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B.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如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
D.普希金是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县教体局教研室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只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能否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试卷第1页,共8页
………线…………○………… 内…………○…………装…………○…………
的重要尺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拼音写汉字。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本学期语文教材的选文里,有许多令人崇敬的名人:邓稼先的一句“我不能走”,至今kě gē kě qì;叶圣陶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是人之师表;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令人钦佩……让我们走近他们,仰慕他们的才华,敬佩他们的品格。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阅读 4.“五个一”·名著阅读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100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语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________(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多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2)请用一句话简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5.按要求填空。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①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试卷第2页,共8页
………线…………○………… 内…………○…………装…………○…………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①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①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袁隆平教授倾尽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人类谋福祉。正如龚自珍诗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己亥杂诗》(其五))①林庚先生认为,中国是“诗的国度”“楚辞的少年精神直贯唐诗”。“少年精神”是一种乐观豪放,富有新鲜感的青春气息。如登泰山的杜甫,在巍峨的泰山前,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远眺,抒发了对人生“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哲理性的思考;王安石登临飞来峰,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音。
评卷人 得分 五、课内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 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7.翻译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作者爱莲,仅仅写莲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评卷人 得分 六、课外阅读
试卷第3页,共8页
………线…………○………… 内…………○…………装…………○…………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赢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欲.闻所戚戚________ ①朔.风裂人肤________ 10.翻译句子。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11.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淋湿的背影 李尚荣
①我刚上高中那年九月,时值开学,老天久雨不晴。
②据说我入读的这所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因此,有一排标志性的单层教学楼,土木结构,人字屋顶,古色古香。或许是这种古朴,带来一种温和宁静,让我总算稍稍有点心安。
③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屋顶传来密集的雨水噼啪声。屋檐边,只见雨水串珠成链,挂若珠帘。我正对一个问题想得出神,为什么我的内心如此渴望读书,可是偏偏却考不上高中?父亲到处奔走、借钱,历尽艰辛才为我拿到了这个中学的择校生名
试卷第4页,共8页
………线…………○………… 内…………○…………装…………○…………
额。父亲说,如果不是不忍心看见我失落的样子,他好几次都几乎要放弃。
④开学报名那天,还是出了问题。我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公告栏的分班名单上。父亲以为自己眼花,可是我也没有找到。怎么会没有名字呢?父亲满脸焦急。微雨中,我和父亲只带了一把雨伞,父亲让我撑着伞,然后轻声说了一句,你在这里等我。说完,就跑进了细雨中。
⑤我在雨中等待,心中充满恐惧。父亲终于还是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然后带着我到班主任处报名。班主任说,都高中生了,怎么还要家长带着来报名?下次,要让他自己来。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⑥时间转眼就到了我高中时代最后一个冬季。岁末年初,细雨绵绵。明年就要高考了。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我打电话给乡下的父亲,让他去开一份教师证明,如果我报考师范院校,可以加分。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父亲没再多问,我也没再多说。
⑦第二天,我正默背《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一只手轻轻摇了摇我的肩膀。我没在意,继续默背。同桌说,外面有人找你。是不是你爸?我赶紧起身跑出教室。果然看见父亲。依旧裹着那件多年的黑西装,里面穿着秋衣、衬衫和毛衣,显得有些臃肿。
⑧父亲从怀里掏出一个旧得起毛的黄皮信封,递给我说,教师证明开好了,拿好。我只请了一个上午的假,跟同事调了课,下午还要赶回去上课,我就先走了。我已经跟班车司机说好,让他等我。就这样,我先走了!父亲一口气说完,也不等我说话,转身就走回雨中。
⑨爸,你怎么没带伞?我站在屋檐下焦急地喊道。早上出门急,忘记了。不过,雨小,没事。父亲边走边说。这时,我的同桌走到我身边说,你怎么不赶紧把你的伞拿给你爸啊!我回过神来,赶紧跑回教室拿出雨伞,朝着父亲的方向边跑边喊,爸,你等一下,我拿伞给你。
⑩父亲在远处回过头来,说不用,这点雨,淋不坏!你就这么一把伞,我拿走了,你用什么?你现在赶紧回去上课。
⑪父亲头也不回地走得更远了。
⑫我拿着伞,站在雨中,看着父亲雨中的背影逐渐消失。
(选自《福建日报》2022.3.4,有删改)12.请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试卷第5页,共8页
………线…………○………… 内…………○…………装…………○…………
父亲历尽艰辛为“我”拿到择校生名额→①______→我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开教师证明→雨中父亲给“我”送完教师证明后转身就走→①______→父亲拒绝使用“我”的雨伞→“我”拿着伞,看着父亲的背影逐渐在雨中消失。
13.上高中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为何第①段说“或许这种古朴,带来一种温和宁静,让我总算稍稍有点心安”?
