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1O月第19卷第1O期 ・ 881 ・ 提高最显著(P<0.05),并使血液黏度及细胞变形解聚能 力改善l 5_。另据报道银质针治疗前后进行腰部骶棘肌临 床肌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全部病例有自发性电活 动,经银质针治疗后7例减少,4例消失,治疗前3例运动 单位平均时限低于正常值的80%,为肌源性损害表现,治 疗后均恢复正常f6J,表明RA和AS患者有微循环障碍及血 液流变改变。热银质针序贯疗法可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 病变局部微血管扩张,应激反应增加血液循环,加快物质 代谢和局部营养供应,促进致痛物质及局部沉积代谢产 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亦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关节功能的 恢复。心理康复包括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同情、安慰,使其 树立康复后可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信心是保持次 序治疗的关键。热银质针序贯疗法在治疗RA、AS顽固性 关节疼痛时有强烈的镇痛作用,远期治痛疗效显著,可提 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施术中必须 准确掌握病变部位的微细解剖结构,掌握针刺手法、部位 与范围选定,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研究表明,必须完全彻 底清除机体内病变软组织中全部压痛点,才是取得RA、 物排泄,炎症介质清除,增加口服药物对病变部位的浓 AS远期愈显率的可靠保证,术后加强局部功能锻炼和心 度,提高药物疗效。 理康复尤为重要。热银质针序贯疗法具有经济简单、疗效 热银质针序贯疗法综合效应产生持久镇痛的原理, 显著、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一是按软组织外科学解剖确定病变部位及针刺方向、深 度及所实施的针数(小面积多针位)“以针代刀”;二是该 参考文献: 疗法按病变部位划分治疗次数,同一部位仅施治一次,治 【1]王兆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M】.天津:科学 疗次数由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而定,及病人对针刺的承 技术出版社,1989:87—95. 受程度,一般可分成2~3次治疗;三是对慢性软组织疼痛 【2】彭丽岚,魏永堂.密集型压痛点热银质针治疗类风湿 产生远期疗效,即经过一次性治疗,可保持数年或持久疗 性关节炎42例【J】.中国疗养医学,1999,8(5):l8—2O. 效。临床观察表明,热银质针序贯疗法的功效有三种:① [3]万崇华,方积乾,史明丽,等.MOS SF一36量表用于药物 消除炎症反应。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③松解肌肉痉挛。 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 与银质针长、直径粗及艾球持续温热,引起深部组织综合 学,1998,7(4):260—261. 作用有关。该疗法不会烧灼皮肤和在针道周围组织留下 【4】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4:142—143. 伤痕,治疗后1个月仍有明显的血流量增加,这可以促使 [5]彭丽岚,尚久余.TDP辐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甲皱 肌附着区域损害组织获得修复。配合服用“诸痹灵”系列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1989,12 中成药,具有补肾壮骨、舒筋通络、消炎止痛的作用。适当 (3):170. 的功能训练,可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 [6】王福根,富秋涛,侯京山,等.银质针治疗腰椎管外软 节作用,能够调节DNA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及酶和激素诱 组织损害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I.中国疼痛医学杂 导因子的形成,使机体最终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 志,2001,7(2):80—83. 组织功能l71。当关节滑膜肿胀及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粘 【7】张峰,吴毅.运动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作用【J]. 连、挛缩,结症的软组织经银质针松解后,功能训练有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856—858. 于使错位的小关节复位,易于使变窄的关节间隙扩大,保 (收稿日期:2010—05—121 文章编号:1005—619X(2010)10—0881—03 针刺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430074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徐彦博刘朝华吴峰李飞王嘉懿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 ̄,J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针刺 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对照组39例,常规取肾腧、大肠腧、腰阳关等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42%,总有效率97.92%,对照 组治愈率51.28%,总有效率87.18%,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行 针刺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刺;外关穴;运动疗法 【Abstract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Waiguan point combined with waist sport in ̄etaing acute lumbar sprain.Methods 87 cases of 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n--48)was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Waiguan point(SJ5)combined with waist sport and control group(n=39)was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Shenshu, Dachangshu and Yaoyangguan etc.Results The cur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5.42%and 51.28%re. 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97.92%and 87.18%respectively;There were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ure rate and to— 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P<O.