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 -}-}蕾}-} }-} 蕾}坐 坐 坐 钢屋盖浅圆仓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 19 ・ i储粮有害生物及防治技术; 蒂蒂带蒂蒂蒂蒂蒂蒂蒂蒂蒂带蒂蒂蒂蒂 钢屋盖浅圆仓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李林杰 王大枚 陶琳岩 庄泽敏 谢昌其 刘建辉 (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523147) 摘要 浅圆仓是国内粮食仓储业近几年新启用的一种仓型,与之配套的储粮技术尚处在 初步的试验、探讨过程中,本文通过磷化铝自然潮解和钢瓶气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的对比试验, 对环流熏蒸杀虫技术在钢屋盖浅圆仓储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钢屋盖 浅圆仓 环流熏蒸 钢瓶气 磷化铝 自然潮解 100ppm,当仓内浓度降至100~120ppm范围时开始 1 前言 广东新沙港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是华南地区仓 补药,以保证所设定的熏蒸浓度的底限,现从以下几 方面加以总结。 容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库之一,拥有浅圆仓 (钢屋盖、混凝土屋盖)、立筒库和楼房仓3种仓型。 2000年4月底,浅圆仓储粮区钢屋盖仓群土 2 实验条件 2.1储粮 建、设备安装基本竣工,结合新仓压仓顺利转入试投 产阶段。为满足压仓需要和确保储备粮安全,曾在 本组浅圆仓共储加麦5.9万吨,其中1号加麦 2.92万吨,2号加麦2.98万吨,全部为散储,装粮高 度粮面四周15m,粮面锥顶18m左右。9月23~24 8月中旬第二排满仓压仓阶段后期对个别局部虫害 严重的粮仓做了局部投药熏蒸,由于粮层较厚,加之 当时环流熏蒸系统尚未验收启用,害虫虽得到抑制, 日对本组仓房的储粮做了熏蒸前的虫情和水分检 查,结果详见表1。 2.2仓房条件 但并未彻底杀尽。9月25日第一排仓倒仓、清仓完 毕,决定对该批储粮进行熏蒸处理。通过本次熏蒸, 对浅圆仓环流熏蒸技术有一个具体论证和初步评 价。对系统在熏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 及时予以总结和完善,以加速该项技术走向成熟,更 好地为浅圆仓储粮服务。 本次试验分两组进行,其中13仓采用钢瓶气施 新沙港粮库地处珠江人海口的狮子洋段,属亚 热带气候。粮库浅圆仓占总仓容的58%,所以, 加强浅圆仓储粮的技术探讨与研究,做好浅圆仓储 粮的保管显得尤其重要。结合气候特点,粮库在浅 圆仓设计上对仓壁采用了特殊的3层结构处理方 法,即由内到外有钢筋混凝土层、空气夹层和隔热 砖层;单仓直径25m,设计装粮高度15m(锥顶可 达19m),设计仓容6500t。钢屋盖浅圆仓屋盖结 构使用的是内外两层彩钢扣板,中间填充玻璃丝 棉,整个屋盖是一个有机密封的整体,以达到保 温、气密、防漏的性能;环流管路的仓底部分与梳 状通风地槽合二为一,通过地槽口与仓外环流管路 相联接,形成一个密闭回路,仓底共设进风口6 个,中间对称两个为A进风口,主要用于对接谷 物冷却机,四周4个为B进风口,用于对接通风离 心风机。仓底沿轴线设有5个出料口,详见图1。 药、补药,即通过环流施药计量小车和环流风机将 PH +CO,钢瓶气从环流管道压入粮堆并使之平 衡;12仓采用自然潮解法施药和补药,即将磷化铝 药剂装入药袋,从地槽口投入,磷化铝吸收地槽内水 分潮解产生PH ,通过风机及环流管路将PH 气体 压入粮堆并达到均匀。12和13仓在粮堆的不同部 位都预埋了测气管。其它仓房均按照12仓的方法 进行施药和补药,仓房的密闭处理方法也同12仓, 所不同的是其它仓没有预埋测气管,而是通过环流 管路上的检测管和仓底出料口实现PH 浓度的检 测,熏蒸期定为21天【1 J,熏蒸最低浓度(即临界浓 度)初定为150ppm,后因仓房漏气较为严重,很难维 持在相对较高的浓度范围,只好将临界浓度定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20 ・ 粮食储 藏 2002(4) 表1 熏蒸前后仓内害虫及储粮水分情况对比 注:①害虫检测方法为粮面虫筛检测法;②熏蒸后通过深层扦样均未发现有活虫;③水分的检测方法为粮面快速检测法;④熏蒸后通过深 层扦样检测未发现有明显的水分散失或转移。 