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乙丙橡胶工艺进展

来源:尚车旅游网
化学工程师 Chemical Engineer 2010年第6期 臻善 文章编号n0o -1 24‘2o1 06—0o46_0 谜 乙丙撇摘工艺龈白东明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聚丙烯分厂。黑龙江大庆16341 1) 要:综述了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气相聚合法等3种乙丙橡胶的生产工艺;Or绍了Ziegler-Natta 及茂金属乙丙橡胶催化剂,并对我国乙丙橡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乙丙橡胶;茂金属;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TQ330.53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of ethylene-propylene rubber technology BAI Dong—ming (China Petroleum Daqing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Polypropylene Factory,Daqing 16341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ree kind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thylene-propylene rubber. Ziegler-Natta and metallocene catalysts for ethylene-propylene rubber were introduced.Some advices for our coun— try tO develop ethylene—propylene rubber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thylene-propylene rubber;metallocene;catalyst 乙丙橡胶(EPR)是由乙烯与丙烯共聚而得到的 二元聚合物(EPM)或由乙烯与丙烯加非共轭二烯 烃单体共聚而得到的三元共聚物(EPDM)【11。EPR 是七大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其产量、 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中均居第三位,仅次 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 。由于乙丙橡胶具有卓越的 耐候性、耐臭氧性、耐热老化性、耐化学品(非极性 溶剂除外)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等,广泛用于汽车制 造、建筑、聚合物改性和电线电缆等领域。 乙丙橡胶规模最大的制造商,其溶液聚合工艺采用 己烷为溶剂、乙叉降冰片烯(ENB)或双环戊二烯 (DCPD)为第三单体、H:为分子调节剂、VOcl3_- 1/2AI2Et3C1,为催化剂,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及降低 其用量,还加入了促进剂。反应物料预冷到一50 ̄C, 根据生产的牌号,单釜或两釜串联操作,聚合反应 条件为温度低于60 ̄C、压力低于2.5MPa,聚合时间 约为30min。DSM公司溶液聚合工艺有下列优点: (1)聚合釜体积小但生产强度高,原料和循环单体 不需要精制,催化剂效率高,三废中钒含量低,生产 弹性大;(2)生产操作费用低,装置年操作时间长, 原料和催化剂的消耗低;(3)产品中催化剂残渣含 量低,生产中次品少,产品牌号切换灵活,切换废品 量少,产品特性能够按用户要求进行调整,产品牌 乙丙橡胶的工业生产方法按聚合方式分主要 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3种,其 技术核心均以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阴离子配位 聚合[3,41。 1乙丙橡胶生产工艺 1.1溶液聚合工艺 溶液聚合工艺通常以直链烷烃为溶剂,采用 V—Al催化体系或茂金属催化体系,单体溶解于溶 剂中,聚合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溶液聚合法工艺技 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应用范围广泛,是工业生产 的主导技术。 号多,门尼值可在20~160宽范围内调节,质量稳 定,重复性好,产品规格指标变化幅度窄和产品加 工性能优异。 Exxon公司制EPDM技术使用了一种烷氧基硅 烷Si(OR),Ly来抑制其支化作用,而不降低催化剂 效率及单体转化率,且产品性能理想[5,61。Et本JSR 在EPDM连续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渡金属及铝化物 为催化剂,在一层流区将阻聚剂加入到产物液流 中,减少凝胶的产生 】。日本Sumitomo的EPDM溶 液技术是通过控制原料进料速度使乙烯/丙烯的摩 荷兰DSM公司是全球采用溶液聚合工艺生产 收稿日期:2010—03—23 作者简介:白东明,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化工设备与 机械专业,现主要从事聚丙烯生产管理工作。 尔比达到72:22~93:3,丙烯与乙叉降冰片烯总 摩尔分数为6%一30%,并使用一种助催化剂使橡 胶产品具有极好的抗拉强度、耐热、耐油性能及耐 2010年第6期 白东明:乙丙橡胶工艺进展 47 压永久变形l81。 1.2悬浮聚合工艺 悬浮聚合工艺是根据丙烯在共聚反应中活性 较低的原理,将乙烯溶解在液态丙烯中进行共聚 合。