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声像图的结果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7年10月第15卷第28期 ・临床研究・l65 1—0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声像图的结果分析 梁 萍 郭倩茹 努比亚・阿不力孜 热依汗・吐尼亚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超声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l目的观察及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声像图改变,评估常规超声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 一『盘床确诊颈部淋巴结结核109例,对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不同病理改变阶段中超声检 查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型、液化型和混合回声型3种不同类型。结论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特异性声 像图改变,操作便捷,无创,易接受,检出率高,能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关键词l超声诊断;淋巴结核;声像图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 7)28-0165-02 颈部淋巴结结核在肺外结核病例中占首位,占80%-90%。当机 体感染结核菌时,结核菌常沿淋巴管抵达淋巴结,当机体抵抗力低下 时可引起淋巴结结核,也可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或肺门淋巴结结 核,继发性肺结核经淋巴管播散至颈部淋巴结所致”]。病理常分为三 型:干酪型,增值型和混合型。据病理演变过程,颈部淋巴结结核可 分为4个阶段: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融合粘连,组织液化, 形成脓肿,窦道形成。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尤其以 年轻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部无痛性肿块,患者可有结 核菌中毒症状或以颈部包块肿大不适来就诊,超声为其首选检查口]。 通讯作者 现将我院2014年 ̄2016年3年来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或手术后病理 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 的超声表现,提高常规超声诊断该疾病的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4年 ̄2016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颈部淋巴 结结核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71 例,年龄14 6岁。 1.2方法:选用LGE9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 ̄5-12 MHz。患者采取 去枕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用“S+l”4步扫查法,取得理想 的扫查结果。 1.3观察指标:①二维超声声像图观察: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形 组患者较为清醒,意识水平恢复更好(P<O.05)。 不良反应率2.20%,芬太尼组5.49%,可见地佐辛组对患者的刺激反应 2.3组向不良反应比较:用药期间,地佐辛组2例2.2%不良反应患者(表 现为躁动),芬太尼组5例5.49%不良反应患者(1例呼吸抑制,l例呕 较少,危害程度较低 <0.05)。地佐辛在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应 用效果显著区别于芬太尼,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用的麻醉术后镇静药 物。综上所述,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方法的患者可在手术结束0.5h静脉 滴注地佐辛注射液,以此预防麻醉术后苏醒期的躁动症状。地佐辛具 有缓解疼痛效果好,帮助患者较快恢复清醒的认知,对机体不良反应 较小的诸多优势,是临床麻醉术后起到镇静作用的良好药物。 参考文献 [1]靳红绪,王忠义,张同军,等.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 吐.3例躁动),地佐辛组不良反应隋形较芬太尼组轻(尸<O.05)。 3讨论 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产生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有很多,医学界普 遍认为是气管刺激和疼痛造成的,瑞芬太尼用药结束后,患者认知水 平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其血液浓度迅速降低,麻醉效果迅速消失, 切El的疼痛往往令其难以忍受,因而躁动不安 】。所以,如何在瑞芬 太尼麻醉效果缓解以前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是医学界一直研究的课 题。目前我院多用芬太尼或地佐辛作为麻醉术后镇静药物,二者皆为 阿片类受体激动剂,表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芬太尼具有起效快,药 后诱发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88-90. [2】陆惠元,范晓琳,赵辉,等.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高位胸段硬膜 外阻滞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 保健杂志,2015,18(6):618-621. 效时间短的特点,而地佐辛的应用却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本研究回顾 性择取两种用药方式的资料,分为人数、病情基本相等的两组,经统 [3】赵其宏,张颖,梅枚’等.地佐辛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食管 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4]。Bhuvaneswari v,Wig J,Mathew PJ,et a1.Post-operative pain and analgesic requirements after paravertebral block for mast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计发现,地佐辛组通过VRS患者自述感觉评比,该组患者疼痛的感觉 缓懈程度较芬太尼组更为有效(P<0.05),这或许与地佐辛对u受体 有一定拮抗功能,降低了瑞芬太尼疼痛敏化的不良反应,放松了患者 肌肉、神经的痉挛,缓解了患者体感的不适。经过Ramsay意识评分, 两组均为出现严重嗜睡症状,组间相比,地佐辛组患者的清醒恢复水 平较芬太尼组更具优势(P<0.05),地佐辛组清醒水平维持在理想 范围(3 ̄4级)的患者较芬太尼组更多一些,尝试病理学剖析,推断 地佐辛有降低痛觉效应感受器敏化程度的结论,因此稳固了痛阈,减 免了瑞芬太尼对痛觉过敏的反应,改善了周围中枢神经疼痛刺激的反 bupivacaine and fetanyln[J].Indian J Anaesth,20t2,56(1):34-39. [5]张燕,赵世娣,程晓红,等.