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燕麦萌芽工艺研究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燕麦萌芽工艺研究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33卷第1期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Vo1.33No.1 2014年3月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ar.2014 文章编号:2095-7386(2014)01-0017-04 DOI:10.3969/j.issn.2095-7386.2014.01.005 燕麦萌芽工艺研究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徐丛 ,刘英,崔明敏,曹威,黄庆荣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以萌芽率为指标,通过对燕麦萌芽的浸泡温度、浸泡时间、萌芽温度及萌芽时间进行 k(3 )正交试验,确定燕麦萌芽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泡温度为21℃,浸泡时间为16 h,萌芽温 度为20 cI=,浸泡时间为5 h,此时燕麦的萌芽率最高,为65.33%。测量发现萌芽后燕麦的粗 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淀粉、8.葡聚糖、镁元素和VE含量都有所降低,但其总膳食纤维、钙元 素和铁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63.19%,13.33%和33.45%。 关键词:燕麦;萌芽;工艺优化;营养成分 中图分类号:TS 201.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oat germination and analyse nutrient XU c0 ・yue,LIU ,CUI ng—arin,CAO Wei,HUANG qing—rong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 430023,China) Abstract:By steeping temperature、steeping time、the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and germination time to germination rate as L9(3 )onhogonal,the best oat germination process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e best germination process is steeping temperature 21 ̄C,steeping time 16h,the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20 ̄C, germination time 5 h,and at this point,the germination rate is highest 65.33%.The nutirent of malted oat meas— ured,it was found that protein,fat,reducing suger,starch,[3-glucan,Mg and VE content in malted oat is less than unmalted oat,but TDF,Ca,Fe content increased,respectively increase 63.19%,13.33%and 33.45%. Key words:oat;germination;process optimum;nutirent 燕麦是一种特殊的粮食、经济、饲料、医药多作 燕麦(芽长不超过1.0 mm),系指经过发芽后的燕 用作物…,已被证实含有均衡的蛋白质、丰富的可 麦籽粒及芽体,是一个酶活性被激活、释放的多酶 溶性膳食纤维、丰富的维生素和优质脂肪酸,有益人 系。在适宜的条件下,燕麦吸水膨润,胚芽萌发,内 体健康。近年来燕麦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 部经历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和物质转变,长成新的 爱,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谷物食品 J。发芽作为一 个体,其营养成分也有所改变。本文选择燕麦为研 种传统工艺,能软化谷物籽粒的内部结构、提高谷物 究对象进行萌芽试验,分析其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期 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降低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 为萌芽燕麦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量,同时谷物发芽后会产生一些新的风味 。萌芽 收稿日期:2013-09-06. 修回日期:2013・10-23. 作者简介:徐丛弱(1989・),女,硕士研究生,E—mail:woshiyue@sina.coln. 通信作者:黄庆荣(1968一),男,教授,E-mail:qhuang@AESOP.Ru ̄em.edu.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34B05). 18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4芷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原料和仪器 1.1.1 实验原料 范围。 萌芽率(%)=(n/N)×100%,其中/"t指种子正 常萌芽粒数(在规定时间内芽长不超过1.0 mm),N 指供试种子总数 7j。 燕麦:花早2号,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提供。 1.1.2实验仪器 1.2.3燕麦萌芽参数优化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燕麦萌芽率为考察指 标,进行 (3 )正交试验,对燕麦萌芽工艺参数进 行优化。 