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百草沟镇百草沟村
村庄规划
朴哲权,李昌键,张成福,韩诚
2014年6月
目录
总则 .................................................................... 一、概况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区位分析 ........................................................ (三)人口现状 ........................................................ (四)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 (五)市政设施现状 .................................................... (六)建设现状 ........................................................ 二、发展定位 ............................................................. 三、问题分析 ............................................................. (一)百草沟村经济来源不稳定 .......................................... (二)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 四、规划分析 ......................................................................................................................... 五、村庄规划 ............................................................. (一)人口规模分析预测 ................................................ (二)设施规划 ........................................................
六、规划实施目标 ......................................................... 七、总结和建议 ...........................................................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吉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百草沟村村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规划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营造“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生态人居和谐化”的社会状态。规划主要从现状问题分析、村庄发展、村庄整治以及规划实施建设这几方面进行研究。
规划期限为2014年——2020年。
一、概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汪清县百草沟镇是吉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位于汪清县西南部。汪延公路横穿全镇,距汪清县城25公里,距延边州首府延吉市48公里,东与图们市、珲春市隔山相望。全镇幅员面积58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1500人,占总人口的55%,是典型的民族乡镇,保持了朝鲜族能歌善舞、开朗活泼、辛劳朴实、善良娴德的传统文化。百草沟镇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水田1500公顷;林地面积467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6.4%;镇内有五条较大的河流通过,河网面积910公顷;矿产等其他资源均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百草沟镇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面积584.02平方千米。人口17372人。百草沟镇是吉林
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辖闹枝社区、百草沟村、凤林村、吉祥村、卧龙村、新田村、安田村、棉田村、富岩村、平安村、仲兴村、梨花村。西城村等。全镇幅员面积58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000公顷,林地面积467公顷,镇内有五条河流通过。草原面积8300公顷,年产鲜草1亿多公斤。是汪清重点经济乡镇之一。 百草沟镇总人口2100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1500人,占总人口的55%,是朝鲜族人口聚居镇。保持了朝鲜族能歌善舞、开朗活泼、辛劳朴实、善良娴德的传统文化。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明快,朝鲜族舞蹈动如仙鹤展翅,静如柳丝拂水,舞姿娴熟轻柔,既明快激昂又含蓄深沉,既表情细腻又舒展大方,享誉中外。每到节日来临或婚嫁寿诞,朝鲜族人民都会身着民族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贺。百草沟的朝鲜族民族舞蹈象帽舞,独具特色,闻名全国,曾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多次代表延边州特色参加国内大型活动,1998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象帽舞之乡”称号。 (二)区位分析
百草沟镇是吉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位于汪清县西南部,距汪清县府汪清镇25公里,距延边州府延吉市48公里,是汪清至延吉的必经之地。东与图们市、珲春市隔山相望,西与安图、龙井毗邻。
(三)人口现状 1.百草沟镇人口
2 .百草沟村人口
(1)全村(朝鲜族村)人口分布
(二)百草沟村经济来源现状
现今朝鲜族村发展趋向大部分为出国,经济来源来于国家补贴和承包制管理。村里60%年轻人都会选择出国或者到外地打工,村里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来自子女出国打工。
(四)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服务业:
全村日用品商店都集中在镇政府附近,5-6个商店都会供应周围的各村 2.教育:
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匀百草沟镇中心公用。百草沟村距镇中的学校在0.52公里左右,步行大约5分钟左右,安全驾驶约2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百草沟朝鲜族第二小学建立于2011年10月。 3.健身娱乐:
健身器材集中分布在村委或者镇政府附近。常年举行象帽舞比赛。
(五)市政设施现状
排水:每家均有自家饮水小土井。排水则全部为自然排水。
电力:百草沟村里有只有一个高压电。镇里有个国家电网,修理不会影响其它村,互相没有干涉。
通讯:村里拥有3大移动通讯营业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防灾:防洪(潮)防涝、抗震、消防、人防、防地质灾害情况,百草沟镇为植树镇,植树面积很大很广,所以对于防火方面加强要求,有20人组成的深林消防队。
(六)建设现状 1.村庄建筑现状
百草沟村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六平方米。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居民建筑多为一层砖瓦房。
2.道路交通现状
汪延公路横穿镇中心,属于国道S1116。没有泥泞的土路,道路交通很完善。
二、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村容整洁,老年人生活舒适,经济来源稳定,发展生态可循环的宜居型现代乡村。适合发展成为最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村庄。
资源发展:利用旅游资源。近年来,百草沟镇以建设“区域边陲小镇,现代农业强镇,特色旅游文化名镇”为目标,立足镇情做好转化资源优势的文章,积极创建旅游名镇,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全镇综合发展水平位于全县同类乡镇前列,农村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山区民族乡镇发展新路子。 三、问题分析
(一)百草沟(朝鲜族村)村的经济来源不稳定
朝鲜族村大部分会出国或者去外地打工,在村里的年轻力量越来越少,导致
村里的劳动力不足。大部分经济来源与子女在外地或者出国打工,村里人口越来越减少。
(二)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医疗设施不充足,老年活动设施不全。村民的精神食粮也必须得到保障,所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是使得农村健康发展的动力,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二,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田水利自然是农村建设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关系到农村本源的发展以及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所以必须切切实实加大投入力度,村官应把各项国家提出的关于农村建设的律令付诸实践,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虽然百草沟村人员稀少,但是还是要加强农田水利方面。