丙烯既是单体又兼作反应介质,靠其本身的蒸 发致冷作用控制反应温度,维持反应压力。生成的共 聚物不溶于液态丙烯,而呈悬浮于其中的细粒淤浆。 2乙丙橡胶合成催化剂 2.1 Ziegler—Natta催化剂 钒(v)系列Ziegler—Natta催化剂主要是指V—Al、 v-Al活化剂、V—Al载体三代催化体系的演变过程。 单纯的v—Al催化体系活性较低,添加第三组分活 化剂,可使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将V—Al催化剂 意大利Enichem公司是悬浮聚合法生产乙丙 橡胶的代表。该工艺以乙酰丙酮钒和A1Et C1为催 化剂,二氯丙二酸二乙酯为活化剂,ENB或DCPD 为第三单体,二乙基锌和H 为分子量调节剂。反应 温度在一20 20 ̄C,压力0.35~1.05MPa条件下进行。 反应热借助反应相的单体蒸发移除。反应相中悬浮 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0%~35%。 日本Showa公司则采用甲乙酮作催化剂稀释 剂,使乙丙橡胶硬度低于90,无规指数高于0.95,嵌 段少,橡胶性能好 。美国Uniroyal公司和日本Ube 公司开发的悬浮法EPDM技术可以生产钒残留量 分别为6×10 和7.8×10 的三元乙丙橡胶 m】。 悬浮聚合工艺可生产很高分子量的品种,产品 成本比溶液法低,但从聚合物中脱离残留催化剂比 较困难,产品品种牌号少,质量均匀性差,灰分含量 较高,当聚合物浓度较高和出现少量凝胶时,反应 釜易于挂胶,甚至发生设备管道堵塞现象。 1.3气相聚合工艺 在气相聚合工艺过程,乙烯、丙烯和ENB在气 相流化床反应器中与经预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 剂催化聚合生成便于运输和掺混的三元乙丙橡胶。 气相聚合路线的成功工业化应用是乙丙橡胶生产 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以美国UnionCarbide公司的 气相Unipol工艺为代表。 UCC公司的EPR气相聚合工艺分为聚合、分 离净化和包装3个工序。质量分数为60%的乙烯、 35.5%的丙烯、4.5%的ENB同催化剂、H 、N 和炭黑 一起加入流化床反应器,在50~65℃和压力 207kPa下进行气相聚合反应【11,121。通过向催化体系 中加入倾向于产生过多负电荷的醇磷酸盐和季铵 盐的混合物惰性颗粒作抗静电剂,可防止静电荷聚 集使聚合物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壁上的情况发 生,减少了堵塞fl3】。 气相工艺的优势是工艺流程简短,投资低,无 三废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其缺点是产品通 用性差,所有的产品皆为黑色,存在着广泛推广的 局限性。 活性中心负载在MgCl:上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 性。尤尼罗伊尔公司将无水MgC1 悬浮于己烷溶剂 中与2一乙基己醇反应,经过量的氯化丁基(BuC1) 处理,将制得的无定形固体物加入到含有VCh的 CC1 溶液中,再与含A1Et C1的己烷溶液混合,得到 的V一载体络合物淤浆与三异丁基铝fAl(i—Bu) ]混 合用于乙丙橡胶的溶液聚合,其催化活性为41kg・ (g・h)~,产率为287kg・g- (每克V催化剂)【H】。 钛(Ti)系为Ziegler—Natta系列的第二阶段,主 要是以TiC1,、TiCl4为主要成分Ti—Al系列,包括可 溶性高反应活性的Ti—Mg高效催化剂。这类催化剂 合成的EPDM的结晶度几乎为零,与最初VO— CI 一1/2A12Et。C1 催化体系相比,聚合物中含有微量 嵌段序列,拉伸强度和断裂性能优良【l5】。Enichem公 司将四丁氧基钛[Ti(OBu)41与MgC1 ,A1CI。和1,2一 氯乙烯反应制备出以MgCl 为载体的络合物,与Al (i—Bu)。组成催化体系用于乙烯/丙烯的共聚△【 】。 此外,该公司开发的Ti1Mgl_lA1n1ch.2(Et+OEt+OBu) A1(i—Bu),催化体系可使生产的EPR的结晶度为 零,另一种Ti1Mg( ~20)Cl(2~5o)A1( )(RCO2)(0 3)/Al (i-Bu)√哌啶催化剂体系,制得EPR的相对分子质 量分布指数为4—6,产率高于200kg・g (每克Ti催 化剂)。 2.2茂金属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乙丙橡胶合成并实现工业 化,标志着乙丙合成技术进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由美国Exxon公司开发的Exxpol茂金属催化 剂可制备高分子量及低结晶度EPDM或EPM。 Spherilene SRL公司用Et(IndH4)2ZrC12和甲基硅双 (四氢化茚基)二氯化锆[Me/Si(IndH )2ZrC12]P ̄种锆 茂催化剂的混合物合成的EPR在戊烷中的溶解度 高达100%,结晶度低,燃烧焓低于20J・g-t,拉伸强 度为6.2MPaE”1。Exxon公司开发的CGC催化剂,可 制备高分子量、高碘值、高二烯转化率的乙丙橡胶, 所生产的EPDM的二烯质量分数大于5%【l8】,其模 塑成型的流动性、拉伸强度,压延成型时的外型性 白东明:乙丙橡胶工艺进展 2010年第6期 能,挤出成型时的挤出速率等性能均优于传统的 EPDMt 1。 1 6 j Cozewith charles,Dada.sudhm.Silicate—modiifed EPDM.Catalyst system lPJ.EP:202060,1986. [7]Akiyama,Takashi.Manufactureofsyntetbicrubber[P].JP:61268707, 3建议 目前,我国只有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建有 一1986. 1 8 J Takao Hivoyoshi.Manufacture of heat—and oil-resistant ethy— hne—pmpylene-unconjugated polyenecopolymerrubber[P].EP:275 925,1988. 