14.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①段画线句。
依旧裹着那件多年的黑西装,里面穿着秋衣、衬衫和毛衣,显得有些臃肿。 15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尾段的作用。16.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文章结尾“我”拿着伞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雨中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袁隆平
①我稍有点名气之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这跟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如果为了名利,我早就到国外去了。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0年曾以每天525美元的高薪聘请我赴印度工作半年,但我认为,中国人口这么多,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在国内工作比在国外发挥的作用更大。
②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我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我三次都落选了。当时有人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轰动。但我认为,没当成院士没什么委屈的。我搞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说明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
③有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给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在回信中,我这样写道:“谢谢你的好意,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什么雕像上,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尽管我再三拒绝,但那个朴实的农民还是为我塑了一尊雕像。有人问我见过那尊雕像没有,我笑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④至于荣誉,我认为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到此为止”,那是一种鼓励,鼓励你继续攀登。
⑤我对钱是这样看的: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是不能生存的。但钱的来路要正,不能贪污受贿,不要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另外,有钱是要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该用就用,但是不挥霍不浪费,也不小气不吝音。够平常开
试卷第6页,共8页
………线…………○………… 内…………○…………装…………○…………
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拿那么多钱存着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个权威的评估机构评估,我的身价是1008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现在很好,不愁生活,工资够用;房子也不错。要吃要穿都够,吃多了还会得肥胖症。我从来不讲究品牌,也不认识名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皮肤粗糙,感觉不出好坏来。我觉得只要穿着合适、朴素大方就行,哪怕几十块钱一件都行。我之前最贵的西装是到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的打折后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叨咕了半天才买的。我不愿当官,“隆平高科”让我兼任董事长,我嫌麻烦,不当。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经济,对股票也不感兴趣。我平生最大………○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装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不干行政工作就是为了潜心搞科研。搞农业是我的职业,离开农田我就无所事事,那才麻烦。有些人退休之后就有失落感,如果我不能下田了,我就会有失落感,那我做什么呢?我现在还下田。过去走路,后来骑自行车,再后来骑摩托车,现在我可以开着小汽车下田了。
⑥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们研究水稻,要待在水田里,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工作是辛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 17.文章叙述了“我”的哪几件事?
