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唤情,激发兴趣
——写人叙事阅读教学练笔体会点滴
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中学: 张春杰
指导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淑章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遵循的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材中每一个文本的阅读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绝好素材。利用阅读教学,从文本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课小练笔,单元大练笔,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润物细无声,学生乐此不疲,天长日久,作文水平自然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感体验 写作兴趣
一、学生作文方面易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困惑着很多教师。语文课程,没有单独的作文教学教材。每到作文课,除了简介习作方法,就是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通过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研,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为以下两点:(一)学生生活单调,毫无写作兴趣。学校是寄宿制,每天重复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即使是在农村,教师们也不愿意冒险组织学生诸如春游之类的活动。学生在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过上十天,放四天假,就这四天,学校还要三令五申地督促各科教师“留够足量的假日作业,开学检查。”多数学生回到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学生的家长多半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的督促孩子有的是办法应付。不打工的家长也多半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
(二)是学生课外读物甚少,课外知识的积累贫乏。学生手头最好的书是教科书,最好的课外书是书店里买的作文书。 二、我在教学中解决以上问题的做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兴趣的培养,除了让学生注重观察,积累,做生活中善于发
现的有心人外,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最高效率地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因为,任何一篇课文都在传递着如何写的信息,任何一篇课文都在教学生写作,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能不同程度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经常利用文本的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参加2012国培计划的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深了自己对课标和课程的解读,也为我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这里,仅把我在写人叙事课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案例写出来,与同仁们商榷。具体做法:
(一)、品读细节描写,唤醒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背影》,学生在读了前一部分,体会到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使也交卸的不幸,了解了父亲的难,家境的艰。在这种情况(或背景)下,品读父亲买橘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读着文字,想象画面,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吗?能不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吗?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李宏磊深情讲述:“我半夜醒来,发现下地干了一天农活的妈妈正在月光下为我洗衣服。斑白的头发遮住了妈妈的面庞。她站起身晾衣服时,身体向前走着,双手举着衣服,腰还是刚才洗衣服时的样子,走了十几步,来到晾衣绳前,弯着的腰才慢慢直起来。我的眼里充满了感激和内疚的泪水。”学生季秀龙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打工回来,我去车站接爸爸。看到了一个背着大包,提着小包,满脸黑瘦,满头花发的人,这是我的的爸爸吗?当时忍不住流下了心酸的泪。”
(二)、体会人物性格,唤醒情感体验。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我”对长妈妈的讨厌、不佩服、睡觉时常摆成大字的无奈,以及长妈妈的无知、迷信等,学生看到了一个不加任何修饰的长妈妈形象;再品读元旦吃福橘的场景,学生体会到了长妈妈的善良仁爱。当读到不识字的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学生联想到了家里的奶奶、姥姥对他们如长妈妈般的呵护。课堂上说的有声有色。每一
课学生说的亲身经历,我都让他们写成作文或片段,及时褒奖。学生李亚楠学完《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篇作文叫《弯弯的姥姥》开头是这样写的:“姥姥的两条腿是弯弯的,背是弯弯的。她看着我时,笑眯眯的样子,眼眉弯弯的,眼角弯弯的,嘴角更是弯弯的。”中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快要过年的时候,姥姥最忌讳别人说不吉利的话,尤其是我,一不小心,姥姥弯弯的眉毛都要竖起来啦。除夕这天,年夜饭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有钱,全家只包一个有钱的饺子。姥姥说包一个有钱的饺子才灵呢,谁吃了这个饺子谁有福。每次我都眼巴巴看着这个饺子被放到众多的饺子里,又眼巴巴看着众多的饺子下到锅里。心想,那么多饺子,我怎么才能吃到有钱的那个呢?可是从记事起,我总是能吃到有钱的那个饺子。于是姥姥逢人就说楠楠有福,我心里别提多美了。去年的除夕,我偶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姥姥在包钱的饺子上做了记号,捞饺子时又把有记号的这盘饺子放在了我的面前。看到这些,我一下子想到了姥姥的良苦用心,想到了姥姥十五年来对我的呵护,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作文结尾写道“愿天下所有弯弯的姥姥健康长寿。”
(三)、联系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共鸣。教学《风筝》这篇课文,学生读到“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了解了弟弟是多么喜爱风筝,而哥哥却恰恰相反。再让学生品读“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我启发说:“是哥哥不爱弟弟吗?”学生有了争议,最后统一了认识:哥哥是爱弟弟的,希望他有出息。因为文中哥哥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我说:“有一首歌叫《爱你却伤了你的心》你的生活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赵正昊这样写道:“我小时候,最怕上幼儿园,总是紧紧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让她离开我,要跟妈妈一起走。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再哄我,对准我的屁股就是两巴掌,也不管我撕心裂肺的哭喊,扬长而去。看着妈妈的背影,我伤心到极点。可是妈妈的身影还
是消失了,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学生吴旭美还写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让我每天望眼欲穿,狠心的他们就是不回来看我,思念化作伤心的泪一次次沾湿枕巾。仔细想想他们是为了供我读书才出去的呀!”
文本中的内容唤醒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表达的才是真情实感,比让学生凭空去作文,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再抓准时机对学生作文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说:凭借这些例子(几篇类似的课文)要使学生能够举三反一,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就足矣了! 我认为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接触的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们才真正有尊严地成长着。因此,课程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滋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精美食粮,而课程中文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潜移默化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的过程。天长日久,那么多精美食粮的滋养,学生作文水平何愁不能提高!
致谢:感谢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淑章教授的悉心指导。 感谢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四中李晓艳老师的中肯建议。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教育》第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04页。
以文唤情 激发兴趣
——写人叙事阅读教学练笔体会点滴
作者:张春杰
学校: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中学
学科:初中语文
指导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李淑章
时 间:2012、1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