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9卷215期 2017年7月 大众科技 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 V0I.19 NO.7 July 2017 穴位埋线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覃梅丽 谭秋萍 蒙珊 蔡云聪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疗组、对照组各3O 例。治疗组以肾俞(双)、大肠俞(双)、阿是穴等进行穴位埋线,每周一次;对照组外贴复方南星止痛膏,选局部压痛处,每次 24小时,隔日1次。两组均3周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具体疗效,并在停止治疗满3个月后随访其远期疗效。采用症 候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腰部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穴位埋线组 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该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 于对照组,且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具有治疗次数少、疗效稳定持久的特点。 【关键词】腰肌劳损;穴位埋线;复方南星止痛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7)07—0089.02 Clinical eficacy observation of flmuscle strain treated by staging acupoint catgut embedment therapy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treated by staging acupoint catgut embedment hetrapy. Methods:60 cases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s,with 30 cases in each on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staging acupoint catgut embedment therapy on Shenshu,Dachangshu,Ashixue once a week.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fangnanxing plaster stick to the pain spot for 24 hours.qod.Both groups were given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or f3 weeks,nd tahe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after two sessions,nd ahey twere followed for three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completed.The effect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syndrome integra1.Results:he t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waist of the syndrome integral has very signiifcant diference(P<0.0 1),the recent eficacy of facupuncture point bury quad and forward curative effec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ference statistically sinigifcant(P<0.05,P< 0.01).Conclusion:he Tstaging acupoint embedment hertapy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near future and he torfward curative effect i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nd ta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aging acupoint embedment therap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stable curative effect lasting. Key words:Lumbar muscle strain;acupoint catgut embedment;fufangnanxing plaster 腰肌劳损是缘于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或者急性损伤后失治、 迁延不愈,导致局部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主要以腰部或腰骶部 酸胀感、疼痛感反复发作,或者是劳累后发作为表现,是临床 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上对比、观察穴位埋线与复方南星止痛膏 外贴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 瑞康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腰肌劳损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 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见表1: ・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的诊断依据: (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 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 骶肌一侧或两侧轻度压痛,腰骶部活动无明显障碍。(4)腰 椎x线摄片可无异常或呈不同程度退变。 【收稿日期】2017.06.05 【作者简介】覃梅 ̄(1990--),女,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蒙珊(197O一),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为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与 实.验研究。 一89.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1)年龄在18周岁以下、60周 岁以上者、妊娠期妇女。(2)合并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病 变者。(3)其他腰痛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 腰三横突综合症等。(4)无法配合治疗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肾俞(双)、大肠俞(双)、 阿是穴。配穴:根据临床辩证加减:肾虚腰痛加志室、太溪; 寒湿腰痛加关元、阴陵泉;湿热腰痛加曲池、阴陵泉;瘀血 腰痛加膈俞、血海。 操作:按照无菌操作规则,备好数根约lcm长的羊肠线、 一根注射器针头及与之相配的针芯,选好穴位消毒后,将针 芯套在针头内,用无菌镊子将剪好的羊肠线一根放入针头内, 线不得超出针头,右手持针,左手作押手,快速刺入皮下, 针头推至所需的深度后,左手向下推针芯的同时右手退出针 头,羊肠线则埋在穴位的软组织或肌层内,用干棉签按压针 孔片刻后结束。依次埋完所选穴位:操作时注意根据穴位所 在的部位选择适宜的角度、深度,切莫刺伤脏器。1周/次。 2.2对照组 外贴复方南星止痛膏(江苏康缘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批 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019)外贴局部疼痛处,最多选3 个部位,贴24小时/次,隔日1次,1周3次。 2.3疗程 两组均3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在疗程结 束后3个月随访其远期疗效。 3疗效观察 3.1腰部疼痛强度的评分标准(按BudzynskI 标准 分级) I级无疼痛为1分;II级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为2 分;III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为3分;IV级 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为4分;V级有疼痛,无法 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要,如 进食和排便等为5分;Ⅵ级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 息或卧床休息为6分。 3.2临床体征积分 (1)腰部活动度:活动正常0分;腰部活动略受限,2 分;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某一方面活动度在20度以下:4分。 (2)腰部压痛程度:无0分;轻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3)压痛点个数:1个1分:2个2分;三个3分;3个以上 4分。 一90 3.3疗效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疗效标准进 行评定。痊愈:腰痛基本消失,症候疗效指数≥90%;显效: 腰痛明显改善,症候疗效指数≥60%,<90%;有效:腰痛有 所改善,症候疗效指数≥30%,<60%;无效:腰痛无明显改 善,症候疗效指数<30%。症候疗效指数=(治疗前症候积分 和一治疗后症候积分和)/治疗前症候积分和x 100%。症候积 分即腰部疼痛积分与临床体征积分之和。 