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人际交往
作者:关燕玲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17期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幼儿在小班即3~4岁时,就会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的挑战——学会与他人交往。在这个时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直接会影响到他以后社会交往的效果与社会技能的高低。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会让他受益终生。 一般来说,幼儿的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案例一:小班新学期开始,班上有个别幼儿在哭闹,任由老师哄说,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后来,陆续有其他的小朋友回来,老师也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哭闹幼儿自个坐在座位继续哭闹。不一会儿,一位新回来的幼儿瑶瑶,兴高采烈地跑回教室,看到正在哭闹的佳佳,就跑过去说:“佳佳,你想妈妈了?妈妈要上班啊,你别哭了,我跟你一起玩吧。”
案例二:在早餐后的一次进区活动中,一群幼儿正在娃娃家玩得可开心了。突然正在结构区里玩耍的明明,一下子跑过来,扯住在娃娃家做家务的欢欢,“砰”一声,就摔在地了,其他小朋友都急得向老师求救了,有的还说:“你这么坏,以后我们都不跟你玩了”,而明明却在那里微微笑,似乎对这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
生活在新世纪里,竞争与合作是共存的,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中,总需要与其他人交往。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呢? 一、创设一个让幼儿乐于交往、敢于交往的环境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在幼儿园也有像家一样亲切的感觉,他们就会变无拘无束,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交往。所以,在小班级,老师们一般都会布置一个区域——温馨的娃娃家,当幼儿进入活动区域里面,就感觉像在家一样放松,自然而然地也就能与其他幼儿开心地玩耍,愉快地交往;在每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也可以安排简短的谈心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说;午餐后,也可以跟幼儿一起去散散步,聊聊天。其实,只要我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这些环境中感觉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幼儿就会自由地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往,敢于与人交往。
二、让孩子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感受交往的重要
游戏活动是教育活动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游戏,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别人的交往过程与技能,从而让幼儿知道怎样去交往,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什么要去交往,例如:孩子们很喜欢在“娃娃家”中扮演角色游戏,大家都很喜欢扮演爸爸或者妈妈,但由于场地、玩具、人数有限,所以幼儿不可能同一时间去扮演同一角色,所以只能私下去协商或者是轮流着玩,这样大家都能更好地游戏,而幼儿们也从中体现到与同伴交往的有趣、合作玩耍的快乐,随着幼儿们的知识经验的不断提高,他就会越来越感觉到交往的重要,社会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幼儿学会移情
其实,我们老师都知道,在某些事情上,孩子是可以理解,并且可以沟通的,关键是看老师是否愿意与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内心的声音。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例如案例二发后之后,先不要急着批评明明,可以把明明拉到一边,与他真诚地对话,引导他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欢欢,玩得可开心了,突然,被其他小朋友推拉你一下,弄得你摔倒下来,你会有什么感觉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提醒幼儿要了解他人的情绪、渴望、意见等,才有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通常把这种方式叫做移情,这也是感情的转移,是指幼儿在觉察他人的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只有当孩子能够移情,能够换位思考,孩子就会慢慢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
四、在一日生活中学习与体验人际交往中的规则与技能
《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与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小班这个时期,既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其实,社会学习通常是融入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种个环节,因此,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觉是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最佳途径。比如,在案例一中,瑶瑶安抚了哭闹的幼儿,分散了哭闹幼儿的注意力,很快地他停止了哭闹,因此,瑶瑶获得了新朋友,同时她也知道以后在面对其他小朋友这种情况时,知道如何去做……在案例二中,当欢欢被拉下来并摔倒了,其他小朋友都没办法,所以向老师求助,寻求支持。这时,老师应该及时出来帮忙调停并教育幼儿,那么,以后当幼儿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起码他们知道是错的,老师是会批评教育的,以后他们也会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所以,在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随机教育,老师们就可能在众多的随机教育中帮助幼儿反复地进行社交的锻炼与技能。总之,要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与技能,就要通过在一日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规则的体验、内化,最后才可能转变为幼儿的自觉的行为。
五、运用榜样的作用,与家长携手家园共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其实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所得到的,因此,成人的行为、动作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成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带头的作用,引导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然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家庭与幼儿园有着一致的教育要求,共同的教育方向,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交往技能与社交准则等亲社会的行为,通过家长园地、家园共育手册、班级邮箱等等向家长们反馈与交流,从而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巩固与练习,那么,就会增强家园共育的同步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