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ol.10No.17September 2019
关于90年代金庸武侠电影中英雄人物塑造的研究
刘宇彤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金庸小说已经无数次被改编成多种媒介形式。由金庸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中国武侠电 影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经由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为研究的蓝本,分析近年 来武侠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塑造、英雄形象的变迁及其产生的背景,总结出塑造复合式英雄人物是构建 中国武侠电影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金庸武侠电影;英雄人物塑造;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一
、
90年代金庸武侠电影即使没有电影音像的改编,金庸武侠作品已经在 通俗文学上享有盛誉。在20世纪将近50年改编金庸 武侠电影更多的是金庸对于香港电影的反哺。历经 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时代,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经典时 期,于90年代进人新武侠时期。在这一时期,金庸武侠 电影迎来了新的辉煌和深刻的改变。不拘泥于儒、释、 道的深层人文内涵,也不仅是对经典的再现,随着经典 文学作品出现于银幕,主要人物的形象重新调整塑造 也是新武侠时期的特点。[1]这一时期所拍摄的金庸武侠作品,有依托原著小 说进行少部分视觉化以及使之更符合电影思维的改 编,更有很多作品依托原著小说的人物性格或是背景 进行全新改造,其中包括部分贺岁喜剧片、搞笑片、时 装片以及三级片。抛去外在的表现形式,金庸武侠小 说的改编并没有破坏依附于其中的英雄人物的塑造。二、 金庸武侠小说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作为“成人的童话”的金庸小说及其改编作品中 的英雄人物形象取材于生活。通过分析整理发现,金 庸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也有细微的差别。在《射雕 英雄传》中,郭靖奉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条;在 《天龙八部》中,乔峰牺牲自己,成全民族大义;在《神 雕侠侣》中,杨过则是邪气十足,功成身退,独善其身;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体现了反对霸权主义,追求 自由,尊重生命的人物特点,更是至情至性,不拘泥于 凡俗;在《鹿鼎记》中,韦小宝是个特殊的“反英雄”, 他一方面看起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其身上几乎有着 国民性的所有弱点,但他却讲义气,十分聪慧,可谓一 名“小人英雄”。除去英雄i身所带有的江湖杀戮血腥味儿,英雄 人物本身的尚武和重义并不冲突。金庸式的英雄人物 更多是“完美英雄”,他们重视责任和社会规范,同时 以天下为己任。“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 说之魂,是金庸最富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金庸笔下 的所有英雄人物便是从始至终地贯彻这一“义”字, 并成为辨别是否为真英雄的重要因素。这类英雄人物并非天生,更多是受到环境的塑造 以及教育的结果。他们先有英雄气概,然后才有英雄 心志、英雄本色。这些培养、经历过程最终所达到的就 是为当世所敬佩、后人所敬仰。但受时代和社会的影 响,这些英雄人物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固执刻板、愚 忠,过度天真、理想化,甚至是过度崇善。这也是金庸 武侠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局限性。改编的困难和挫折不仅在于如何把控故事的结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17-0105-02构、流畅度以及是否合情合理,也表现在如何给早已在 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英雄形象在新的时代背景 下赋予新的内涵。在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中, 玩世不恭的客栈老板欧阳锋、喝下醉生梦死酒的黄药 师以及信守诺言只为了一颗鸡蛋失去右手食指的洪 七,这些新的人物形象是对原著的改编和进步。[2]故 事依托于原著中欧阳锋与其大嫂的暧昧情谊,从这条 支线中延伸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不但增加了影片的 可看性,更是增加了新的情节,让观众享受新颖的故事 的同时也不忘原著本身的魅力。从后世意义上来讲,
《
东邪西毒》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改编。在《笑傲江湖 之东方不败》中,徐克和程小东也对东方不败的形象 进行了全新的改编。在这部影片中,林青霞饰演的东 方不败亦正亦邪,甚至与令狐冲之间发生了一段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谊。在这里突出了东方不败的枭雄 形象,更是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林青霞也凭借这一
雌雄莫辨的形象收获了事业上的大突破。这一敢爱敢 恨、生死相依的人物形象不仅赚取了观众的眼泪,更是 进一步完善了故事的背景环境,突出了在乱世中人与 人、英雄惜英雄的内核。[3]所有的改编都可以称为艺术的再加工,目的在通 俗上来说是为了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为更高的电影票 房和电影的影响力;在深层次上却是迎合时代的进步, 将老酒换新壶,让古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三、中西方英雄人物的对比分析探讨英雄的内涵是每一个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离不开金庸武侠小说中英雄的侠义精神和报国之 志。华语武侠情节中对英雄的定义更多的是根植于中 国的传统文化。其共有的优秀品质大多是爱国爱民、
尽忠尽孝、尊师重义、诚实守信。在这里,所谓的英雄 道义更多的是指汉族中心主义的道义,某种意义上是 相对狭义的英雄主义。其价值观念更是突出了 “天下 之志”,除去华夏大地,其余地区都是所谓的“夷”。在 本质上,中国的英雄主义可以分成江湖侠客和历史英雄 两大类。江湖侠客式的英雄主义更多的是理想型的、 脱离于现实的,源自艺术作品的英雄(金庸式英雄);
而历史英雄是源于历史资料,更日常化、平民化的英雄。 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强力称雄的 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在这一点上,金庸笔下 的武侠人物便是完美的诠释,大多是挽狂澜于既倒,扶 大厦之将倾。死守襄阳的郭靖黄蓉夫妇,带领明教走向
正义之路的张无忌,
不忘恩情、坚持正道的乔峰大侠, 无一不是敢为人之所不为,敢当人之所不当。“英”为
才智,“雄”为胆识,两者缺一不可,亦是相辅相成。[4]
105
影视动漫