微型植物粉碎机FZ102型,天津泰斯特仪器有 限公司;恒温恒湿箱BSC-400型,博讯实业有限公 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070ME型,上海博远事业 有限公司;恒温磁力搅拌器90-2型,上海泸西分析 仪器有限公司;台式离心机TDZ5,长沙平凡仪器仪 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Ⅲ)型,巩义 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HH4型,巩义 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水浴恒温振荡器SHA.C,金坛 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和设计 1.2.1 萌芽燕麦的制备工艺 萌芽燕麦的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 燕 圆一圆一圆一同一豳一园 一固一存放 图1工艺流程 燕麦精选后,用蒸馏水浸渍于一定温度的恒温 恒湿箱中,燕麦与浸泡液的比例约为1:5(W/ ) J,浸泡结束后将燕麦沥干置于培养皿中萌芽, 培养皿内垫放2层滤纸,加水至滤纸吸足后,滤去多 余水分,萌芽期间培养箱湿度保持在95%以上。萌 芽结束后将样品在微波炉中进行灭酶处理(400 W, 2 rain) J,然后置于40 cI二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8 h, 取出后在干燥封闭的环境下存放以待后续试验。 1.2.2燕麦萌芽单因素试验 每份取100粒燕麦,放入15℃,18℃,21 clC,24 ℃,27℃的恒温箱中,浸泡燕麦,每隔2 h取出,沥 干,称量,以吸水率为指标,做温度、时间的单因素试 验,确定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的范围。 吸水率(%):(B—G)/C×100%,其中B为 浸泡后的湿重,G为浸泡前的干重 j。 每份取5O粒燕麦,根据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的 单因素结果,选定一个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将浸泡 后的燕麦放人l5℃,20℃,25℃,30℃,35℃的恒 温箱中,每隔1 h取出,沥干,以萌芽率为指标,做温 度、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萌芽温度、萌芽时间的 1.2.4营养成分测定 将处理好的燕麦样品进行成分测定,分析燕麦 萌芽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 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GB5009.5-2010); 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GB5512-2008); 脂肪酸的测定:滴定法(GB/T15684—1995); 淀粉的测定:酸水解法(GB/T009.9-2008); 还原糖的测定:酸水解法(GB/T009.9-2008); 总膳食纤维(TDF)的测定:酶法(AACC 32— 07);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测定:中性洗涤剂法 (GB1234-90);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测定:酶法(AACC 32-07) B一葡聚糖的测定:刚果红分光光度法 ; 水分的测定:105oC恒重法(GB 5497—85)。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燕麦萌芽单因素试验 2.1.1 燕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吸水率的影响 植物在发芽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但 水分过量会抑制呼吸,只有获得足够适合的水分才 能达到萌发的目的。植物含有充足的水分是提高发 芽率的前提条件,所以研究燕麦浸泡时间/温度与吸 水率的关系至关重要。 从图1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燕麦的吸水 速度明显加快。前6 h吸水率均增加得很快,一定 时间后,吸水量趋于稳定,且稳定在42%左右,说明 燕麦的吸水率为42%。在超过42%后继续增加是 因为燕麦吸水膨胀后开始发芽。相同温度下,浸泡 温度越高,燕麦的吸水率越大,但22 h后浸泡在21 ℃的燕麦吸水率高于浸泡在24℃,可能与燕麦开始 萌芽有关。从图1中可以发现,在l5℃时宜浸泡 14一l6 h,在18℃时l4一l8 h为宜,在2l cc时l4— 18 h为宜,在24℃时10—14 h为宜,在27℃时 1期 徐丛碉,刘英,崔明敏,等:燕麦萌芽工艺研究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19 10—14 h为最佳。 图1 燕麦浸泡时间/温度与吸水率的关系 由图1可知,在15℃的浸泡温度下,燕麦吸水 速度较为缓慢,水分达到42%需要24 h,时间太长, 降低生产效益;而浸泡温度为27℃时,吸水速度过 快,在14 h左右芽长已超过1.0 mm,萌芽速度过快 不利于控制。因此,选择浸泡温度18℃,21℃,24 ℃,浸泡时间12 h,14 h,16 h。 2.1.2燕麦萌芽温度和萌芽时间对萌芽率的影响 根据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的单因素结果,将 燕麦置于l8。I=的恒温恒湿箱内浸泡14 h,然后做 萌芽温度和萌芽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如图2 所示。 80 7。60 +15℃ 耜 — 20℃ +25℃ 徭30一3O℃ 2。 +35℃ 0 l 2 3 4 5 6 7 8 9 时闻/a 图2燕麦萌芽时间/温度与萌芽率的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萌芽时间的增加,发芽率 在逐渐上升。相同时间下,萌芽温度为20 cI=,25 ℃,30℃时发芽率高于35℃和15℃,所以选择萌 芽温度20℃,25℃,3O℃;在2O℃,25℃,30℃下 萌芽6 h燕麦的萌芽率趋于稳定,其萌芽率分别为 58.67%,60%和62%;而35℃下萌芽5 h,萌芽率 趋于平稳,为43.33%。因此选择萌芽时间4 h,5 h 和6 h。 2.2燕麦萌芽的参数优化试验 采用k(3 )正交试验,探讨浸泡温度、浸泡时 间、萌芽温度、萌芽时间四个因素对燕麦萌芽率的影 响。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 表1正交试验各因素及水平表 A浸泡 B浸泡 C萌芽D萌芽 萌芽率 }¥’’E … 温度/℃ 时间/h 温度/"C 时间/h /% l l l 1 l 5O.0o 2 l 2 2 2 54.67 3 1 3 3 3 44.67 4 2 l 2 3 53.33 5 2 2 3 1 50.67 6 2 3 l 2 65.33 7 3 1 3 2 51.33 8 3 2 1 3 56.67 9 3 3 2 l 53.33 KI 149.33 154.67 172.00 154.00 169.33 162.00 161.33 171.33 161.33 163.33 146.67 154.67 k1 49.78 51.56 57.33 51.33 k2 56.44 54.00 53.78 57.11 k3 53.78 54.44 48.89 51.56 20.0o 8.67 25.33 l7.33 从表2可知,各因素对萌芽率的影响的主次顺 序是发芽温度(c)>浸泡温度(A)>萌芽时间(D) >浸泡时间(B)。