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一、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1、 持续胸痛>l/2h,用NG症状不缓解;

2、 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抬高(肢导NO. lmV,胸导N0.2mV); 3、 发病<12h者(最好<3h);

4、 患者虽来院时已发病后12〜24h,但ST抬高明显,伴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5、 年龄V75岁,(若>75岁,据患者身体情况而定。) 二、 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

1、 既往脑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 2、 己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3、 颅内恶性肿瘤;

4、 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括4. 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5、 可疑主动脉夹层;

6、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 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8、 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9、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对紧急治疗 无反应]o

三、 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 1、 年龄N75岁;

2、 3个月前有缺血性卒中;

3、 创伤(3周内)或持续>10 min心肺复苏; 4、 3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5、 4周内有内脏出血;

6、 近期(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7、妊娠;

8、 不符合绝对禁忌证的已知其他颅内病变; 9、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0、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注:短时间(lOmin)的心肺复苏如无肋骨骨折,不是溶栓的禁忌症。 三、 溶栓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方法

选择:1、年轻,梗死面积大,首选尿激酶原。

2、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力,或经济困难者可选用尿激酶。

剂量:尿激酶用药方案:尿激酶150万单位(每千克体重2. 2万单位)溶于100 ml注射用水,30〜60 min内静脉滴入。溶栓开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每 12h皮下注射一次,共3 ~ 5天。

尿激酶原:先将20mg(4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

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6支)溶于9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治疗过程

中同时使用肝素者,应注意肝素滴注剂量,并监测aPTT值。aPTT值应控制在肝素给药 前的1. 5-2. 5倍为宜。 四、 再通的判定

(一) 冠脉造影:标准的观察时间是溶栓治疗开始后90min梗死相关冠脉血流为 TIMI 2-3级灌注时为开通或再通。 (二) 临床判定:

1、 溶栓治疗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减轻或消失。胸痛缓解>50%以上。 2、 开始给药后半小时内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迅速下降>50%。 3、 溶栓治疗开始后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4、CK-MB峰值提前至发病14小时内,或CK提前至发病16小时内。注:单独 具备1+3不能判定为再通。

五、疗效评估

溶栓开始后60~180min应当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抬高程度及演变和心律的 变化。冠状动脉造影TIMT II或III级血流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金标准”,但临 床中并非常规用于评价是否溶栓成功。临床常用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症状、心电图、 心肌酶学峰值、再灌注 心律失常,其中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而临床判断溶栓治疗失败,应首选进行补救性PCI。 六、 溶栓的辅助治疗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溶栓的疗效。 1.抗血小板治疗:

(1) 阿司匹林:所有STEMI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此 后应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60mg/d。阿司匹林过敏者,氯毗格雷替代。因胃 肠道损伤不能耐 受者,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D联合阿司匹林。

(2) ADP受体拮抗剂:目前常用的ADP受体拮抗剂有氯毗格雷。溶栓治疗的患者如 没有明显出血危险,首剂300mg负荷,此后氯毗格雷75mg/d,至少14d,并考虑长 期治疗1年。 (3) 2.抗凝治疗:

(1) 普通肝素(UFH):溶栓后给予每小时12 U/kg (最大量1000 U/h),将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至50〜70s,持续3 —5天。使用肝素期间应当每天监 测血小板计数,避免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2)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用药方便,无需监测。可以选择那屈 肝素、达肝素和依诺肝素,剂量略有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情况和出血危险调整 剂量。例如,依诺肝素首先给予符合齐U量30mg静脉注射,随后lmg/kg皮下注射,每天 2次;年龄>75岁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给负荷剂量依诺肝素减少剂量至0. 75mg/kg, 每天2次。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酣青除率小于30ml/min,减量至1. Omg/kg,每天1次, 或改用静脉普通肝素,监测APTTo 七、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的危险主要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ICH),发生率为0.9%〜1.0%,致 死率很高。预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低体重、脑血管疾病史,以及入院时血压 升高。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关键是除外有严重出血危险的患者,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出血 征象。轻微出血可对症处理。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应 怀疑ICH,并应积极采取措施:(1)停止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2)立即进

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 (3)请神经科和(或)神经外科和血液学专家会诊;根据 临床情况,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鱼精蛋白、血小板或冷沉淀物,一旦明确脑实 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给予10单位冷凝蛋 白质,新鲜冰冻血浆可以提供V因子和VBI因子,并能增加血容量。使用普通肝素的患 者,用药4h内可给予鱼精蛋白(Img鱼精蛋白对抗100U普通肝素);如果出血时间 异常,可输入6〜8U的血小板。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使用甘露醇、气管内插管和高 通气降低颅内压力;考虑外科抽吸血肿治疗。 八、溶栓后处理

对于溶栓后患者,无论临床判断是否再通,均应早期(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

3〜24 h内)进行旨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