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沧源佤族宗教认同信仰差异实证分析

云南沧源佤族宗教认同信仰差异实证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沧源佤族宗教认同信仰差异实证分析

作者:张杰 赵秀颖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2期

【摘 要】宗教认同是信徒对宗教信仰不断认知、理解、内化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并付诸实践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其对信徒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信徒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相关部门从整体上把握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动态、制定相应的宗教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据此,笔者选取云南沧源佤族这一多元宗教信仰的特殊信教群体,通过对沧源佤族不同宗教群体的宗教认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宗教群体间宗教认同的基本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差异性。 【关键词】沧源佤族;宗教认同;差异性 前 言

宗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包括观念、情感、体验等主观方面,也包括宗教组织、制度、活动等客观方面,而宗教信仰不可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必然通过宗教的行为与活动、组织与制度来体现,因此,对宗教信仰的考察要从思想情感与行为表现这两个方面着手。纵观宗教信仰方面的学术研究,一般学者旨在静态中描述宗教教义、宗教仪式等客观事物,而很少关注宗教与人文的互动关系,缺少对宗教信仰主观因素与宗教文化互动下的文化延续与发展的动态研究。据此,笔者结合有关宗教认同方面的研究,将宗教认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信徒经受一段时间而逐渐接受、认可并内化的一种社会化过程,这种认同既有内在情感的倾向,也有外在行为的表现,笔者试图通过研究信徒在宗教情感与行为内外两方面的情况来探讨信徒宗教认同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从宗教认同的建构与维持、面向与层次、呈现与形塑三大发展阶段入手,划分相应的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沧源佤族信教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沧源县的勐角乡勐甘村立新、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勐董永和社区三个村寨,随机抽取佤族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和教信徒各50名,共150名信徒展开问卷调查。由于选取这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全村寨信仰原始宗教、南传佛教和教,对研究沧源多元宗教的相关主题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对佤族不同宗教群体在宗教认同的建构与维持、面向与层次、呈现与形塑发展阶段的具体差异性进行分析。

一、宗教认同的建构与维持

(一)信徒参加所信宗教活动的意愿程度

在原始宗教群体、南传佛教群体和教群体中,信徒在“您愿意参加您所信宗教的活动吗”问题上选择“愿意”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80.0%、96.0%、94.0%。通过卡方检验,卡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值为11.987,P值为0.017,表明不同宗教群体在参加所信宗教的仪式或活动的意愿性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南传佛教信徒的意愿程度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二)信徒最初接触宗教的途径

信徒最初接触宗教的途径方面,3.3%的信徒选择“亲戚朋友介绍”,92.7%的信徒选择“家庭的宗教传统”,4.0%的信徒选择“其他”,没有人选择“网络或图书”。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3.1,P值为0.011,表明不同宗教群体在最初接触宗教途径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三种宗教群体最初接触宗教的主要途径是家庭宗教传统,其中,南传佛教信徒受家庭影响最大,其次是原始宗教信徒,最小的是教信徒,部分教信徒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宗教的。

(三)维持信徒信教的主要因素

信徒认为宗教在“经济”上帮助最大的所占比例为9.0%;在“精神”上帮助最大的所占比例为40.3%;在“和家人关系”方面有所帮助的有所占比例为25.5%;在“和周围人关系”方面有所帮助的所占比例为22.7%;选择其他方面的所占比例为2.5%。通过比较例的平均值(Z-检验),按照α=0.05的显著水平,不同宗教群体在维持信教的主要因素选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处理家人关系、周围人关系方面,南传佛教信徒认同程度高于原始宗教信徒(见表1)。 二、宗教认同的面向与层次 (一)宗教认同的面向 1.信徒对崇拜对象的认同

信徒对崇拜对象的认同方面,86.7%的信徒认为自己所信宗教的神“完美”,11.3%的信徒认为“一般”,0.7%的信徒认为 “不完美”,1.3%的信徒表示“不清楚”。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所信宗教神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两个样本检验发现:原始宗教信徒的满意度高于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如表2)。 表2 不同宗教信徒对崇拜对象的认同差异 2.信徒对宗教教义的认同

信徒对宗教教义的认同方面,83.3%的信徒表示自己所信宗教的教义“好”,14.0%的信徒表示“一般”,2.7%的信徒表示“说不清”,没有信徒表示自己所信宗教教义“不好”。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所信宗教神评价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两个样本检验发现:原始宗教信徒对教义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南传佛教信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信徒对宗教团体的认同

信徒对宗教团体的认同方面,83.3%的信徒表示自己所信宗教团体或组织“好”,14.7%的信徒表示“一般”,2.0%的信徒表示“说不清”。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所信宗教团体或组织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两个样本检验发现:原始宗教信徒、教信徒对宗教团体或组织的满意度均高于南传佛教信徒。 4.信徒对宗教教规的认同