①“我”婉言谢绝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薪工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买了一套打折西装。
18.文章第①段的内容看似与本文无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9.请简要分析袁隆平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试卷第7页,共8页
………线…………○………… 内…………○…………装…………○…………
(3)书写工整规范。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写一篇文章。 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生活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
………○ _…__……__○_…_…__……__……:…号…订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装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外…○…………………内……○……………○………………试卷第8页,共8页
…线…………○………… ……○…………装…………○…………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狗·猫·鼠》中的描述“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可知,隐鼠要爬上去长妈妈的腿时被长妈妈给踏死了。文中的隐鼠是一种不怕人,非常小的老鼠,时常跑到人面前来,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鲁迅将它放在饭桌……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上,它便捡些菜渣,舐舐碗沿。但是长妈妈认为隐鼠和老鼠没有多大区别,因此长妈妈在隐鼠想要爬上腿的时候踩死了它。
这个事件并不能表现出长妈妈的善良。是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表现她心地善良、仁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故选C。 2.B
【详解】A.“开展与策划”语序不当,应为“策划与开展”; C.“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应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D.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故选B。
3.可歌可泣 锲而不舍
【详解】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可:值得。歌:歌颂。泣:不出声地哭。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1) 儒勒·凡尔纳(凡尔纳) 尼摩
(2)阿龙纳斯逃出“诺第留斯号”潜艇,回国后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作品内容的把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诺第留斯号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次探险最后是在北冰洋区域,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朋友们逃离“诺第留斯号”时,遭遇了罕见的大漩涡,他们乘坐的小艇被甩得脱离了潜艇。等他们醒来时,已经在挪威的一个岛
答案第1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上了。回国之后,阿龙纳斯教授将自己乘坐“诺第留斯号”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据此提炼简述即可。
5. 惟吾德馨 从今若许闲乘月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不问苍生问鬼神 莫言下岭便无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会当凌绝顶 念天地之悠悠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默写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馨、……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淮、朔、雌、凌、绝、缘”的写法。 6. 只 艳丽
7.(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8.以菊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突出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表现出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中通:内部贯通;外直:外部笔直;不蔓:不横生藤蔓;不枝:不旁生枝茎。
8.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品读文章内容,由“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作者写莲之前,都先写菊和牡丹,写陶渊明对菊的喜爱,写世人对牡丹的喜爱,再引出作者对莲的喜爱,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表现手法,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表明作者独爱莲的志趣;再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在文中写到三种花,实际上也是借花喻人,“莲”在作者的眼中是“君子”的形象。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所以让作者由衷地喜爱并赞美。作者在赞美莲时,先写菊的“隐逸淡雅”,再写牡丹的“追名逐利”,最后再写出莲的君子风度,这样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更能突出莲的形象美和品格美,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
答案第2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9. 想要 北方
10.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11. 将军得胜归 士卒还故乡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欲:想。 ①句意: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朔:北方。
1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朝:早晨;屯:停留、驻扎;暮:傍晚;宿:住宿。
