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尚车旅游网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探析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初中生尚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重要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五育之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德才兼备”,可见要将初中生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责任重大。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1.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初中生都处在青少年阶段,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业进步、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

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和促进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1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很多,简单归纳如下:

(1)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三热爱教育。(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社会主义国情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6)家庭伦理与社会公德教育。(7)学校纪律与国家法制教育。(8)青春期生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9)艰苦朴素作风与热爱劳动教育。(1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人文民族精神教育。(11)日常

行为习惯与文明礼貌养成教育。(12)生命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教育。等等。

2.2 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应灵活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理论联系实践、课堂联系生活的方法。(2)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的方法。(3)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方法。(4)指导自学、激励上进的方法。(5)多形式、多媒体并用的方法。

3.影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初中生有着好奇心强,渴望上进,好学向善的心理特点,思想和品行都尚未定型,有着

很强的可塑性。大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并有严格家教。学校有一整套品德教育机构和课程,又有良师的言传身教。还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都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以上这些都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影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不利因素。因学生对不良诱惑抵抗力差和青春期逆反心理导致的悖逆不轨现象。个别家长家教不严或自身存在的品质问题导致孩子失教。学校德育工作弱化或个别教师师德欠缺。社会上拜金享乐主义。违法犯罪盛行,校园周边治安混乱,网络色情充斥以及黄赌毒不良社会风气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难怪有些老师和家长感叹“五加二等于零”。因此,我们应在强烈呼吁国家严明法纪、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的同时,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对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指导,更应关心学生思想和生活,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4.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现阶段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本人认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重智育,轻德育

虽然在教方针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类学校的文件中,都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是在具体的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德育却被数理化语文等主科“硬件”挤在一边,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软件”。

4.2 重课内,轻课外

德育本应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德育课教师还是其他学科以及班主任等的一切教育工作者。都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而现实中德育的任务好像全落到思想品德课教师身上,就品德课教师本身而言,也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而不重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德育功用,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呆板、空洞、乏味,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和趣味性,因而不受学生欢迎且效果不佳。

4.3 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在德育课堂还是校会、班主任工作、团组织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总也是存在着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探究的缺陷。

4.4 重分数,轻表现

思想品德课成绩和分数是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量化反映。然而一个在家孝敬父母,

在校遵守纪律、勤劳朴实的学生如实答卷没及格,另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在校违反纪律、吸烟打架的学生考试作弊及格了。那么没作弊的倒比作弊的品德低劣吗?由此可见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虽然高喊素质教育,可是无论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评学校,还是学校考评教师,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看重的都是成绩。实际上,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仍然是教育评价的绝对权威。然而成绩真的就能说明一切吗?真的就那么可靠吗?在这样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不少都是高分数低能力或者高能力低品质的畸形人才。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根本的办法是要国家严明法纪,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把好诸如高考、公招等人才选拔任用关口。改革健全科学的德育考核评价体制,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把学生德育评价分为平时表现等级制(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等)与学期学科成绩综合起来评价的办法。学科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参照《守则》、《规范》为蓝本制订《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标准》,按标准由个人和家长自评,同学互评以及班主任科任教师评价,每学期评定出等级,并记入档案袋。然后在毕业升学或招考录用时参照考核等级和德育成绩选人用人。全优者可适当加分,优秀占70%以上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任用,不合格达三分之二以上者不予录取或任用。这样,社会上就会出现重视崇尚道德的良好风尚。只有这样让道德关卡真正成为一个社会选人用人的第一道筛片,就可以防止低品质高能力的不法分子升居高位,以免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我们要以史为鉴,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才有希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