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信用社内审队伍的建设
李均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康办事处,陕西安康
摘
725000)
要: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内审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业务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对内审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安康市个案分析,就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农村信用社内审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4)-0040-02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是审计人员思想素质、政策水平、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对此,笔者通过对安康市农村信用社内审干部队伍现状的个案分析,就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审队伍建设谈点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个案分析
(一)农信社内审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1、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截至2月,全市九县一区县级联社共有专职稽核审计人员59人,其中大学
本科学历13人,占总数的22%;大专学历36人,占总数的61%;中专学历4人,占总数的6.8%;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占总数的10.2%。
2、党员比例高。现有正式党员42人,占稽核审计人员总数的71.2%,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保证。3、专业技术职务相对较高。稽核审计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共58人,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98%。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3人,占比56%,初级25人,占比42%。从职称各系列分类来看,都是经济、
会计、审计类专业。
4、年龄结构基本形成梯次。稽核审计人员平均年龄为40.9岁。其中30岁以下的有9人,占15%;31至40岁的人员有25人,占43%;41至50岁的人员有19人,占比32%;50岁以上的人员有10人,占10%,中
青年已成为内审队伍的中坚力量。
(二)内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数量不足。各县区联社的内审人员是自县联社统一法人后,对原信用社的稽核员选拔充后实到
县联社稽核审计部门,人数一般为5-7名,实难承担对辖内网点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咨询三大重任。
2、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从内审队伍主体31-50岁年龄段的人员分析、大部分学历为中专或高中。其取得
的大专以上学历绝大部分属第二学历,从整体上表现出其知识结构不系统、学习和逻辑思辨能力不强,缺乏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金融、法律、审计和微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少。随着信用社资产急剧增加、金融服务品种的不断推出、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
和经营机制转换,对审计人员在审计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培训管理办法不完善、培训考核制度不配套,加之人员少、任务重等因素,绝大多数人除了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为数不多的短期培训外,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
二、加强农信社内审队伍建设的思考(一)加强对内审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要清醒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内审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面临严峻
的挑战,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我们内审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增强做好内审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充分适应新的信用社内审工作需要的内审队伍。
收稿日期:2008-2
作者简介:李均(1962.2-),男,陕西安康人,大学本科学历,审计师,现供职于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康办事处。
40
《西部金融》2008年第4期
问题与思考2、要保持内审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1)政治过硬,具有坚定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的工作理念;(2)业务精良,具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3)作风端正,具有艰苦奋斗、踏实肯干、谦
虚务实的作风;(4)纪律严明,具有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忠于职守的操守。在队伍建设中,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建立一支“作风硬、思想正、业务精”的队伍。
3、理顺内审队伍管理体制。内部审计介于决策与执行之间,是对决策者负责并为保证决策者职责充分
发挥而实施的一种再监督。实践表明,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要实现内审工作的超脱性,树立内审权威,真正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必须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理顺内审体制,以减少审计工作中的各种干扰,形成独立、权威和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体系。
(二)有计划地扩充队伍,优化内审队伍结构
在队伍建设上,不但要注重质的提高,也要具备一定的量,只有做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审计才会出成果。要根据对现有审计人员状况的结构分析,结合业务发展规划,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内审队伍扩充计划。一方面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招录优秀的法律、审计、计算机等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内审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从人才市场上招聘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优化调整人才队伍结构,缓解较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并借以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立足当前,抓好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
加大培训力度。要将培训与业务指导紧密结合、将全员培训与离岗培训相结合。通过建立健全离岗轮1、
训制度,明确每个内审人员在一个时段内必须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定期将业务骨干选派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重点培训,有计划的培训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信用社内审人员;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针对“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绩好坏一个样”的培训与使用脱节等问题,制定培训管理办法,实行业务培训综合考评制,完善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研究建立健全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培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大力开展电视录像、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观摩学习、业务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内审人员的学习兴趣。第四、重视学历、资格认证、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并制定优惠措施,以不断增强内审人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2、实施内审干部交流。干部交流是培养人才、锻炼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促使内审人员跳出
原有的工作圈子,剪断原有的思维惯性,从全新角度去观察、考虑和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拓宽了实践锻炼的领域,使内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要以培养锻炼、改善结构、适时轮岗、实行回避、量才适用为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审人员交流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内审人员进行上下交流、异地交流和轮岗交流。
(四)健全用人机制,为审计人员营造良好环境
1、完善内审责任追究制度。由于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做出的内审结论具有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是依
法内审、证据确凿、评价正确所形成的。为了维护内审的这种权威性,避免因错误给被审计单位、事项和当事人带来损失,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必须对每个内审事项的内审结论正确或失误承担责任。建立内审责任制就要求在内审工作的每个环节,内审活动的每个层次,对内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和执行的任务,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责任追究。
2、建立完备的人才储备库。人事部门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全市农信社各类人力资源信息的
动态管理,做好稽核审计人员的储备工作,为稽核审计后备人员的选拨提供合理依据,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做到心中有数,人尽其才。
3、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内审岗位技术含量高、精神压力大,要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
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必要的“留人”保障制度,才能使其敬业爱岗、安心奉献。经济利益激励。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工薪分配体制,适当提高内审队伍整体工资水平,以适当的待遇留人;事业上的激励。要让内审人员有职业归属感和事业成就感。每年可召开内审专题工作会议,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并予以重奖,要让内审人员在工作上想有作为;“用感情留人”,在工作上要看主流,看大节,看贡献,不搞求全责备,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责任编辑、校对:卫刚华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