四,规划分析 (一)植树绿化
百草沟镇为延边州最大的植树镇,百草沟村老年活动室每年在植树季节里组织老年人参加植树活动。
(二)特色旅游
根据百草沟镇区域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如百草沟村的民俗村建设,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在已经建立民俗村的情况下,扩大规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更加加强村镇的竞争力,提高特色文化,给广大人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来源。
(三)社会事业
加快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社会保障。重点建设中小学实验楼、医院整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体育场扩建、百草沟镇文化活动中心、动工建设百草沟山水休闲公园。加快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筑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把百草沟镇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农村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动农民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等一系列再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搞好体育场扩建工程和中心广场扩建工程,在镇中心地带建设一座3000平米规范性政务服务大厅,其中2000平方米作为办公区,1000平方米作为政务大厅。逐步完善文化、体育和社区服务项目。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和谐社会。完善“信访大调解、大接访”制度,规范信访秩序,让群众知道,只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只有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农民收入才能增加。
五,村庄规划
(一)人口规模分析预测
2014年百草沟村总人口1200人,根据了解2004年到2014年姜家店村人口数据统计所得,人口平均增长率 (-0.75%)。户数由500户降到470户。老年人增长率逐渐上升。人口模型——Pt=P0*(1+r)n;户数模型——Ht=H0*(1+b)n
以2014年为基年,人口年增长率r为(-0.75%),户数年增长率b为(-0.64%),计算可预测规划期内人口与户数。
综合增长率预测人口户数规模 年份 2015 2020 人口数(人) 1191 1146 户数(户) 467 455 老年人 155 180 (二)设施规划 (一) 基础设施规划 (1)环卫建设
每户门前放置小型分离垃圾桶,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环保意识,养成环保卫生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入,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战略意识。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才有绿色食物,才能保证人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生活环境、生态状态的现代化,必须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提高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道路建设
村主干道:修建为水泥路,行车路面宽5米,营造道路景观,加强绿化,绿化带1米,加固道路边坡。村次干道:修建为砂石路,行车路面宽3米,绿化带0.5米,路侧设置电力电信杆及边沟。 (二)用地规划 (1)发展规模
百草沟村规划人口为1200人,规划村民宅基地数为470个,新增公共设施5个。 (2)发展类型
规划确定百草沟村为控制发展型居民点,除新增宅基地,仅建设公益性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六、规划实施目标
1、经济目标:形成城乡互补与城镇产业化的富裕城乡
城乡的经济目标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优势,实现城乡之间的合作;又要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集镇为纽带,形成既服务于城市,又提高了乡村的自增力,使乡村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经济实体。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是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
2、社会目标: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和谐城乡
城乡建设需要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问题,而吸纳劳动力必须依托城镇化进程,而由于空间发展机会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镇化的效率必须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就业岗位与居住空间相适应的健康城镇化进程。
公共服务设施均化等是城乡的另外一个目标。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新农村发展战略时要对农村地区发展放到重点位置,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
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区域性的协调机制、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发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场化管理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可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社会。
3、空间目标:构筑内部资源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集约城乡
城乡建设规划核心在于高效的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经济产出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优先扶持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交通便捷、水土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产业项目率先上马,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性作用,通过集中建设交通、市政等基础性设施来引导产业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城乡建设同时要兼顾现状和长远发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发展,促使国土开发空间的整体高效利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形成合理国土开发秩序,避免造成无序竞争和空间资源浪费。 4、生态目标: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城乡
城乡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损害自然环境。城乡建设要优先关注不可建设用地,优先划定区域绿地、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控制战略性、稀缺性资源,主动出击应对快速城市化的无序蔓延,为城乡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的生态空间;要优先划定生态环境空间和布置生态环保设施,再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
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的生态优势就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农业上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工业上实现循环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建立乡镇的绿色产业体系。 七、总结和建议
如今村里年轻人太少反而老年人多,百草沟村(朝鲜族村)要保持民族特色,加
强对村民的环保意识,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村庄,创造一流的朝鲜族村庄,加强对老年人的待遇,发展为最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村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