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以及人口模式的构建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以及人口模式的构建

来源:尚车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卷笫l期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2 No. Feb,2002 2002年2月Journal 0f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iton) 文耄编号:[671.J068(2002)Ol一003I一04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以及人口模式的构建 冯百侠,王静芝 (河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传统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生产;消费;人口 摘要: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与传统 的发展模式决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 的伟大革命。它主要包括生产、消费、人口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 120.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现代经济社会不能持续发展的深刻根源,就在于现存的以 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非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模式。目前各国已经把建立可持续模式,提到国际环境与发展议程的头等重要地位上来。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 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其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在近两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会议上,号召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提出一个可行的 工作计划,并对其中的基本要素做出详细阐述。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 会上也呼吁“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无法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因此,与传统的发展模 式决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伟大革命,是人类走可持 续发展发展道路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思路,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这里的“生产”,主要包括采掘捕捞、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建筑运输及各种直接提供生 产性劳务和服务性劳动,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变换关系,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是 对高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非持续生产的根本变革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具 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二是生产直接目的与生态经济要求相符 合;三是生产资源主要依靠科技力量,以智力资源来替代物质资源,在生产中逐步用可再 生资源所产生的自然力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所产生的自然力。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产 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内容。 l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按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使宏观经济活动与微 观经济活动都符合其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从微观上来说,在农业上,有的山地 收稿日期:2001.094)7 作者简介:冯百侠(1965.),女,河北遵化人,河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剐教授,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 地理条件是宜林不宜农耕、宜牧不宜农耕的。为保持生态平衡,不得按人的主观愿望去安 排生产活动 在工业上,首先要做好生态设计,要最大程度地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最 高限度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工业台理布局应按照 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各方面的生态环境来妥善安排,对河流的上下游、风向、运输量都 予以考虑,将工厂企业与居民区、商业区、文教区、公共设施台理配置,以便使生产活动与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协词,能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持生态平衡,臧少人工设施费用。从宏 观上来说,运用产业的合理分布,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增大自然资源开发的深度与 合理性,减少物质的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2追求产品质量,鼓励绿色产品生产,优化产品品种。产品是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 物质承担者,低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节约生产投人,却带来满足需要的效用太幅度下 降。因此,粗制滥造是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重大浪费。可持续经拚发展就要通过增加产品 质量、提高产品性能,力求用少量的资源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物质福利。而产品品种、规格, 款式的安排,不但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也要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业一般只按市场需求来安排品种,因此我们必须从外部通过行政、法律、舆论手段来引导 企业在品种安排上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把生态经济要求转化为一部分市 场需求,推动生产“绿色产品”,使这种对人体和环境都无害的产品成为产品生产的主导方 向。 3以节约资源为目的.加强在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不断革新,降低物质消耗。这 主要指节能和余热利用技术、降低材料损耗技术、固体、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减少污 染的资源替代技术等。开展清洁生产,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 程之中。通过改进技术设备、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原料和副产品的利用率,达到同量物质 消耗能生产出更多的经济价值,降低单位产品排污系数。还要通过改进管理,通过台理设 计、巧妙的安排,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运动、空间扩张和设施增太 二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所谓可持续性消费是指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消费需求由低 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的方向发展。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体现 着经济社会进步中带有实质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或不台理消费引 起的负效应。对此,为了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市场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而且有 责任引导消费朝着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可持续消 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政府对消费行为的调控,更取决于人们的可持续 发展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了解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生活方式人手,而这一生活 方式具有节约性、公众性、文明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推行具有节约性、公众性、文明性、科 学性的消费模式,对于增进人的体质、智力与心理性格全面发展,增加同量物质财富和劳 动条件下的社会福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非常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再 生产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l节约性这里的“节约”,不是指/b农时代的节约,而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节约,它 主张适度消费,所以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虽然减少了消费中的物质耗费,但降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期 冯百侠,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以及人口模式的构建 33 生活水平,抑制了生活情趣,不利于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还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时问上 并不经济 后者是在基本不降低消费本身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的条件下,排除由于非经济 因素造成的多余消费。