东▲ 周围密封一层,环流期间如发现有严重漏气,再采用 薄膜密封包裹地槽口的办法处理。 环流管路的气密检查:熏蒸前,配合深圳达实公 司将所有环流管路进行了全面的查漏、补漏,结果大 部分管路的连接能够达到气密性要求,个别漏气的 管路重新做了修补直至检查合格。 北 … 3.2环流熏蒸设备及检测仪器 本组仓房所用设备全部为深圳达实公司提供并安 装,环流管路及施药小车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 要求,环流风机的具体参数见表2。钢瓶气投药使用电 子计量施药小车,小车在减压释放端有电加热装置,计 量采用的是浮子流量计,流量约45L/rain。 西 表2环流风机的性能检测表 图1 浅圆仓毒气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 环流熏蒸方案 3.1仓房的气密处理 熏蒸前对现有仓房进行密封:关好仓顶通风孔 本次熏蒸所用检测仪共3种:Drager Pac一Ⅲ(3 和仓底出料口的气密闸板;用薄膜、密封胶带糊封人 套),HL一210(1台)和比长式检测管(一批)。 孔;环流回风管出仓部位从仓内打胶密封;从内部对 挡粮门使用密封胶带进行密封。在9月25日投药 3.3投药 后发现气密门处漏气较严重,于9月26日对气密门 对11、12、14~18、21和28仓采用自然潮解法 从外部又进行了密封处理。由于熏蒸前时间较紧 施药的仓房,集中在9月25日上午投药,由于单仓 张,未来得及检测实仓气密性,熏蒸后进行了补测。 投药点较少,药袋相对较集中,借助在此之前对21 对于采用自然潮解法进行施药、补药的仓房,首 仓进行局部投药的经验,在保证熏蒸安全的前提 先对地槽口的盖板进行了拆卸、清洁和密封。发现 下 J,第一次投药量定为1.6g/m ,单仓总用药 盖板下密封胶垫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严重的出现橡 13.5kg,施药点为6个地槽口,单点投药3袋,每袋 胶压条断裂,影响到该处的气密性,此现象也是造成 0.75kg,全部采用布药袋,完全分解后理论PH 浓 底层粮食害虫发生及温度回升的主要因素。对于地 度可达380ppm,施药后迅速密封投药口,在随后的 槽口安装和加工精度较高的仓房,采用3层密封胶 检测中,如发现有漏气现象再随时进行补漏。 带结合薄膜密封的办法基本可以解决漏气问题,个 通过检测地槽内PH 浓度决定环流风机开启 别地槽口由于加工粗糙,焊接水平欠佳,造成槽口法 时间,即地槽内浓度在500ppm以上时开始环流,当 兰凹凸不平,虽经上述处理,仍有轻微的漏气现象。 浓度降至200ppm以下停止环流。根据浓度衰减速 对于采用钢瓶气施药的13仓,由于施药点较少 度确定补药时间;由于没有仓外快速发生器,通常情 (仅通过两个环流管道上的施药口),不需要拆卸地 况是,在预计II缶界浓度来I临前24~36小时补药,补 槽口盖板,投药前直接用密封胶带在盖板的法兰盘 药时间及补药量详见表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 钢屋盖浅圆仓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21。 注:第三次补药后所维持的时问是指补药后Pac—m所测结果在50ppm以上的时间和HL一210所测结果100ppm以上的时间之和。 表4 13仓投药情况 13仓采用钢瓶气施药法,第一次投药时间为9 月27日,投药量为4瓶,据供方称每瓶气重25kg, 可能缩短环流时间,以便减少PH 的泄漏。对于采 用自然潮解法施药的仓房,由于AlP分解需要一定 的时间,在地槽口PH 浓度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 进行环流,可以明显减少PH 的散失,充分提高 共100kg,理论浓度可达到180ppm,后据使用中计 量发现每瓶重20kg,共80kg,理论PH3浓度应达到 144ppm;根据实际检测情况,当仓内浓度降至100~ 120ppm时开始补药,每次补药2瓶,理论浓度可上 升72ppm,补药时间详见表4。