信徒对宗教教规的认同方面,82.7%的信徒认为自己所信宗教教规或戒律“好”,13.3%的信徒认为“一般”,0.7%的信徒认为“不好”,3.3%的信徒表示“说不清”。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所信宗教的教规或戒律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两个样本检验发现:原始宗教信徒对教规或戒律评价的满意度高于南传佛教信徒和教信徒。 5.信徒对教职人员的认同

信徒对宗教教职人员的认同方面,82.7%的信徒对所信宗教的教职人员表示“满意”,15.3%的信徒表示“一般”,2.0%的信徒表示“说不清”。通过卡方检验,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所信宗教的教职人员评价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运用两个样本检验发现:原始宗教信徒、教信徒对教职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南传佛教信徒。 (二)宗教认同的层

1.信徒念与本宗教相关书籍的频率

“经常”念一些与本宗教相关书籍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14.0%、30%、28.0%;表示“偶尔”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2%、18%、44%;表示“从不”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2%、28%。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3.257,P值为0.010,表明三种宗教信徒在念一些与本宗教相关的或书籍频率上有显著性差异。南传佛教信徒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2.信徒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

“经常”参加宗教活动或仪式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66.0%、96%、72%。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0.147,P值为0.000,表明三种宗教信徒在参加宗教活动或仪式频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南传佛教信徒的积极性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3.信徒遇到困难向所信神祈求帮助的积极程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遇到困难或无助“会”向所信神祈求帮助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78.0%、100%、88.0%。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2.368,P值为0.015,表明三种宗教信徒在遇到困难或无助向所信神祈求帮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南传佛教信徒求助程度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4.信徒与同教者交流本宗教相关事情的频率

“经常”与同教者交流本宗教相关事情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48.0%、88%、.0%。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0.3,P值为0.000,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与同教者交流本宗教相关事情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信徒经常与同教者交流方面,南传佛教信徒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5.信徒信教后祭拜其他宗教神灵的情况

信教后“没有拜过”其他宗教神灵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60%、84%、92%。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8.910,P值为0.001,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信教后祭拜其他宗教神灵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教信徒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南传佛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6.信徒对自己是虔诚信徒的希望程度

信徒表示“希望”自己是虔诚信徒方面: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78%、96%、94%。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1.340,P值为0.023,表明三种宗教信徒在对自己是虔诚信徒的希望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即南传佛教信徒的希望程度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7.他人说自己所信宗教不好的接受程度

信徒面对他人说自己所信宗教不好表示“能”接受的: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22%、44%、22%;表示“不能”接受的:所占比例分别为60%、34%、74%;表示“无所谓”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8%、22%、4%。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8.948,P值为0.001,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他人说自己所信宗教不好的接受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接受程度高低依次为:南传佛教群体、原始宗教群体、教群体,教的容忍度最低。 三、宗教认同的呈现与形塑

(一)信徒对自己是虔诚信徒的肯定程度

认为自己“是”虔诚信徒的: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76%、92%、%。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1.258,P值为0.024,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自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虔诚信徒的判断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南传佛教信徒认为自己是虔诚信徒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原始宗教信徒,最低的是教信徒。 (二)信徒对本宗教活动和发展情况的关心程度

认为自己“关心”本宗教的活动和发展情况的:原始宗教信徒、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75.5%、96%、72%。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2.639,P值为0.049,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对本宗教的活动和发展情况关心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关心程度高低依次为:南传佛教信徒、原始宗教信徒、教信徒。 (三)信徒所信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情况

认为自己所信宗教比其他宗教“好”的:原始宗教信仰、南传佛教信徒、教信徒所占比例分别为70%、96%、84%。通过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3.348,P值为0.010,表明三种宗教群体在所信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认为自己所信宗教比其他宗教好的方面,南传佛教信徒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教信徒,最低的是原始宗教信徒。 四、总结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沧源佤族原始宗教、南传佛教、教三种宗教群体对宗教某些方面的认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宗教建构与维持阶段,不同宗教群体在参加宗教活动、接触宗教途径、维持信教因素呈现出认同差异;在宗教面向与层次阶段,不同宗教群体对所信神灵、宗教教义、团体组织、教规戒律、教职人员的评价及一般宗教仪式、传教行为、内在忠诚度、宗教内化程度的的认知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宗教呈现与形塑阶段,不同宗教群体对自己是虔诚信徒的认知、宗教关心程度、宗教信仰满意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对沧源佤族不同宗教群体在宗教认同的三大发展过程中的认知表现的研究中发现:从信徒最初的接触宗教、学习宗教知识、参加宗教活动,到对所信神灵、宗教教义、团体组织、教规戒律、教职人员的评价及一般宗教仪式、传教行为、内在忠诚度、宗教内化程度,再到对自己是虔诚信徒的认知、宗教关心、宗教信仰满意上,南传佛教信徒一直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原始宗教和教信徒,而教信徒在信教后的内在忠诚度上明显高于其他宗教信徒。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万明钢,高承海.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对民族交往态度的影响——基于藏族、回族和东乡族大学生的数据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5):107-113.

[5]高志英.宗教认同与区域、民族认同——论20世纪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教的发展与认同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2).

[6]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教为个案[J].宗教与民族,2006:194-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