电影是传播文化的优质载体。英雄主义的影片不 但在华语市场上享有很大的话语权,在西方也是长盛 不衰。近些年来,西方电影发展得如火如荼。西方的 好莱坞大片云集,更推出了一系列英雄电影。不同于 东方的孤胆英雄,西方的英雄人物更加“娱乐化”“接 地气”。好莱坞英雄影片不仅有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情节,更有亦真亦幻的电影影像,视觉特效是实现其高 票房、高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其内核是西方个人英雄 主义的价值观,也是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观。[5]西方 人由于历史的影响,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把追求 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好莱坞式英雄就
新I1TW?5
手法,同时也不应忘记和忽视故事的内核必须根植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才是东方英雄人物能否在历史的 洪流中完成华丽的变身,成为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接 受的英雄人物的关键。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英 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武侠电影的未来发 展之路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分析了一系列经典 金庸武侠电影的英雄人物之后,改变金庸武侠英雄人 物的模式化和刻板局限形象,削弱西方英雄人物中的 神话色彩,融合中西方文化特点和先进的技术塑造出
是围绕这一文化内涵存在的。在影片中,不论面临何 全新的英雄形象才是探讨华语武侠电影中英雄人物塑 种绝境、何种危机,英雄人物总是迎难而上、积极面对, 造的重中之重。并且秉承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理 念;更为甚者,西方的英雄人物总是超脱于俗世的力量 参考文献:
而差向神话的归途。影片极力夸大个体力量,赋予这 [1]华丽.金庸谈他的小说的电影改编[j].当代电视,
1994 (01 ): 39.些英雄人物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
今时^>日,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其思想内涵已经发 [2 ]许兴阳.金庸小说改编为电影片目考[J ].电影文学,
2013 (06) : 84-86.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各地
王瑞光.多赢的文化产业选择:金庸武侠小说 的民俗、风情、文化、意识形态在融合交错。华语武侠 [3 ]张玉霞,
的电影改编[J ].电影文学,2009 ( 20 ):44-45.电影作为华语地区独有的一种类型片也走出了中国走
苏文兰.论金庸笔下英雄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 向世界,受到了世界观众的欢迎。新时代的英雄是经 [4]
值[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技版), 历过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复合型英雄。纵观历史
2008 (5 ) :104-106,上深受西方欢迎的英雄形象李小龙,李安的作品《卧
刘静.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文化解析[J].湖北广播 虎藏龙》中的玉娇龙以及李慕白等,更有电影《叶问》 [5]
电视大学学报,2013 ( 12 ): 80-81.中“一代宗师”形象、经典影片《黄飞鸿》中受到中 西文化碰撞的黄飞鸿。对于电影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
国家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来说,走复合型的英雄路线刻 不容缓。取长补短,吸纳西方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拍摄
作者简介:刘宇彤(1996— ),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
(上接第85页)以回报为目标的投资项目。在资本大量 在宣传手段与营销模式上,要借助网络化优势,保证自
涌入的同时,势必会出现一些追求快速回报而粗制滥 造、质量低劣的文化节目作品。这种低质量的作品在 真正的市场环境中无法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反而会 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从电视制作人的角度出发,需要尊重电视文化益 智类节目的基本艺术属性,在突出其艺术作品价值的 同时,将节目质量作为核心,在提升节目内容品质的基 础上,啥证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由此,为文化益智类 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赢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经 过高质量艺术雕琢的艺术作品也自然会在市场环境中 获得相应的回报,相关制作人也会得到同行的尊重。[3] 例如,英国电视导演戴维•布里格斯在创作《谁想成为 百万富翁》之初,就对这一具体的策划案做了历时3年 的打磨,在不断修正并确定节目计划之后,在收视率上 获得了空前的回报,得到全球六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 效仿与学习,产生了不同语言、不同版本的《谁想成为 百万富翁》。
(四)改革媒体模式
身的影响力状态。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 目营销就充分借助了微博、百度等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成为占据微博话题热门榜第一名,这一节目的播放收 视率也由此获得提升,完成了媒体内容的扩展。
五、结语 .
文类电视节目是现代电视艺术形式中的重 要类型,其发展以往主要集中在内容与形式引进的基 础上。为了保证电视传播形式的持续发展状态,需要 对其进行本土化创新,以在本土文化内容的支撑下,获 得更持久的成长动力,为整体艺术形式的发展注人核 心力量,由此,在对应文化创新需求的内容方面为电视 传媒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现代化社会环境中,电视已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 成为传统传媒形式。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电视节目 要认清自身的地位与处境,主动迎合新型传媒形式,保
1971—),女,山西黎城人,本科,中级职称, 证自身发展状态,引入新媒体宣传形式,在结合新时代 作者简介:程芳(
网络化内容思路的同时,对节目进行创新调整。同时,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106
参考文献:
[1 ]闫伟.多元引擎与镜像反思:电视科技类节目的综艺化
分析[J ]•淄博师专论丛,2019 (01 ): 66-68.[2]李相宜.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浅析中国电视节目
创作模式的变化[J ].记者摇篮,2019 ( 03 ) :99-100. [3 ]靳雨茜.探析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发展——以《一站到
底》为例D] _传播力研究,2018, 2 ( 15 )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