1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意思是: 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都表现出历经百战后木兰归来的场景。因此,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相对应的一句诗是: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点睛】参考译文: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
答案第3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12. 报名当天公告栏没有“我”的名字,父亲奔走后带“我”到班主任处报名。 “我”拿出雨伞给父亲。
……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13.因为“我”没能如愿考上高中,父亲不忍心看“我”失落,为了圆“我”的梦想,历尽艰辛,帮“我”拿到了择校生名额,父亲的奔波给“我”带来心安,“我”为父亲付出的一切感到愧疚和不安。
14.运用外貌描写,形象地突出了父亲生活的节俭与艰难,深刻表现了父亲为“我”的求学所付出的艰辛,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15.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标题“淋湿的背影”,同时呼应首段中“老天久雨不晴”的描述,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深化中心,发人深思。
16.示例:爸爸总是为我操心,当初不仅因为我上高中的事到处跑腿,而且现在要为我报考大学加分的事情在雨中奔波,他怕我淋雨还拒绝了我的伞,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明年考出好成绩,报答父亲的爱。
【解析】12.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事件。①“父亲历尽艰辛为‘我’拿到择校生名额”对应前三段,“我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开教师证明”对应第①段,此空可根据第①“我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公告栏的分班名单上”、第①段“父亲终于还是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然后带着我到班主任处报名”,概括为:报名当天公告栏没有“我”的名字,父亲奔走后带“我”到班主任处报名。①“雨中父亲给‘我’送完教师证明后转身就走”对应第①段,“父亲拒绝使用‘我’的雨伞”对应第①段,此空可根据第①段“我回过神来,赶紧跑回教室拿出雨伞,朝着父亲的方向边跑边喊,爸,你等一下,我拿伞给你”,概括为:“我”拿出雨伞给父亲。
1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第①段“为什么我的内心如此渴望读书,可是偏偏却考不上高中?父亲到处奔走、借钱,历尽艰辛才为我拿到了这个中学的择校生名额。父亲说,如果不是不忍心看见我失落的样子,他好几次都几乎要放弃”,可知,因为“我”没能如愿考上高中,父亲不忍心看“我”失落,为了圆“我”的梦想,历尽艰辛,帮“我”拿到了择校生名额,父亲的奔波给“我”带来心安。
答案第4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14.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由“裹着那件多年的黑西装,里面穿着秋衣、衬衫和毛衣”,可知这一句是外貌描写,从刻画人物形象与情感体会上分析其作用。结合“依旧”“多年”的词语,可知这一句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生活的节俭与艰难,结合第①段“父亲到处奔走、借钱,历尽艰辛才为我拿到了这个中学的择校生名额”,父亲为“我”求学付出的艰辛,可知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此类题可从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这一句结……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束全文,“看着父亲雨中的背影逐渐消失”照应标题“淋湿的背影”,同时呼应首段中“老天久雨不晴”的描述,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内容上,结合第①段“父亲到处奔走、借钱,历尽艰辛才为我拿到了这个中学的择校生名额”、第①段“这点雨,淋不坏!你就这么一把伞,我拿走了,你用什么”,可知“站在雨中,看着父亲雨中的背影逐渐消失”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深化中心,发人深思。
16.本题考查补写心理描写。结合第①段“父亲到处奔走、借钱,历尽艰辛才为我拿到了这个中学的择校生名额”、第①段“我赶紧起身跑出教室。果然看见父亲。依旧裹着那件多年的黑西装,里面穿着秋衣、衬衫和毛衣,显得有些臃肿”、第①段“这点雨,淋不坏!你就这么一把伞,我拿走了,你用什么”等语句可知,可从对父亲感激的角度拟写“我”的心理活动。示例:爸爸,当初因为我上高中您历尽艰辛,现在还要为我报考师范院校加分的事情在雨中奔波,我唯有好好学习,用优异的高考成绩,来回应您的爱。 17. “我”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普通农民为“我”塑像
18.不能删去。第①段通过写普通农民为“我”塑像而“我”再三拒绝的事情,表现了广大农民对“我”的感激之情,从侧面衬托出“我”的不求名利、不图回报。
19.袁隆平先生拒绝高薪,坚持在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可看出他淡泊名利,为民着想,无私奉献,热爱祖国;从袁隆平先生买过的最贵的西装是打折到七八百的,可看出他非常朴实;从袁隆平先生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和向新的目标迈进,可看出他积极乐观,执着进取。(答出两点来即可)
20.(示例)人只要拥有追求与理想,有希望和信念支撑,就会有前行的动力,即使再苦,也不觉得苦。比如20世纪六七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但袁隆平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国家、对百姓有意义,便不觉得苦了,奋起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
【解析】17.本题考查事件概括能力。结合第①段内容“我稍有点名气之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概括可知,写了“我”谢绝国外的高薪聘
答案第5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请;结合第①段内容,“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我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我三次都落选了”,概括可知,写了“我”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结合第①段内容“有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给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但那个朴实的农民还是为我塑了一尊雕像。有人问我见过那尊雕像吗,我笑道:‘我不好意思去看。’”概括可知,写了普通农民为“我”塑……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白玉雕像,我再三谢绝,从未去看过;结合第①段内容“我之前最贵的西装是到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的打折后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叨咕了半天才买的”概括可知,写了“我”在领奖前买了一套打折西装。