投药完毕即对整个 PH 的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熏蒸的安全,避免 出现浓度过高的现象,为此,我们自投药后,定期对 地槽口的浓度进行了检测。为能及时把握出料口部 仓群及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避免害虫交叉感 染。 位的浓度衰减情况,工作中应不定期的对出料口处 的浓度加强监测,以便合理控制环流风机的关停。 3.4测气管道的布置及浓度检测 3.4.1测气管 为了能充分获取浅圆仓环流熏蒸 13仓钢瓶气法施药熏蒸的整个过程中,粮堆内浓度 波动的频率及范围都非常大,这样对杀虫很不 利【3 J,这是与仓房的密闭条件和钢瓶气的特殊施药 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在仓房密闭效果不很理 过程中PH 在仓内分布的相关信息资料,本次熏蒸 特定12和13仓为实验指导仓,在仓内布置测气点 11个。仓内地坪及出料口6个:1、3和4号对应分 布在仓底1、2和3号出料口,并低于地坪15~ 20cm;2号测气点对应两道地槽末端的中心。5号 和6号为墙角。7号末端为图1中7点竖直方向 想的情况下必须慎重选择使用钢瓶气。 熏蒸后期对出料口部位集中处理期间的浓度检 测采用交替式的不定期抽测的办法,既保证了每一 个出料口都能检测到,又避免了人体长时间接触毒 气。 6m的粮堆里面。粮面1~4号点位对应位置分别为 东、南、中方位粮面下50cm和中间粮面上30cm空 间。仓内测气点的布置详见图1。 为了方便检测出料口处PH 浓度,减小检测误 4 熏蒸效果及问题讨论 4.1熏蒸效果 差和防止检测时粮食撒落,我们预先从扦样孑L把预 制的塑料胶管埋进出料口,并对胶管周围做了密闭 处理,从使用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3.4.2 PH3浓度的检测 为确保检测质量,避免人 为因素造成仪器使用上的误差,我们采取专人专仓 的办法对PH3浓度跟踪检测,确保了检测的质量。 熏蒸散气结束,对粮面做了筛样检查,对仓内和 仓底作了深层扦样检查,均未发现活虫(详见表1)。 此次熏蒸总体来讲取得了较好的杀虫效果,除了出 料口小范围由于漏气严重造成害虫杀不死之外,仓 内粮面及粮堆深层均未发现活虫。 4.2仓房气密性与浓度衰减 4.2.1仓房气密性检测 对浅圆仓空仓气密性进 行了检测。检测方法是:先对仓底出料口、挡粮门、仓 由于仓房气密性不理想,局部泄漏较严重(主要 是仓底出料口)。在PH 浓度达到平衡的前提下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2・ 粮食储藏 2002(4) 顶各孔洞全部用薄膜、胶带纸糊封,再用风机打入正 压测试,结果从500Pa,衰减到250Pa…时间为68秒, 屋面底层扣板在屋檐部位有漏气现象,当打开其中一 个出料口的密封薄膜,靠气密闸板密闭时,其半衰期 5),决定散气之前用仓内残留的PH3气体对出料口 比较薄弱的部位集中处理,方法是通过延长开机环 流的时间,迫使PH 在出料口处能维持一定的水平 和时间。l1月上旬再次对上述部位进行检查,结果 就降低。熏蒸结束后,对浅圆仓进行实仓检测,其压 力半衰期分别为12仓42秒,13仓61秒。 考虑到仓房局部漏气严重的实际情况,本次对 浓度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由于出料口浓度衰 减过快,浓度分析时对出料口处的浓度检测结果单 发现仍有活虫,l1月15日采用溴甲烷进行处理,l1 月21日检查无活虫。 13仓采用的是钢瓶气施药法,施药时间是9月 27日,从检测记录可以看出施药环流21小时已经 达到很好的平衡,浓度最低值和最高值之比(C i : 独做了处理,粮堆内1、3和4检测点实际检测的是 出料口上半部分的浓度,以此判断出料口周围PH 衰减区域的大致范围。从实际检测情况来看,出料 口气密闸板的漏气所波及的范围不是很大,具体数 据显示,风机停止环流后,出料口底部即扦样孔部位 浓度在2~3小时可以衰减到临界浓度以下,出料口 上半部分可以维持5~7小时左右,地坪以上部分则 与仓内其余检测点所测结果无明显的浓度差异。 