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在预防 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中的应用[J].1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O6):30-32. [6]梁秀生,龚建平,黄志明,等.地佐辛用于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 麻醉下老年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拔管期安全性研究[J]冲 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155-156. 应,对中枢神经发挥了镇静作用,对促进患者疼痛功能的调控有积极 意义,使患者维持在较清醒的意识水平。在不良反应方面,地佐辛组 66・临床研究・ 态、纵横比(L/S)、边界及内部 声,加压探头观察有尢内容物流 October 201 7.Vo1.1 5.No.28睡m皿翼髓匾跚圈哑 动;②彩色多普勒趔声观察:血流分布特点(边缘型、中央型、混合 型及无 流等);③频谱多普勒超声观察:采』"频谱多普勒测量淋巴 结门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1)等。 2结果 2 1病变部位分析:109例颈部淋巴牡-I ̄-牡N核患者中40例为双侧颁部发病, 33例为右侧颈部病变,36俐为左侧领部病变。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多发 (Ⅱ、Ⅲ、Ⅳ区),锁骨上窝及颈Fix_.少 ,耳后及颌卜亦多见。 2.2病变淋巴结数目、形态、火小:109例病例均为多发,由数个至数 十个不等,形态为散在,散在并融合,液化或液化俞许窦道形成,多 为类圆形及圆形,最人者形态失常 易测量,最小者4 iT1111×3 mm, 纵横比(L/S)<2者多见,>2耆少 。 图3颈邵淋巴结结核,混合回声改变 侧或双侧预部无痛性肿块,以胸锁乳突肌周围为好发部位,触诊时可 触及 硬 t- ̄ H-活动度差,发生液化形成fl农肿时刚有波动感,颈部皮 肤-叮有红、肿、热、痛,当有窦道形成时,皮肤表面可见窦道El,有 时f『脓性ff{f体分泌。本组病例109俐包含J 淋巴结核病理演变过程的 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痫变早期,为 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增生,形成 2.3内部回声:根槲淋巴结结核的小同病理阶段l口f分为三型: 2.3.1低rⅡl声型:为犒变较}f】.期,主要是观为淋巴结形态爨夺如常或 为类圆形,边界清楚,皮质回声尚均匀,髓质回声可见,淋巴门多可 显示。随着病情发展,皮质增厚,【n】声减低,髓质消失或虽存在但细 窄或呈偏心分布,淋巴¨不能显示,后瘸变进一步发展使皮质浸润及 结核性肉芽肿,病灶主要有卜皮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超声表现为低 回声型,轻者淋巴结边界,轮廓较清晰,皮髓界限尚清,随着病变发 展,皮髓界限不清甚至消失,淋巴门不能显示。第二阶段为淋巴结千 酪样坏死物喷形成期,其中心为无结构的:r酪样坏死,边缘有淋巴细 胞,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及纤维组织构成。第三阶段为淋巴结包 膜破坏,互相融合并与周围结外组织粘连,活动受限。二三阶段的超 声表现为液化型,无[日]声多见于淋巴结中央,原因可能为髓质淋巴蜜 较皮质淋巴窦更为宽大,含有数量更多的臣噬细胞,导致结核菌进入 淋巴结后更多的聚集在中央区的髓质,髓质结构首先被破坏而发生液 化坏死。淋巴结巾央无川声伴边缘环状低 声是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 表现之一,环状低回声是一层结核性肉芽肿.由增值的上皮细胞、朗 髓质淋巴窦结构遭到破坏,淋巴结内结构杂乱,无法辨认皮髓质及淋 巴门。淋巴门出町见血流信号,Vmax(15.4±9.4)cm/s,RI(O.58士 0.89),见图l。 罕旺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多个十H邻淋巴结包膜破坏形成融 合。第吣阶段为淋巴结内千酪样坏死、组织液化,形成结核脓肿,可 致皮肤破溃产生窦道,本阶段的超声表现为混合型,淋巴结内发_乍 图1颈邵淋巴结结核低回声改变 酪样坏死和纤维化是形成高回声的病理基础,若痫程进一步发展高回 声后期可形成强…声的钙化灶,钙化灶具有多样性,多呈点状,片 状,弧形或团状,当淋巴结内干酪样及坏死物经包膜破损处侵至周围 软组织时,形成淋巴结周围结核性脓肿,超声表现为病灶处可 透声 差的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探头加压可见脓肿 形态改变,内容物有移动现象,脓肿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当脓肿穿透 皮肤后可形成寞道,窦道形态多样,以条状低回声多见。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具有其特异性改变,病变常为单侧或双 侧多发,早串珠样改变,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多见,可出现液化坏死融 合,粗大钙化,部分形成窦道,皮肤破溃,有时一个病例同时出现几 个病程期的改变,血流信号大多不丰富,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 进行细胞学检查确诊 I。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可起到协助诊断,常规 二维超声检查仍然是基础。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明确I 用常规超声 2.3.2液化型:淋巴结结核出现无同声区,无In]声常首先出现在淋巴 结中央区域,单发或多发,形态可不规则,范闻人小不一,后期地『翻 扩大或可相互融合,无回声内有时可见点状絮状等回声或强回声探头 加压可见移动现象,中央无血流信号,周边可见少 血流信号Vmax (】4.4±8.4)cmls,RI(0.45±O.80),见图2。 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操作便捷,对患者无创伤,可定期检查评 估痫灶演变过程,病变检出率较高等优点,在I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图2颈郡淋巴结结核液化融合,寞道形成 价值,可作为临床检查肾结核中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I】张莹,杨高怡-于天琢,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腮腺结核的应 用价值….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80・281. 【2】于秀云.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 10(2):78—79. 2_3.3混介型:淋巴结形态失常,不挑01I】,与周围组织粘连,内部回声 极不均匀,可见无回声、条索状及片状中高l口J声、团状较粗增强回声及 细密光点充填.后方可见声影,部分病例可见条状低回声窦道与体表相 同。病变多无血流信号。部分病例可见出观三种类型同时仔在,见图3。 3讨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4U'I"-,尤其以年轻女性多见,患 者可有结核菌中毒症状或以颈部包块肿大不适来就诊,主要表现为单 【3】张建芬,陈晓丽.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J】.临床8市科杂志, 201 1.16(3):481。4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