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因此,教师的识字教学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识字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和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低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从客观上说,教学方法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进,单一的、枯燥呆板的识字方法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二、从主观上说,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识字课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不强。因此,只要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识字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一、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主动识字,有效识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猜字谜识字教学法。根据汉字特有的字形来编字谜或编小故事等方式来记忆汉字,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多使用猜字谜的教学法,比如:“棚”字,左边是木,右边是朋,这样我们就可以编成:“树木旁边交朋友”。“鹅”可以编成:“我的小鸟是天鹅”。学生模仿性很强,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编字谜,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自己编字谜了。每过一段时间,班级可以举行字谜大会,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猜字谜的积极性。
2、游戏识字教学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摘苹果,找朋友、砸金蛋、给字娃娃找家、开火车、跨栏等等。游戏不仅能在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如实物图到象形字的转变。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的生字中,象形字也有不少,如:网、火、山、舟、等。
4、动作体验识字教学法。在教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记忆,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等动作词时,学生运用想象,一边做动作一边识字,让身体也具备记忆功能,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
5、情境识字教学法。班级举行多种多种的识字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识字。如举办“生字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等活动。
6、给“字”配画。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画面。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给生字配上画面,方法有很多:借助课文原有的插图;上网查找相关图片或者动画;教师或者学生根据字的意思画简笔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从而能够不依靠教师,独立识字,即具有自学汉字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
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既认识了字,又有总结出汉字形体的一定规律,从而体味到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主动、高效识字,为学生的独立识字打下基础。
1、学会在语境识字。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语境,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字的意思。当学生学会了在语境中识字,学生就可以在阅读课外书,阅读报纸等过程中自学生字,这也大大促进了学生顺利读懂文本,为阅读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多看书。以书为伴,提高识字量。学生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学生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两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识字。
2、掌握汉字的方法和规律。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主要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内容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如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日、月、火、木、禾”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教学时要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像,字形就很容易掌握。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来掌握会意字。
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识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将学过的字的部首、笔画进行加减拼凑,变成新学的字。如学习“肚”字,“月”加 “土”就成为“肚”字。再如“城”里去 “土”就是成交的“成”。如教学“编”字前先出现熟字偏旁的“偏”,然后用“绞丝旁”换下“单立人旁”为“编”,编字谜的“编”。此时学生没有花费多少气力就认识了一个新字,这个识字方法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新知识,还巩固了旧知识,
三、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是有限,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以处处是“识字小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利用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家庭环境中识字以及在社会环境中识字来扩张语文识字的阵地。
1、当小老师。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时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可以上台带领同学识字认字。
2、学以致用。根据遗忘规律,识字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为了避免学生学了就忘,需要让学生巩固复习,温故知新。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利用组词以及说话写话,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等方式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拓展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教师可以把教室里的可视物品贴上写有拼音及汉字的标签,老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适当引读。同时,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例如在课桌上贴上“课桌”两个字,将家中的一些常用物品贴字条,如 “白糖”、“盐”等。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学到的生字制作成“识字手抄报”,或者建立自己的“自主识字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发现生字、识记生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识字过程本身有点单调,只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才能实现培养孩子识字能力的目标。识字教学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策略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不断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