18.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结合第①段内容“有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给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谢谢你的好意,请你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什么雕像上,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可知,通过写普通农民想为“我”塑像,但“我”却拒绝的事件,表达了广大农民对“我”的感激之情,运用侧面衬托,侧面衬托出“我”的不慕名利的品质,所以不能删去。 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袁隆平先生淡泊名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从第①段他拒绝国外高薪聘请的工作,坚持留在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可以看出;袁隆平先生朴实节俭,从第①段他不要那么多钱,不讲究名牌,最贵的西装还是打折后七八百一套的西装可以看出;袁隆平先生积极乐观、执着追求、有挑战精神,从第①段他要研究水稻、下地种田,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目标迈进可以看出;袁隆平先生热爱国家,不怕辛劳,一心为民,爱岗敬业,从第①段他认为中国人口这么多,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可以看出。
20.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第①段内容“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可知,“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指的就是对于追求和理想有坚定的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正如袁隆平先生对研究水稻、下田种地、使百姓吃饱有坚定的信念,所以即使外界条件艰苦,也能为此拼搏和奋斗,找到其中的乐趣。 21.参考例文:
这就是我的承诺 答案第6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让我把这难得的周末给盼来了。每天沉浸在繁琐的功课上,头脑里装的东西再没有休息这个概念,7个科目轮番上阵,现在一谈到学习,我的头脑就开始发热。一周一次的休息日真可谓来之不易,星期五一放学,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背起书包准备回家,心里美滋滋地想:难得休息一次,一定要好好享受享受。
在回家的路上,周而复始出现在我眼前的景物突然改头换面,一切变得焕然一新。往常,我每次骑着自行车上学都要弄得大汗淋漓,今天可不同了,我一踏上自行车,不禁觉……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得脚底生风,自行车跑得飞快,此时此刻,公路也好像比往常短了许多,几乎是用平时一半的时间,我就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我向电脑桌一瞟,哈哈,爸爸没有占用电脑,于是,我装着可怜巴巴的样子,一直盯着妈妈,真是“知子莫若母”啊,妈妈一见我的眼光就知道我在想什么,便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你呀,整天就围着电脑转,干脆给电脑当儿子算了。”听到妈妈的话,我不禁感到一阵失落:此次“战斗”,如果不磨破嘴皮子,肯定没戏!
制定了大致方针后,我便开始跟着妈妈死缠烂打,但妈妈就是一直不松口,最后我只能使出我最后一张王牌:向妈妈保证,只在电脑前待一小时。妈妈心一软,便答应了我。我不禁欣喜若狂地奔向电脑……
时间就像我平时喜欢喝的七喜一样,看起来还有很多,但没几口就见底了。一小时即将过去,我不禁开始唉声叹气,于是便用眼睛向妈妈瞟去,只见妈妈正笑眯眯地拿着时钟开始倒计时。我遗憾地望着电脑,心里一直思索:时间快到了,可我正玩得热乎呢,向妈妈求求情吧,可……答应了妈妈的呀。我不禁左右为难。终于,我一咬牙,关掉了电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何况我答应了妈妈,这是我的承诺。
妈妈见我自觉地遵守诺言,不禁眉开眼笑,连连夸道:“这样才乖,如果你每次都像这次这么遵守承诺,难道还愁不能玩电脑?”一听妈妈的话,我也美滋滋地笑了。我想,做什么事情都一样,说到就要做到。古人的“千金一诺”,诚不我欺。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从题目来看,“承诺”是中心词,是写作的内容,“承诺”是郑重的许诺,是一种责任的表达,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庄严的应答。“我”是写作的对象,限定了叙述的角度。“这”是写作的主体,是“承诺”的具体化,可以是“我”做的一件事,一个行动,一句话,或一种态度等。“就是”起到强调作用,表达了“我”思想的坚定,“我”的内心认可度高。“我”是行文中的核心人物,意在指向要写“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言自己的心声。“承诺”是文章主旨,全文要围绕“我”来写“承诺”。
答案第7页,共8页
………○…………外…………○…………装…………○…………订…………○…………线…………○………… ……○…………装…………○…………
二、选材立意。从导语来看,“承诺”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可选择的对象有着很大的自由度。承诺的对象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或者是某个陌生人;也可以是导语中提示的对象。提示语给出若干选材:“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是从人对规范、制度的遵守角度来说的;“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是从人的自身素养的形成角度而言的;“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是从人的价值追求角度来谈的;“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是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来说的。同学们可从日常学习生……内…… _…__…__○__…__…__…:…号…考…__…___…__○__…__…:…级…班线__…__…__…__…__○_:…名…姓…_…__订__…__…__…__…:校○学…………装…………○…………内…………○……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力求真实,不宜一味求新,胡编乱造“承诺”的内容。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即便是一些平凡小事,只要感情真挚,一样可以出彩。
答案第8页,共8页
………○…………外…………○…………装…………○…………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