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习作的灵魂——表情达意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写作已改称习作。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变化。由此可见,我们关注的是小学生需要的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点一滴地体会、领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感受写作的快乐。所以说,习作就是学生学习和体会、实践的过程,它的特殊学习对象是对写作的认识与领悟。那么,贯穿小学生习作过程始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这就是习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习作的目的,同时也是教师评价学生习作的一份重要指标——表情达意。表情达意是学生习作的灵魂,如果没有表情达意,写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表情达意是习作中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我们习作教学中需要领会的思想。学生是有个性的个体的人,他需要表达,就需要写作,他需要交流,也需要表达,他需要被理解,也需要表达。可因为如些,习作才有它存在的必要,而习作的技能也才成为生活中的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来学,表情达意就是学生在自已的习作中,表现出自已的思想倾向,让读者明白自已的意思。这是两层意思,一是表达自已的思想,二是让别人明白。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能够更好地表达,就可以让别人更容易明白。
首先,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记录自已的生活历程,才能不失去表
情达意的基础。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被遗忘,但是每份生活都是经历,都不会被自己的生命丢弃,都会成为组成个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习作,可以记录下自已生活历程,为自己的生命历程留一份可以重现的记忆片段。在这个习作的过程中,学生就更有可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自已的生活历程,本身就是充满爱恨情仇,或浓或淡,至少会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喜不喜欢,还是无所谓。这就是学生的感情的倾向。可见,生活历程的记录是学生习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自己每时每刻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生活,就是有与他人相别的习作材料。由于个人的背景与经历的不同,感情也会有区别。也只有让学生能够表情达意,才能让习作走出千篇一律的怪区。
其次,习作应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思想历程,才能表现出具有深度的思考,从而更能表情达意。思考是思想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思考,有思考的机会,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思想历程并不是结果,而只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想象自己可能的生活经历,都是对生活历程的反思。学生的思想变化可以从习作中反映出来。思想是人类经验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完善,但他却是个人思想的传承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应该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思考,体会到思想历程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习作中的文字记录下来的,所以思想历程的记录也是习作的一个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思想历程的记录是最能表情达意的,而且是最为直接的,来自习作者的心灵深处。
再次,习作应该能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生
活是需要创造的。每个人过的生活都和别人的不一样,都不可能全是别人生活的复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种创造。习作给了这种创造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它更具有创造力。学生对未知的、未来的,在习作中,都可能按照学生自己所认为该实现的来发展。可以说,习作是提供了这个想象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发挥,在不断的修正中,完善自己的理想世界。而没有习作这个平台,学生也许会偶尔的胡思乱想,也只是转瞬即逝的。而在习作中,学生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得到一个合情合理的想象世界。这个想象世界需要学生在自己心里先向自已说明,这本身就是表情达意的一次训练了。
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小学生习作的主要内容,在每次习作中都要涉及。而综合这三个方面,在习作中对学生个体来说,重要的就是表情达意。能够做到表情达意,就是学生习作的成功。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能培养写专著的作家,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写作的过程。不是每一个学习写作的人都是可以成为作家的。但写作是每个处在社会中的人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最终的要求也就是需要能够表情达意,否则就失去了它本来存在的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