从上述实际情况来看,整仓气密性基本能达到 熏蒸要求,但对诸如出料口等气密较为薄弱的部位 尚需进一步处理。 4.2.2 PH3气体浓度的衰减 自然潮解法投药后 经过48小时,净环流时间14小时左右,可以使仓内 浓度基本达到平衡。同时仓内平衡浓度出现峰值, 随后72小时可以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浓度范围,变化 幅度一般是峰值的20%~40%,平均衰减速度15~ 20ppm/24h。当然这其中有AlP继续分解新产生的 PH3补充到仓内弥补衰减的部分【4 J。第一次补药在 9月30日,补药量为6kg,剂量约0.7g/m ,采用布 袋施药,补药后理论浓度可上升约168ppm,按平均 每天衰减20ppm计,大约可维持8天,但实际仅维 持5天就衰减到100ppm以下。按常规推算和现场 检查认为有少量磷化铝尚未分解。10月9日又进 行第二次补药,单仓补药8kg,剂量约0.9g/m ,分 别在4个B地槽口,采用胶袋投药,补药后理论浓度 可上升216ppm,但补药后浓度一直未上升到设定浓 度的底限。10月13日再次采用布袋补药,单仓用 药量3kg,剂量约0.4g/m ,理论上可上升96ppm, 将药集中投在中间两个地槽口,补药后浓度稍有上 升,但仍达不到设定临界值,后改用HL一210检测 仪检测,结果均在临界值以上,Pac一Ⅲ检测结果比 HL一210要低60~80ppm,由此说明使用Pac—III 所测结果在50ppm以上的,其真实值均可能在 100ppm以上,亦即10月4~17日所测结果均有效。 10月23日陆续对仓底出料口的害虫提前做了 系统检查,结果发现有22个出料口有活虫(见表 C一)在0.8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推荐的平衡依据 C :C 大于等于0.25 。首次投药4瓶,共重 80kg,如此理论浓度只能达到144ppm,实际所测各 点的平均浓度高达160ppm,与理论浓度不一致。原 因可能有如下3点:一是检测仪器不准确(可能性较 大);二是钢瓶气中PH 比例大于2%;三是仓内并 没有完全平衡,所测各点不能代表全仓平均浓度,真 实原因有待于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施药后浓度平均 衰减40ppm/24小时以上,维持时间1天,9月29日 平均浓度下降到100ppm以下,9月30日至10月1 日开始第一次补药,补气4瓶,理论可上升144ppm, 实际平衡浓度为180ppm,维持时间3.5天。其后又 补气4次,每次2瓶,补气后对应平衡浓度及维持时 间详见表4。 4.3补药 补药时,12仓等采用自然潮解法施药的仓房继 续使用磷化铝自然潮解法,第一次补药6kg,分投在 南北2个“A”通风口;第二次补药8kg,改投在4个 B进风口;第三次补药3kg,分投在2个A进风口, 见表3。13仓补药使用钢瓶气,投药位置在仓壁回 流管路的检测管上,具体补药次数及药量见表4。 使用钢瓶气施药时间过长,一只钢瓶气完全释 放需要7~8个小时,操作时间较长,不如采用直排 方式,即直接用软管将钢瓶和环流管路连接起来。 将气体直接充入仓内,无需采用施药小车,操作简单 方便,大大缩短了施药时间,也减少了气体泄漏,如 需计量,可用磅秤称重,称取实际用药量。 采用自然潮解法施药的仓房,应确定在一般地 槽湿度的情况下,采用布袋或薄膜袋施药AlP潮解 量与时间的关系来确定补药时间,才比较科学合 理 。从本次熏蒸所测数据来看,地槽湿度在60% ~75%RH时,采用布袋施药,3天可以分解总量的 60%~80%,而采用胶袋常规施药法分解80%则需 要5~7天,如果采用缓释法,时间将明显延长,这也 正是10月9日补药后浓度迟迟无明显回升的一个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1卷 钢屋盖浅圆仓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23 ・ 表5澳甲烷处理前出料口虫情 要原因。另外自然潮解法在补药时,由于必须打开 地槽口才能将药投进地槽,从打开到密封必须在极 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就很难要求投药后地槽 口的密封能恢复到补药前的程度。