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尚车旅游网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18

(二)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选修)

(四)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品质走向社会。

通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识,养成自觉提高心理素质的习惯,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确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方法,自觉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言、人格、大学生自我意识、创造心理、人际交往、大学生的性与爱、品德心理、大学生心理保健、应激与情绪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活动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六)教学内容: (五)教学目的: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言 2 第二章 人格 6 第三章 大学 10 生自我意识 第四章 创造3 13 心理 第五章 人际2 2 17 交往 第六章 大学3 20 生的性与爱 第七章 品德4 24 心理 第八章 大学3 1 28 生心理保健 第九章 应激4 32 与情绪 第十章 职业4 36 心理 合 33 36 计 6 (八)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言

/讲授 实验实践 2 4 4 合 计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初步了解心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国内外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关

系,并联系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标准,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教育概述 一、心理教育概念

二、心理教育的内涵

三、学校心理教育的回顾

第二节 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 一、实施心理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

二、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二、 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向成熟,但不稳定

三、 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矛盾性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第五节 心理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考核要求:

1、心理教育概述

1.1 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识记) 1.2 学校心理教育的回顾 (了解) 2、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关系(领

会)

3、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标准

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领会) 3.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识记)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格、人格的主要理论、人格

第二章 人格

的形成等问题以及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特性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二、阿德勒的个性人格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五、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 六、 人格特质论

第三节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 遗传和生理因素 二、 环境因素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 人格测验的性质与作用 二、 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 三、 投射技术式人格测验

第五节 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 一、 健全人格的模式

二、 健全人格概念的界定 三、 如何塑造美好的人格 考核要求:

1、人格概述(识记)

2、人格理论(识记并领会)

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领会) 4、人格测验(应用)

5、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领会并

应用)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帮助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它,并促进大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对自我进行完善。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作用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分化

二、 自我意识矛盾的出现 三、 自我意识的统一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大学生的自我调适 一、认识自我 二、悦纳自我 三、超越自卑 考核要求:

1、自我意识的概述(识记) 2、自我意识的作用(领会)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了解)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了解) 5、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什么是创造和创造力创造性结构和创造

第四章 创造心理

性思维的分类,结合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和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和创造力 一、什么是创造 二、创造的条件

三、个体的创造过程 四、 创造力

第二节 创造力结构和创造力思维

一、创造力结构(静态结构和动态

结构)

二、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聚合

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第三节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一、 社会因素 二、 个体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 一、 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二、创造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动机 第五节 创造性学习和大学生创造

力的培养

一、 创造动机的培养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 创造技法的训练 四、 创造性学习 考核要求:

1、创造和创造力(识记)

2、创造力结构和创造力思维(识记

并领会)

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了解)

4、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了解) 5、创造性学习和大学生创造力的培

养(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并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数: 4 学时(其中2学时

为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二、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三、人际互相吸引的因素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往态度问题 二、交往认知问题

三、 交往中的情绪与人格问题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改善与提高 一、以积极的态度待人 二、交往的技能 考核要求:

1、交往概述(领会)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了

解)

3、人际交往的改善与提高(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性生理与性心理及一般规律性和性别差异,正确理解爱情的含义,了解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问题并正确分析和对待它。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六章 大学生的性与爱 第五章 人际交往

第一节 青春期的困惑与思考 一、性生理与性心理及一般规律性

和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指导 第二节 大学生的恋爱

一、对于爱情的理解

二、爱情形态与大学生择偶 三、大学生常见的恋爱问题 四、恋爱心理辅导 考核要求:

1、青春期的困惑与思考(了解) 2、大学生的恋爱(领会并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德育的概念、当前国际德育发展状况及品德的心理结构,通过领会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掌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当代国际德育发展状况

一、加强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进行

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二、我国德育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

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第四节 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四、 态度的形成与品德教育

第七章 品德心理

方法

第五节 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

一、 我国德育所涵盖的内容

二、德育的方法 考核要求:

1、德育概述(识记)

2、当代国际德育发展状况(了解) 3、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领会)

4、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识记并领

会)

5、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

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心理健康的界定及其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保健的概念及其含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等等,目的是通过学习,最终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时数: 4 学时(1学时为课堂

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保健概述 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心理保健的概念及其含义

四、大学生心理保健实施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与

调适

二、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与防治 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防治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保健

措施

四、 大学生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与防治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手段与

一、大学生心理保健的外在措施 二、大学生心理的自我保健 考核要求:

1、心理保健概述(识记)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 3、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手段与措施(领

会并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应激与情绪的概念,应激、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对学习效率产生的影响,了解调适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加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和增强自信心。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激与身心健康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源

三、应激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 四、应激的应对策略 第二节 情绪及调适

一、情绪的概述

二、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 三、情商(EQ)

四、 青年情绪发展与大学生情绪特征 五、 大学生情绪的管理与调节 考核要求:

1、应激与身心健康(识记) 1.1 应激的概念 (识记) 1.2 应激源 (了解)

第九章 应激与情绪

会)

1.3 应激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 (领

1.4 应激的应对策略 (应用) 2、情绪及其调适(了解) 2.1 情绪的概述 (识记)

2.2 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 (了解) 2.3 情商 (了解)

2.4 青年情绪发展与大学生情绪特

征 (了解)

2.5 大学生情绪的管理与调节 (应用)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职业意识的概念及内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择业心理的优化与良好的自我调适,最终能够放眼未来,适应变化,正确适应角色转换,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心理与择业 一、职业意识

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三、大学生的职业适应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及其结构 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三节 择业心理咨询与自我调适

一、择业心理咨询

二、择业心理的优化与自我调适 考核要求:

1、职业心理与择业 1.1 职业意识 (了解)

1.2 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 (领会) 1.3 大学生的职业适应 (领会) 2、职业道德 (领会)

第十章 职业心理

3、择业心理咨询与自我调适 (应用)

三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樊富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大学心理教育导论》,张积家,王惠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黄希庭,郑涌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执笔人: 杨梅菊 审核人:

审定:政管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