这种多余消费实际上没有增进消费者的消费效果,只是满足了一 些不合理存在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固然,多余消费可以为企业产品找到更多的出路, 但是对社会消费总效益没有增进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多余消费造成资源的过多损 耗,则会损害经济发展的后劲。 2公众性社会生活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公共概念。社会总福利是社会所有成员的 福利总和。但是,社会总福利不能是所有社会成员个别福利简单加总的结果,可持续发展 的消费不是少数人的高消费与多数人的低消费并存的状况。走向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的 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消费商品、文化服务、交通、娱乐、体育、保健等方面,尽量面向广大 公众,多种层次兼顾。这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是为了在创造更多社会总福利时 减少资源耗费,二是使消费有利于广大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3文明性文明消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联系,有利于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发展。在 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中,大力推行情趣高雅的广义消费活动,不仅包括体育,而且包括竞技 游乐、旅游、文化活动、健康活动、科普等多种活动,使人们从中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开拓 眼界、促进健康、陶冶情操。 4科学性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指导、规范消费,使消费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是现 代消费的一个新进步。这种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中才能得到大力推广普及。在目 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吃、穿、住,充满了“常识”与科学知识的不一致,充满了回归大自然 与高度物质文明生活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中,要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 点。从个人消费来看,在“吃”的方面建立台理的食品结构,使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能增进人 体素质,防止污染物质进人人体。在“穿”的方面提供适宜的服装,使人体与衣服的接触不 产生副作用。在“住”的方面使住房有利于通风采光,减少建筑材料的污染辐射作用,避免 家庭消费活动对室内外空气的污染。现在.“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它是人们意识到 “科学—健康一幸福”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果。另一方面,科学性消费还表现在提供消 费技术中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清洁,合理的交通工具、建筑物、给水排水设施。供热设 施,都能达到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的作用。 三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 在人口理论的发展史上,从马尔萨斯的《人ii理论》,经过其追随者的《人ii爆炸论》、 赫茨勒的《世界人ii的危机》,一直到梅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的系统论述,有 力地说明了人口增长给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实际上,世界人口 的增长通常从两个方面不断扩大着对资源的消耗:首先,人ii数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在同 等收人水平下,对资源的需求量同比增加;其次,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统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对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提高了个人消费资源的平均水平,人ii增长和消费水平 的提高,使得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太大超过了人ii增长速度。在满足人类快速增长的需 求的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也随之大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日趋沉重。因此,资源和 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与人口增长联系起来了。为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也就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 在必行 可持续的人口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人口的增长能够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协调;人口的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口的增长与活动环境、生态变化相 统 l控制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实现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人的生存和发展首先依赖 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因为人的生老病死、世代延续不仅与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土地、水、气 候 森林,以及生物圈的演化等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而且直接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状况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的发展速度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提供的食物、水、耕地和其它必需 资源的限制。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就是要实现人口的适度的增长率。所谓的人口适度 的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特定的经济目标来说,人口数量或人口密度的变动率 是最适宜的或最有利的,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这 方面索维曾作了详尽的阐述 他通过分析人口变动带来的效益和花费的各种费用,来求 出人口适度水平。在分析适度增长率时,索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西欧各国的每 年人口增长率在1%到0.5%之间波动是接近适度的。如果高于这个适度范围。 人口增 长带来的负担过重;而低于这个适度范围,人品增长的经济效益又过小。 2提高人品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可持续 的人口发展不仅要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更要实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人口素质 的提高,为经济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口资源是劳动力和人才资源的直接来 源,因此,劳动力质量、人才的多少取决于人口素质的状况。人所共知,在任何一个国家和 地区内,在就业的人口中,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占的比重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 化程度就越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就越低 其次,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才能 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知识在未来发展中的重罩性,明确人口数量过多对家庭和社会的消 极影响,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控制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促进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有 利的前提 3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 基础 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和进步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人口的可持续发震就 是要谋求实现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三者的统…,并维持新的平 衡。首先,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要求人类在谋求满足自身各种物质需求和社会经济发 展而开发利用多种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必须自觉地汲取以往实践中的教训 避免困不合理 的开发而导致的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矛盾,从而找到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 与资源相饰调的基本途径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要求实现在保证人类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兼顾代环间的公平。它要求人口的增长与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全人 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发展和需要而损坏人类世世代代 赖以生存生活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要给后代以公平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 环境的权利。因此,当代人应该自觉考虑到本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问在发展方面机会均等 与平等分享资源,明智地担负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的伦理责任 (下转第43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