套2万t-a- 年乙丙橡胶装置,乙丙橡胶产能和产 [9]Monoi,Hisashi.Preparation of ethylene-a-olefin random eopoly- mers【P J.JP:04185618,1992. 110j Knanf Thomas F.Process fo production of ethylene—Gt—0le611 rubbers wih rteduced fouling[P].EP:652234,1995. 量有限,每年需要大量进口乙丙橡胶。结合世界乙 丙橡胶发展趋势和我国乙丙橡胶工业现状我们应 该:(1)不断扩大装置的生产能力,形成生产规模, 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1 1]Painter Roger B.Gas phase fluidized-bed oh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gas solids tangenttingflame[P].US:54281 18,1995. [12]Fisinger Ronald S.Producing sticky polymer in a lfuidized bed 具备与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2)积极开发国内市 场上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新牌号、扩大应用领域。如 用于树脂改性、高档海绵等领域的高门尼、高充油、 高分子量、长链支化及双峰结构等国内空白牌号; (3)加快新型催化剂的国产化,以促进新产品的开 发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我国乙丙橡胶工业的健康 发展。 参出版社。1998. actor[P].US:5264506,1993. [13]鲍爱华.世界乙丙橡胶供需趋势与主要技术进展[J].合成橡胶 工业。1997,20(5):259—263. 1 14 J Eakharov V A,Mikenas T B,Echevs K L.Polmeryization and copolmeryization of ethylene wih a—oltefins[P].PCT Int AppL, WO:9424173.1994. [15]朱景芬.90年代国内外乙丙橡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橡胶 工业,2000,47(4):206—213. 考文献 [16]Banzi V,Loberti G.Catalys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lstomerasic ethylene-prepenecopolmerys[P].EP:659778,1995. [1]徐克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 [2]于力-乙丙橡胶发展战略研究[J].弹性体,2005,15(1):1-6. [3]赵旭涛,刘大华.合成橡胶工业手册(第2版)[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6. [17]Resconi L,Piemontesi F.Preparation of polyethylene and ethy- lene-Ot一0lefin copolymers with a catalyst containing a metaUocene [P].EP:643078,1995. [18]Schilf'ino Rinaldo S.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olpymeriatizon p tess using substituted unbridged metallocene catalyst[P].US: 5625016,1997. [4]唐斌,李晓强,王进文.乙丙橡胶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 [5]Yu—Ren Chin.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for EPDM[J].European RubberJourna1.1999,181(1):7. [19]Mueler P.High flexible propylene-ethylene copolymers,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PJ.EP:702038,1996. (上接第31页) 表2回收率实验 Tab.2 Recovery experiment 度值,即锑的检出限为0.1 g・-1按本法,在选择的测 定条件下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IJ- 。 3结论 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容器及 包装材料用聚酯及其成型品中锑含量,方法精密度 高,回收率好,干扰小、方法简便,最低检出线为 0.001mg・IJ_ 可作为此类样品的测定方法。 2.1O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在最佳仪器条件下测定0~12.5 g・IJ_ 的标准系 列,相关系数为0.9999,回归方程:Y=0.019X+0.006; 参考文献 [1]GBfF5009.101—2003, 1=1日 岜农俐 _乘日日 月日la 口口1:3 在选择的最佳测试条件下,连续1 1次对空白溶 液测定锑的含量,其结果的3倍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 中锑的测定[s]. [2]孙庆嫒’李 , , ’氢 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