因此,气密性大 大降低,造成PH3的散失量增加。所以,采用地槽 口投药时,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增设快速投药门,否 则难以体现潮解法的优越性。此时,如果风道湿度 较低,需增加湿度,可采用向地槽投湿麻袋等办法。 4.4检测仪器存在的问题 此次熏蒸共使用3种检测仪器,由于前期检测 工作量比较大、时问紧,主要采用Pac一Ⅲ快速检测 仪,熏蒸前、后3种仪器的校正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3种检测仪对比表 (单位:ppm) 从有关专家获悉,目前各新建库所用检测仪均 存在类似性能不稳定、重复误差较大、检测时间较长 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一种快速、准确、方便、耐用的 检测工具提供给用户,给实际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4.5熏蒸成本分析 4.5.1钢瓶气施药法 13仓共储粮约6750t,本次 熏蒸共用钢瓶气16瓶(有效成分相当于磷化铝 19.2kg),熏蒸药费共计16瓶x 400元/瓶=6400 元,平均0.95元/t,施药总共60小时(每次2瓶同 时使用),按每组2人配工,共用工120个工时。 4、5.2 自然潮解施药法 12仓共储粮6750t,磷化 铝总用量:13、5+6+8+3=30.5kg,药费共计 30.5kgx 28元/kg=854元,总剂量为3.6g/m3,平 均为0.13元/t,施药用工8个工时。 4.5.3施药成本比较 钢瓶气法药费是自然潮解 法药费的7.5倍,劳务费前者是后者的15倍。平衡 仓内浓度环流风机用电量前者是后者的1.1倍。钢 瓶气施完药单仓需要提供施药小车总电量500W x 120小时=60kw.h,钢瓶气实际费用为1.06元/t, 磷化铝潮解法为0.14元/t。 4.6环流熏蒸对储粮状况的影响 4.6.1环流熏蒸对粮温的影响 本次熏蒸计划熏 蒸期为21天。实际工作中由于气密、补药方法等问 题造成PH3有效浓度跌破临界值,但在熏蒸期满后 仓内浓度仍在临界值以上,为弥补前期有效杀虫时 间的不足,熏蒸期又增加了一周的密闭时间。加之 后来单独对仓底出料口进行处理的两个阶段(强制 环流杀虫阶段和采用溴甲烷处理个别出料口),整个 熏蒸期长达5O多天(17仓出料口两次检查均无虫, 于10月26日开始散气,熏蒸期31天),环流时间累 计达160多小时。通过对粮堆温度进行对比,发现 粮食温度在熏蒸前后有轻微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最 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由熏蒸前的7~8℃降到4~ 5℃,整体粮温有所回升,上升幅度在1℃左右;靠近 仓底、粮面部位温度受气温、仓温影响较大,局部变 化幅度达到5℃左右;同时横向温差有所均衡,但仍 不十分显著。 4、6,2环流熏蒸对粮食水分的影响 通过单仓深 层扦样检验分析,环流熏蒸没有造成明显的水分转 移,纵向水分梯度均在0、15%/m粮层厚度以内,粮 堆表面及底层也没有明显水分增减的现象。但有一 点值得注意,即粮堆锥顶部分(据粮面1~2m)水分 稍微升高,高出平均水分0、3~0、5个百分点。 5 结论 5,1通过对12和13仓环流熏蒸对比,对自然潮解 施药和钢瓶气施药两种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5、1、1从施药方法上看,自然潮解法比钢瓶气法操 作更快,更简便,投药速度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但施 药和补药过程中施药人员直接接触毒气的时间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粮食储藏 2002(4) 长,如果地槽VI能改造成方便开启且自带密闭的开 数达到3.3次,基本实现仓内浓度平衡;对于自然潮 关门,将更能体现前者的优越性。 解法施药的12仓,采用风机间歇开启的办法,只需 5.1.2施药后仓内初次浓度平衡所需时间,前者约 要换气2.2次就能达到平衡。 