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露出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现状惨不忍睹,消费者的安全需求日益暴涨。此时,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俨然成了一些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农业原则,在空气、土壤和水源均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之中,应用无公害生产的操作规程,产出和加工出的安全优质、富于营养,并经绿色食品发展机构认证,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一切食用农副产品的总称。
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经过25年的历程,绿色食品产品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几十年来虽然绿色食品事业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发展模式下形成快速发展趋势,但是绿色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一、绿色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水平较低,整体上没有提升到“绿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促使下,我国跟着世界发达国家的绿色浪潮,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水平较不平衡、产业结构较分散、人民没有完全富裕的错综复杂情况下进入绿色时代,初步建立绿色生产模式和消费观念。但是部分人群没有主动追求绿色食品的意识, 消费观念不定,实践当中传统的大众化消费观念占优势,市场整体消费水平尚未提升到“绿色”。
(二)消费者认知度低、支付能力有限,对于绿色食品心存疑虑。绿色食品作为商品也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在市场上普通商品和绿色商品(食品) 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判断,大多数消费者当然选择普通商品。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从农田到餐桌” 的严格质量控制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国内外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
故负面影响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的缘故,对于新出现认知率不高、价格比普通商品贵的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之中可信度不高,心存疑虑,不愿意选购。
(三)生产企业优质没有优价,积极性不高,龙头带动力弱。绿色食品生产涉及面广、组织化程度高、过程控制难、认定认证程序复杂等因素耗费企业的相当多资源, 因此绿色食品的质量和价格比普通食品自然会高。这影响我国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绿色食品营销, 导致企业高质量的产品难以创造高价值, 优质没有优价的后果。大多数经济实力不强的中等和小规模企业利润减少, 经济基础动摇, 生产绿色积极性降低或者消失。而很少部分强大的企业依靠雄厚的资金优势, 顺利通过市场的考验, 在市场中起龙头带动作用。这些龙头企业虽然个体带动能力强, 但是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数目却少,带动能力相对当地实际所需的带动力还是偏弱。
(四)企业缺乏调研,没有长远计划和品牌建设目标。随着绿色食品市场的逐步发展, 还有部分中小型企业跟着潮流或者为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为得到大型展览会、推销会的门票等), 对市场不进行调查, 既不衡量自己的实力,又不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 基本上盲目状态下以“粗” 产品进入市场。当前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投入多、利润少、需要长远计划、经过数年的考验创立品牌的一种经济活动, 如果中小型企业没有特色,不树立坚定的品牌建设目标进入市场后就会导致产业结构重叠,受大企业的严厉打击,营销受到严重的阻碍,不能争取市场效益,处在往前走没力量,往后退舍不得的困境,形成名存实亡、过分依赖政府的消极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绿色食品专营的特别市场。所谓绿色食品特别市场是在全国大小城市中心繁华区域、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最显眼的地方设立专卖绿色食品的专营点。这样绿
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物流环境分开后消费者特殊看待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优势展现出来,又可以扩大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赢得销售效益。此外,以“实物”在现场进行绿色食品宣传,在实践中传授知识, 介绍绿色产品,提高绿色食品认知度,逐步改变大众的消费观念。
(二)注重创新,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和宣传力度,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目前,在我国绿色食品认知率普遍低的情况下, 进一步大力宣传绿色食品是开发绿色食品市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对于绿色食品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加大绿色食品扶持力度。在我国对于绿色食品企业实施标志使用产品减税或免税,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企业的潜能,促进市场的稳步拓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