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 B,c。D:, 即浸泡温度为21℃,浸泡时间为16 h,萌芽温度为 20℃,浸泡时间为5 h,该最优水平刚好与正交实验 中序列6的实验条件一样,且从结果来看序列6的 发芽率也是最高的,为65.33%。 2.3燕麦萌芽前后营养成分分析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看出,燕麦在 萌芽后蛋白质从15.94%下降到14.64%,可能是由 于在萌芽开始阶段许多种类的内源酶能够水解不溶 性的燕麦储藏蛋白 ],所以导致燕麦总蛋白稍有下 降;萌芽过后粗脂肪也有所降低,从8.32%降低到 7.87%,这可能是由于燕麦迅速萌芽,籽粒中相关酶 系的酶活力也相应增大,其中脂肪酶的活力增加会 导致燕麦籽粒中原来与其他大分子物质相结合的甘 油三酯被脂肪催化酶降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 从而使脂肪含量降低;由于燕麦呼吸作用(主要是 无氧呼吸)消耗了还原糖提供的能量,所以萌芽后 还原糖含量降低了19.45%;燕麦的支链淀粉分子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4正 和淀粉酶都混合在胚乳细胞的淀粉颗粒中,所以在 萌芽期间淀粉酶就已经合成了 ,但由于种子迅速 萌发的需要,淀粉酶降解淀粉的速度加快,从而导致 燕麦淀粉含量由69.32%降低到63.02%,下降了 9.09%。 表3萌芽对燕麦营养成分的影响(干基) 由于呼吸作用,淀粉等成分减少,萌芽后燕麦的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有所上升,从3.98%上升到 6.09%,增幅为53.02%;燕麦总膳食纤维(TDF)的 主要成分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上升导致TI)F 也增加了63.19%;在萌芽的开始阶段膳食纤维发 生溶解,分子间的断裂和蛋白质结构的裂解都使可 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增加;但由于B一葡聚糖 酶,B一葡聚糖降低了24.48%D1]。 由表3还可知萌芽后钙元素含量增加了 13.33%,铁元素含量提高了33.45%,这主要是因 为在燕麦萌芽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组织,使矿物质元 素发生转移。同时干基的损失会使其含量略有增加。 另外,在燕麦萌芽之前,钙元素大部分与植酸络合形 成螯合物,但在萌芽之后,由于植酸酶破坏了这种结 合,降低络合程度,使钙元素呈游离态,所以钙元素 的含量增加。 3 小结 (1)燕麦萌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为 21℃,浸泡时间为16 h,萌芽温度为20℃,浸泡时 间为5 h,燕麦萌芽率为65.33%。 (2)萌芽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来影响燕麦的营养 成分。萌芽后燕麦的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淀粉、 B一葡聚糖、镁元素和VE含量都有所降低,但燕麦的 总膳食纤维含量、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溶性膳食 纤维含量、钙含量和铁含量增加。 参考文献: [1] 曲祥春,何中国.我国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 策[J].杂粮作物,2006,26(3):233-235. [2]徐托明,田斌强.孙智达,等.燕麦发芽过程中 三大营养素的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201 1,23:534-537. [3] Anu Kaukovirta-Norja,Annika Wilhelmson, Kaisa Poutanen.Germination:a means to im. prove the fun ctionality of oat[J].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20o4(13):100—112. [4] 李思,方坚,梁建芬.浸泡液对糙米发芽的影 响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204-207. [5] 李芳,刘英,陈季旺,田向东.燕麦麸皮灭酶方 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4):1-2. [6] 胡中泽.萌芽糙米成分变化情况研究[J].粮 食与饲料X-,_lk,2007,2:1_2. [7] 纪亚君,刘勇.储藏时间对燕麦种子发芽力的 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 14641-14642,14644. [8] 张娟.燕麦13.葡聚糖提取、纯化及中试工艺 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9] Mikola M,Jones B L.Electrophoretic and《in solution))anal ̄ ses of endoproteinases extracted from germinated oats[J].Journal of Cereal Sci— ence,2000,31:15-23. [1O]David M.Peterson.Malting oats:Effect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ull—less and Hulled Genotypes.[J].Cereal Chem,1998,75: 230-234. [11]Htibner F,O’Neil T,Cashman K D,et a1. The influence of germination conditions on be— ta-glucan,dietary ifbre and phytate during the germination of oats and barley[J].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0,23 1 (1):27-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