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Waiguan point combined wiht waist sport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mbar sprain. 【Key words 1 Acute lumbar sprain;Acupuncture;Waiguan point;Kinesitherapy ・882・ Chin J Convalescent Med.Oct.2010.Vo1.19.No.10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度牵 拉等间接外力所致的损伤,俗称“闪腰岔气”。损伤可涉 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4】:①有腰 部扭伤史。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 及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腰骶关节及骶 髂关节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剧烈、腰不能挺直、活动 不利、腰部僵直、腰部肌肉痉挛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段,但以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现有的大量临床资 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 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 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④临床X线摄片已排除腰椎等部 位的骨折、脱位及其他脏器病变。 1.2一般资料治疗病例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最 料已经证实,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显著疗效[1 ,但 取穴多不相同。我们自2006年以来,以针刺外关穴配合腰 小17岁,最大6l岁;病程最短1 d,最长5 d。均可耐受针灸 治疗。采用简单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为针 刺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对照组39例为局部常规取 穴治疗(表1)。 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 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证诊断疗效标准》[ 1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疼痛消 失,肌肉紧张与痉挛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无压痛点, 可以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部活动正常,或基本正常,腰 部无压痛或压痛轻微,工作与生活不受影响,疲劳后偶有 轻度酸痛,或可参加轻便工作;无效:症状与体征改善较 少或无改善。 4统计学处理 2.1 治疗组取双侧外关穴,患者取站立位,以28号华 佗牌不锈钢毫针,穴位处常规消毒后,直刺1—1.5寸,得 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各反复行针1 min后,留针 20 min,期间可行针2~4次,行针时嘱患者左右前后旋转 腰部,活动幅度由小渐大,留针期间嘱患者来回走动(可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 用均数4-标准差(x4-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 料用x:检验。 5治疗结果 搀扶);出针后可让患者做下蹲动作2~3次,1次/d,5次为 一疗程,并判断疗效。嘱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保暖。 2.2对照组按常规局部取穴,循经取。肾腧、大肠腧、腰 阳关、秩边穴、委中穴、阳陵泉穴、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 从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 经x 检验,x z=11.962,P<O.O1;总有效率比较,经x 检 验,x z=3.863 4,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 每次取4~6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2寸不锈钢针 常规治疗,1次/d,5次为一疗程判定疗效。 3疗效标准 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针刺外关穴配合腰部运动治疗 优于对照组(表2)。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O1, P<0.05 6病案举例 患者,男,42岁,农民。2007—11-20就诊,自述在搬砖 时不慎将腰扭伤,当时腰部疼痛不能活动,大约10 min 后方能缓慢行走,但疼痛仍继续存在。当日就诊时,不能 于用力不当或突然外力而造成扭伤,并排除腰椎管及腰 间盘病变㈣。现代研究认为,针刺能刺激中枢系统及神经 反射,明显升高痛阈,达到镇痛的目的[71;还能促使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改善扭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减少渗 下蹲,腰部不能活动,诊断为急性单纯性腰扭伤,经本法 治疗,行针2次时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局部无压 痛,继续行针共3次,留针20 rain后,一次性治愈。 7讨论 祖国医学并无急性腰扭伤的相应病名,依据其主要 出,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瘀血水肿的吸收,缓解各种代谢 产物对扭伤处的刺激,从而达到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外 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及八脉交会穴,针刺能疏通 临床表现,认为该病属“腰部气血伤”、“卒腰痛”、“腰 腿痛”范畴,因腰部肌肉、筋脉损伤,气行阻滞,经络雍 塞,气滞血瘀或气不行经而窜人岔道l51,为新病卒发。现 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是由于腰部肌肉或小关节错位, 而造成的一组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数是由 经络,调畅上中下三焦之气而达通则不痛之目的。又疼痛 部位在腰,取手臂部外关穴符合“远端取穴”及“下病取 上”的取穴原则。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通过提插、捻 转泻法,激发经气,有利于气至病所,以祛瘀滞,且取穴远 离患部,不妨碍腰部活动。 腰部运动可改善局部气机和血液循环,增强针感;腰 部越运动,针感越强,就更促其患部气机通畅、经脉气血 国疗养医学2010年10月箜 !