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艺海寻珍

论文:艺海寻珍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1 页 共 6 页 艺海寻珠

序言: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纯粹文艺的外行我,也想看点门道,早就想写点东西,谈谈一管之己见,且久梗于喉不吐不快,因不揣粗陋,和盘端出来,与人共享,极望斧正评说。

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明亮号角。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应尽早摈弃一些长期阻碍文化建设大生产大繁荣的弊端。下面结合个人经验谈点管见。

第一、要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

应该说文艺创作主要是个体劳动,但也非常需要集体的智慧。有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要好。只有个人和集体两个积极性都调动和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大著、精品和佳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古典经世名著,主要是以发挥个人才智而成就的艺术极品。像电影、戏剧等类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才会有所成功。像电影《五朵金花》,由初稿的十三朵金花,逐渐精减为九朵金花,七朵金花,直到最定稿时的五朵金花,就是充分发挥集体创作智惠,精雕细凿,反复修改,而得到的良好结果。

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之所以好看的少,精品少,关键是人们太看重个人名义和著作权利了,发挥集体才智未能充分所致。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2 页 共 6 页 第二、戏剧界改革的出路是贴近观众直面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戏剧界就一直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寻找发展的新动力。但新的出路、新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呢?出路在于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直面现实,积极运用现代题材创作富含现代社会、民众生活气息的剧目。《刘三姐》如不是拍成电影,而仍然停留在彩调剧阶段,恐怕现在不但知晓的人不多,很可能早已失传了。更不要说成为世界知名电影了。

川剧、京剧、昆剧等古老剧种,要传承,要发展,要繁荣,要生存下去,只有革故鼎新,运用现实题材,积极创作、演出现实剧目,才可能有所出路,如果还继续保持其老腔、老调、老面孔,就只能在现今空前的流行音乐,演唱会和各种文艺晚会中,充当“添头”而被奉送,当作调味品用用,当作椒面撒撒而也,难有作为。很有可能逐步走向衰落,走向消亡,走向失传。

虽说明末清初,是川剧、京剧、昆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时期,但相对来讲,在当时,这些艺术形态应该是以新姿态新面孔出现的,是贴近那个时代,贴近那时生活,贴近那时观众的艺术门类。因为它直面了当时的现实,适应当时的需要。所以它们能生存、发展、壮大,并传承下来。像包公戏所反映故事,发生在北宋王朝,而创作并广为传播却在元朝及其后时。就当时来讲,社会黑暗,人们希望公正,盼望廉正清严,宋元是两个紧挨着的朝代,所以就当时而言,包公戏是实实在在的“近代题材”,是当时的现实题材,其剧情也满足了当时人们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用现今话来说,包公戏走的是现代题材的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3 页 共 6 页 路子。所以就火,而且火了很长时间,直至今天亦仍有市场。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第三、八个“样板戏”作过的探索仍是现今戏剧改革的方向 说到戏剧改革,说到演现实题材,余到觉得《沙家邦》、《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和《海巷》、《龙江颂》、《奇袭白虎团》等八个部现代戏,真是戏剧改革的样板和方向。应该说这几个现代戏无论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唱腔唱词以及舞台设计、配乐配器、布景画面等方面的构建,就是现在看来,其成就也是很高很美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它之前的戏剧所不能比及,无法达到的。很可惜我们在批判极左思潮和文革错误时,给全盘否定了,这条已见方向、已见前景的戏剧改革之路就此被终断了。是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很糟的政治运动,是一场停滞甚至倒退的“革命”,应该受到深刻批判和否定。但不因为洗过婴儿的水是脏的应该泼掉,就连同婴儿一齐泼掉了呀!