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 5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的症候积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的症候积分情况比较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P<O.01;与对照组比较P<O.05 由表1说明穴位埋线疗法和复方南星止痛膏外贴均能有 效治疗腰肌劳损,穴位埋线疗法比复方南星止痛膏外贴更能 显著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疼痛及活动度。 (2)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3、表4。 表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4(13 3) 14(36.7)8(26 6)4(13 3)86 6 照组 30 2(6 6) 6(2O) l5(50) 7(23 3) 76.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 近期有效率达86.6%,通过远期随访,疗效能持续稳定,没有 出现复发的现象。复方南星止痛膏外贴可以祛风除湿,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近期效果较好,但是停止使用后,部分腰 肌劳损患者会出现复发。穴位埋线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均较 对照组显著。 6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是腰部软组织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于长时间在不正当体位f3]下劳作或固 定姿势下久站久坐引起的腰部软组织的疲劳性损伤,或者是 急性创伤引起的肌纤维损伤致局部组织渗出、肿胀甚至出血 后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而造成『4】。受损的肌肉及其渗出物因人 体尚未未能及时吸收、消散,致局部血络堵塞,长期机化进 而出现纤维化,或形成黏连的疤痕组织,使腰部肌肉张力、 (下转第94页) [17】吴宇欢,王佳琦,段天煜.辨证分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2:126—127. [18]王建岳,全仁夫,裴静波,等.辨证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89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9:520. [19】陈静,张良,王文芝,等.中医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4O 例[J].河南中医,2015,8:1871.1872. [20】黄能培,莫韶确.圣愈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r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24.26. [21】娄彦红,柴巍巍.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5例[.『】. 中医研究,2008(1):45—46. 【22】徐孝麟.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06,1(4):43. [27]张红岩,杨涛,周晓柯.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O例fJ].河南中医,2013,12:2210.22l1. [28】赵明明,黄河,韦贵康,等.手法合三路烫疗药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12:6.7. [29】何宁.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烫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 效观察【J]_颈腰痛杂志,2006,4:314 315. [30】林汉凌,宋红梅,仲卫红,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 椎病效果的系统评价[J]冲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6:9017—9021. 【23]汤昌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探讨[J].中 医临床研究.2012,5:58.59. [24】李小勇.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颈椎病发病及其牵引治 疗的机理【J】.继续医学教育,2006,32:52.53. [25】李雪迎,王春明,殷秀珍,等.颈椎牵引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 析[J].中华理疗杂志,1999,6:29.32. [26】朱荣光,朱小俊.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 .[31】王艳国,郭秀琴,张琪,等.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 评价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499.503. [32]余惠爱,张志海.葛根汤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 例疗效评价【J]冲国医药导报,2010,l1:76.78. [33]陈博来,林定坤,孔畅,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Il盘床路径的 建立和初步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2Ol1,2:120.123. [34]于杰,朱立国,秦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标准的真实性 与可靠性评价[J】.颈腰痛杂志,2011,6:433-437. [35】盛锋,沈国权,孙武权,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 研制与考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6_4O. 中医研究,2013,l:47-49. (上接第90页) 柔软度变差,或者是由于炎症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刺激或压 迫附近的神经后从而引起腰部的疼痛、麻木甚至活动受限等 优势,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通过线体对穴位的刺激,使神 经与体液发挥一系列的调节作用,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促 进局部组织细胞的代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6 】,加速炎 症产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吸收,使肌肉柔软度、弹性提高,从 而缓解患者肌肉紧张痉挛的状态。本法用于治疗本病,具有 操作方便、疗效持久、稳定、费用低、无副作用等优点,而 且由于其治疗频率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症、状【 。 慢性腰肌劳损属于中医“腰痛、痹症”的范畴,多由劳 累、跌仆闪挫,伤及经脉、筋骨,又外感风、寒、湿,痹阻 经脉,经脉失养,筋骨失荣所致。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贯 脊属肾络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两经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且均走行于腰肌劳损的病灶部位; 《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 矣。”《诸病源候论・腰痛候》日:“劳伤肾气,经络既虚:…… 【参考文献】 [I】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M】.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4:84.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第二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8:263—264. 肾经血气相出腰痛”又日“夫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所以 腰部疾患与肾有着密切关系。治疗中选用肾俞,其一:肾俞 位于两侧腰肌上,且腰肌劳损查灶时多摸到有条索状、结节 状亦或有压痛反应,符合临床取穴原则中最基本的近治作用; 其二: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背俞穴主治相应脏腑 的病变,符合经筋病“以痛为俞”的原则。大肠俞位于腰肌 劳损病变处,符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效用,且 大肠俞可通利肠腑,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阿是穴可使“气 直达病所”疏通局部气血,达到祛瘀生新之效。诸穴合用, 行气导滞,活血化瘀,补肾温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是发挥了传统针灸理论的 [3】 樊莉,蒙昌荣,米建平.毫针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 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10):759-760. [4】 阎博华,罗建.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 药,2006,24(2):64-65. [5]施祀.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6】 温木生.试论穴位埋线疗法的综合性效应与治疗机理[[J】. 针灸学报,1991,8(4):7. [7]祁越,张淑英.穴位埋线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柱炎115例[[J]. 针灸l临床杂志,1996,13(3):36.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