的封闭式建筑。 由于客家人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 大部分赣南客家围屋都以方字 形为主, 主房屋的四周砌以外高墙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它的 防御安全性。 但是也有少部分赣南客家围屋是以半圆形或者不规 则形。它们和闽西圆形的土楼还有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体现出 不同的风格。
大部分的赣南客家围屋为砖石结构, 墙基为坚固的花岗石所 砌,墙身为青砖、麻石、河卵石所砌,所以结构非常坚固。砌墙 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 桐油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土, 粘性 特别强, 墙体千年不松。 赣南围屋这些建筑特征构成了独异的客 家民居人文景观。
图 1 龙南县关西新围 图 2 龙南县乌石围
赣南客家围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民居, 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 要物化载体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的高水平建筑艺 术,在建筑业内被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 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更使得建筑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及海内外广大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是民、赣、粤等的客家人祖先聚居形成的建筑形式。也 是赣南客家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
贵遗产。 客家系是在我 国汉族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孕育发展出来的。 因此, 赣南客家围屋 是客家人民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之上, 历经千辛万苦, 长途迁移 为了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创造出来的, 赣南 客家人以顽强的毅力, 艰辛的劳动, 乐观的精神建设了自己独特 的生活家园, 形成了一幅“锁在深闺无人识”的自娱自乐, 自耕 自作的悠然景象。
二、围屋建筑结构与功能 1. 围屋的建筑结构
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 其鸟瞰平面为方形, 其四角构筑有朝 外突出的炮楼,外墙厚一米左右。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四角炮 楼又高出一层。 外墙上一般不设窗, 但是在屋顶墙上设有一排排 眼或者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设有一直两口井。围 门一般为一孔, 大者则有两孔。 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和“国” 字形两种形式。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围内别无房屋,此数量较 少,规模也较少;后者则在围屋内,还建有一座祖堂的厅屋组合 式主体建筑, 小者或一明二暗, 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 的厅屋组合式居民, 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 围屋外墙体多采用俗 称为“金包银”的砌法, 即三分之一厚的外墙体用砖或石砌, 三 分之而后的内墙体则用土 ?;也有的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即 用石灰、黄泥和沙,或石灰 . 黄泥和鹅卵石相伴筑墙,此种围屋 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
2. 围屋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
它的外墙厚 1至3米,高三、四层约 10至 15米,四角向外 凸出
建有炮楼;炮楼和四周围墙匀设有 ?望空和射击孔。围屋一 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 . 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 顶层楼是战略用房,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且间间友们联通; 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发达。 一座围屋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个别大围如龙南关西围有两扇外门) 。此门使整个围屋的安危 所在,股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巨石至成,并备有横竖栅栏杆, 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 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门顶上还设有水 漏。如们一旦被攻破,可以从两侧和炮楼予以夹击,还可以在通 往围屋内一道道港门窄路途中阻击。 围屋中还掘有水井, 设有专 门囤积粮食的仓库,其他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紧闭 外门,可以坚守1〜2月之久。
三、围屋文化 1. 建筑构造艺术
围屋虽是以防卫为主要特征的居民, 但因建围着匀是富商或 地方名绅,所以,他们在建围是除考虑如何将围屋建的坚固、易 守难攻外,还有着意于如何将围屋建得气派和富丽堂皇。因此, 在围屋的构造艺术之上, 往往竭尽精巧之能事, 在现代看来让人 叹为观止。
围屋的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围内, 特别是方字形的厅堂建筑 中。在赣南客家围屋中,往往一个厅堂质量的高低,直接代表着 这房人的地位及脸面。 所以赣南客家人对厅堂中的门窗额枋、 柱 联柱基、天花铺地等, 都会花大价钱想尽一切办法来精益求精的 进行装饰。 例如在围屋的祠堂大门门面, 一般为仿木构牌楼线脚 雕刻。梁架的制作非常精致, 前厅的天花板上一般绘制民间彩画, 甚至还有澡井;朝厅堂开设的门, 环板上
匀雕刻人物或植物花卉、 瑞兽等,其风格非常近徽雕; 天井两侧的厢房, 则用八扇格扇门, 围屋窗棂多为不同的拐子纹和雕花棂相结合。 厅堂里的柱子一般 有木质或石质, 石质四面题刻对联且柱基上雕饰, 纹饰一般为瑞 兽。另外,客家围屋的围内一般踩用卵石拼铺,其地室外铺地花 样。
2. 围屋宗族文化
住在围内的居民, 一般都是同一个姓氏, 追溯其上几代可以 发现他们都是有着共同祖先, 都有辈分或大或小, 维持着非常强 的血缘性,所以宗族文化能很好地遗留下来。
祖堂是赣南客家围屋里最不可缺少的室内公共空间, 位置位 于建筑的中轴线上。 祖堂的作用是客家人举行各式各样的礼仪议 会的场所, 例如每年的祭祖、 族长组织开展各种会议以便于围屋 的日常生活管理。 祖堂是用来维持宗族血缘关系的主要场所, 在 平时客家人都是个小的几口之家为政, 只有在祭祖时以大家庭的 名义聚集在一起。如果遇上战乱或外敌入侵 (与周边村庄发生各 种耕田山林纠纷)时,族长便把全围屋人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集 体来抵御对方的攻击。
赣南客家围屋所住居民之多, 即使都是有血缘关系,也肯定 会发生鸡毛蒜皮之事。所以客家祖先在建造围屋之时,便制定了 一套非常的日常管理管理,即公约。例如龙南的田心围,前厅便 有一禁碑,上书:“祖堂乃先公英灵西索,永禁堆放竹木等项; 天井、丹永禁浴身污秽;围内三层平港道,乃朝夕出入公共之路, 永禁接詹载竖及砌结浴所猪栏、 鸡牺等项。围外门坪斗角周墙角, 永禁架木笠厕,蔽塞外界”。
自古客家人就对不同的神灵的崇拜, 通过祭拜期望神灵对他 们进行
庇佑保护。神灵信仰是客家围屋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故
围屋建筑以不同形式来祭拜神灵,有的围屋把土地庙建在围屋 内,定期祭祀以求保护。
土地庙一般建在在围门的内侧,每月的初一、十五,居民们 都要在祭拜。即使战乱时期被困,都不忘向神灵祈祷保佑平安。
四、结语
在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的走访调查, 我们发现,从围屋的外 建筑面到其内部建筑结构, 或是围屋所体现出的客家文化, 给后 人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有凝聚力量的宗亲家族气息。 在感受之余 也让我想起作为现代人是否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赣南客家建筑
和文化好好保护和继承发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常必要。
要,而且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