几十年过去,现在我们却还在走着与之相反的路,不是像上述八大戏剧一样,改革戏路,走演现代题材,演现实生活,主演工农兵之路。主动去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却还在那里演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甚至牛鬼蛇神,既老腔老调又脱离现实,如川剧现在只能拿点变脸、吐火之类的艺技展示展示,就连大名鼎鼎的京剧也只能拿点说唱脸谱之类的节目在那里撑撑门面。离人们的实际生活隔八丈远,还怨人们看不懂,缺乏戏剧知识,花大力气在那里普及戏剧知识,还说是要从娃娃抓起。这分明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南辕北辙嘛。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4 页 共 6 页 第四、人民大众是戏剧实践的主体

今天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你戏剧不思考如何改变自身的形式、内容去适应已经大大变化了现实社会,不去紧跟和反映人民大众已经大大变化了的现实生活,反让人民大众离开现实生活去适应你咿咿呀呀的戏剧,还要国家政府花财力物力做保护,这不是扯吗。存在决定意识,哪有让存在去适应意识的道理嘞。长久这样下去,戏剧能不衰退,能走向消亡吗?

据说,对戏剧演出有个“三三”制的说法:即古代剧目占三分之一;近代剧目占三分之一;现代剧目占三分之一。要我说,戏剧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演现代戏上,现代剧目的演出至少要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用百分之三十的精力去演出古代戏和近代戏,以适当照顾那些喜欢传统剧目的老老票友,就够了。老把主要精力用到演传统剧目上,就会与社会进步的距离越拉越远,喜欢的受众就会越来越少,戏剧当然也就越来越没有了市场,就只能走向消亡,别无它途。

第五、戏剧评判标准就是“好听好看”或“好看好听” 对戏剧的评判当然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从政治层面去评判,江清在主抓八个“样板戏”时,有为她的路线服务的阴谋和企图,自不待说。但从艺术方面去评判,从戏剧要演现代题材,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工农兵等方面去评判,八个现代戏的成就应该说是很高的,它指明了我国戏剧适应现实,适应现代化的方向和前景。现在仍有重新审视、学习和借鉴的必要。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5 页 共 6 页 应用政治和艺术相结合的标准去评判对文艺作品。按我的说法这个标准就两句话八个字:“好听好看;好看好听。”

对于电影电视等以视觉形象为主的作品,首先是要好看,其次是要好听。好看——就是它的画面要美,故事要美,情节要美;好听——就是它的配乐要好听,插曲要好听,配音要好听。

对于歌曲、乐曲、音蝶等以听觉为主的文化制品,首先是要好听,其次是要好看。好听——就是它的曲要感人,词要感人,声要感人;好看——就是它的画面要美,人物形象要美,情调要美。

我个人认为70年代诞生的八个部现代戏,以及60年摄制的电影《刘三姐》和《五朵金花》就完全符合“好听好看或好看好听”的标准。特别是《刘三姐》和《五朵金花》,客观地说,是中国类似电影的最高境界,之后的电影包括电视剧就从她的顶峰跌落下来了,就再也没有达到过这样高的成就了,更不要说超过她了。这两部电影,小时我多次看过,参加工作,而立之后,还反复看了无数次,蝶片都放坏了好几张。

第六、艺术再夸张再需要也要靠点谱

现在一些影视作品,虚、假、编的痕迹明显、很普遍,追求离奇和戏说。一看演员就在那儿演,缺乏生活基础,演工人不像工人,演农民不像农民,演兵不像个兵,干啥啥不像,追求时尚、靓丽,港、台腔浓烈。话不好好说,也学着韩剧张口结舌。那些演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与战场的实际情况差得很远。例如为了出镜头,战士在阵地上打堆堆。战场上要真是那样,那还得了,一颗子弹打来就会穿倒好几

文艺管见 艺海寻珠 第 6 页 共 6 页 个,一发炮弹打来,或一颗手留弹扔来,就要炸死炸伤一窖窖。

缺乏军事常识,在战场上,要求人与人之间至少要间隔三至五米远的距离,而且姿势要尽量地低,尽可能地把自己隐蔽起来。哪能都是站着放枪,那不是等死。更主要的误导了没当过兵的人,让他们认为打仗时都是那种状态。

哎,真是害人不浅!早该吊打皮鞭了!

【原创 作者:曾明;2011年11年24日于成都,不计空格,共3109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