鲞箜 ・883・ 正常运行,有利损伤组织恢复正常。病例中腰部运动较彻 底者,疗效好、病程短。在治疗中我们发现,多数急性腰扭 伤的患者多少都存在有腰背肌肉力量差的特点,故在治 疗中一定要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减少不良活动姿 势,避免腰部受凉,能防急性腰扭伤再发。 [3]张志芬,杨日和,张宏图,等.“运动针刺法”治疗急性 腰扭伤160例[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 (2):2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1张安桢,沈敦道.骨伤内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1:127. 参考文献: [6]梁力建.夕 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王颖.针刺结合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32例[J].针灸临 529. 床杂志,2007,23(2):20. [7]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吴耀持,张必萌,汪崇淼,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 229-233. 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 (收稿日期:2010 ̄)3一O1) 3—5. 文章编号:1005—619X(2010)10—0883一Ol 早期针刺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3例 264000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吕淑芹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刺;综合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系面神经管内神 1次,d,连用3 d后改为15 mg,1次/d,3 d后逐渐减量,地巴 经水肿或茎乳孔出处炎症压迫所致的称Bell麻痹或束扎 唑10 mm'次,30:/d,上述均连服10 d。②注射药物:Vit B 性面神经炎。2007一O7—2010—01,我们采用早期针刺结合 100 mg+Vit B12 0.5 mg,每日肌内注射1次,连用15 d。 综合疗法治疗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满意,现 3疗效评定标准 分析报告如下。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疗效 1 临床资料 评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患侧面肌功能恢复正常;显 73例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15~58岁。病程中患者 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患侧面肌功能基 均为清晨起床后发现患侧面部运动异常,闭目不全,口角 本恢复;好转:主观感觉好转,症状减轻,遗留不同程度的 歪斜,2—3 d后症状加重,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 面肌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 4 结果 侧等。 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愈58例(79.5%),显效 2 治疗方法 15例(20.5%),总有效率100%。该病的发病原因与病毒感 2.1 针刺治疗①取穴:双侧风池、健侧合谷及足三里, 染、微循环障碍、免疫学等因素有关。 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对侧颌厌、巨髂。 5 讨论 不能皱眉,眼睑不闭合及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 特发性面神经炎主要是面神经非细菌性非化脓性炎 空,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人中沟歪 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 斜者加水沟。②针刺操作:每次选穴6~7穴,早期以远端取 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 穴为主,手法宜轻不宜重,面部宜浅不宜深,平卧位、坐位 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从中医 均可,各穴直刺0.5~2寸,留针30 min,平补平泻,1次,d,15 角度来说,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时容易导致 次为一疗程。 风邪乘虚而人,痹阻脉络而引起面瘫,治疗当祛风、通络 2.2 电针和TDP的应用 发病第8天用电针,选用疏密波 和血,面部是阳明经循行密集部位,及早采用针刺加综合 或断续波,它是一个低频脉冲电流,完全符合神经肌肉生 治疗,以疏通面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水肿,增强吞 理学特征,其作用是兴奋神经和肌肉组织,改善血液循环 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消散,加速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传导 和营养,促进渗出物吸收,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和变性, 功能的恢复。运用针刺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冲动传 电流强度应以面肌可见微弱收缩为宜,如面肌不能产生 导,加速麻痹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TDP具温热刺 收缩的,应以患者不痛为限,电流不宜过强和过长,1次,d, 激和磁场效应,超短波具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可改善血液 30 mird次,15次为一疗程。针刺同时配合TDP耳后乳突区 和淋巴系统的兴奋性,泼尼松减轻神经炎性反应及水肿, 照射,患者面部感到轻微发热即可,灯距30~40 cm。不宜 地巴唑解除面部血流平滑肌痉挛,Vit B,和Vit B。 改善面 太近,以患者感到轻微发热即可,30 min]次,1次,d,15 d 神经营养状态。及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起关键作用,发病 为一疗程。疗程中可间断应用,以免面神经变性。 时间越短,面神经损伤越轻,恢复越快,疗效越好。 2.3超短波理疗采用台式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侧 卧位,将双子圆极板交替分别放置于患侧耳后乳突部及 参考文献: 耳前和患侧眼外侧及口角外侧,无热量短时问治疗,5~ 【1】总后勤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I.北京: 10 min/次,1次,d,l5次为一疗程。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64. 2.4药物治疗①VI服药物:醋酸泼尼松,30 mg/次, (收稿日期:2OlO一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