48小时,后者需23小时左右;达到平衡的净环流时 5.6为在熏蒸后期能及时确知熏蒸效果,建议在浅 间,前者14小时,后者23小时,后者风机开机时间 圆仓熏蒸中使用虫笼,避免散气后因杀虫不彻底再 较长。 进行二次熏蒸,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5.1.3 自然潮解法存在的缺点是磷化铝产生PH 5.7从仓底出料口浓度情况可知,仅从环流管道测 受地槽湿度影响较大,很难判断和把握补药时间与 出的浓度结果来说明仓内情况是不够的,必须对密 分解情况,如果采用仓外快速发生器可以解决这个 闭薄弱部位进行检测。 问题。 5.8从浅圆仓害虫发生的规律来看,仓底地槽通风 5.1.4从l3仓浓度变化看出,钢瓶气施药法使仓 盖板周边、出料口,挡粮门附近,仓顶粮面一定厚度 内PH 浓度波动较大,浓度升降与补药作业的关系 都属害虫的高发部位,结合浅圆仓设计的特点,积极 十分紧密,相反自然潮解法则不十分显著,这与补药 对来粮加强防护,及时地统筹做好熏蒸消毒工作,灵 前仍有磷化铝继续潮解弥补PH 散失有关。 活选用局部处理等办法实现浅圆仓储粮增收节支, 5.2仓房的气密性对熏蒸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 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储粮效益。 作用,从气密性检测和熏蒸情况来看,仓房主体的气 致谢:本文在定稿过程中得到郑州粮食学院张来林教授 密性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与仓房主体相关联的 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设备气密性成了主要问题,因此,加强仓房局部改 参考文献 造,解决好设备的漏气十分必要。 1 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 5.3环流熏蒸系统能有效地将毒气送人仓内各个 行),1999 部位,并均匀分布,从而起到较好的杀虫效果,解决 2陆安邦及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储藏系害虫防治教研室.储 粮害虫防治,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12 了高大粮堆杀虫不彻底的技术难题。 3张来林等.磷化铝自然潮解环流熏蒸生产性试验报告.粮 5.4通过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对仓底出料口上下 食储藏。2000(2) 部位浓度的跟踪检测,发现由于仓底出料口漏气造 4祝方清,秦宗林.粮堆中Pn3的释放与降解模型.粮油仓 成的低浓度范围仅限于出料口仓内地坪以下部分, 储科技通讯、2000(4) 对底层粮食熏蒸效果影响不明显。 5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缟.储粮新技术教程.中国商业出 5.5从13仓粮堆内部7号检测点及粮面各点所测 版社.2001 结果来看,毒气在仓内的扩散速度基本一致,换气次 (收稿日期:2001 08 25) RECIRCULATIoN FUMIGATIoN IN FLAT SILo WITH STEEL RooF Li Linjie Wang Damei Tao Linyan Zhuang Zhemin Xie Changqi Liu Jianhui (Guangdong Xinshagang Depot Directly Under Central,523 147) In flat silo with steel roof,recirculation fumigation technique with AlP deliquescence in contrast with cylin— derized phosphine was discussed concretely. Keywords:flat silo,steel roof,recirculation fumigation,cylindized phosphine,AlP,deliques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