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由《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护》四课构成。本单元与《固体和液体》同属于一个系列,都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本单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四课构成。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主动地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位,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本单元教材共有5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其次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三课。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最后、引导认识季节特征,即《气候与季节》。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第二部分,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土壤与生命的有关内容可以适当推后,与第三或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调换。因为春节后温度低,土壤中的生物还没有苏醒,这部分内容后移能观察得更全面。

二、教学建议

以动手做为灵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用证据说话

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这是本册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灵魂。要彻

底打破“教知识”、“教书本知识”的旧的教学观,必须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人手,带领学生亲自去种,亲自去养,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做总结报告,以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就这一册书中的种油菜、看月相而言,如果不能亲自去种植一次、连续观察一番,是无法深刻体会生命的魅力、自然世界的神奇的。所以要求教师们要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哪怕是观察)一次这样的活动,他们所获得的东西也是课堂上所无法给予的。

探究要加强组织,增强活动的效能

科学研究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在投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精力去探究后,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的获得,不能白忙活。探究是一种团体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好教学工作,做好活动的指导,掌握教学节奏,目的明确地让教学富有成效。

激励学生的探究

种油菜、观测月相等一系列的活动需要学生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同样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对于这样的长期性的观察来说,没有能力方面的问题,只有责任心的问题,而这样长时间地投入到某个事物的观察中,对成人来说都算是个考验,何况孩子。为了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 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鼓励他们坚持进行研究。对于学生取得的阶段成就要及时肯定,以增强他们继续研究的信心。在课堂安排上,需要采取大课小课相结合的形式,调整课的顺序,合理的开展教学。

二、教学进度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起讫日 2.17~2.23 2.24~3.1 3.2~3.8 3.9~3.15 3.16~3.22 3.23~3.29 3.30~4.5 4.6~4.12 4.13~4.19 4.20~4.26 4.27~5.3 5.4~5.10 5.11~5.17 5.18~5.24 5.25~5.31 6.1~6.7 6.8~6.14 6.15~6.21 6.22~6.28 6.29~7.5 教 学 内 容 期初准备课 认识固体(2课时) 把固体放到水里 认识液体(一) 认识液体(二) 把液体倒入水中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单元小结 我们周围的土壤 了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2课时) 土壤的保护(2课时) 单元小结 植物和我们 果实和种子 根和茎(一) 根和茎(二) 叶和花(一) 叶和花(二) 单元小结 今天天气怎么样 气温是多少 雨下的有多大 今天刮什么风 气候与季节 单元小结 观察 测量(2课时) 复习检测 备 注 2月18日上课 清明放假 劳动节放假 期终复习考试 放假 (制订:樊沁源 审定:陈其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