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7期 均来自牧区,肝包囊虫囊肿均位于右肝。 1.2临床表现:患者多以急腹症为其特点,以阵发性上腹部剧 烈疼痛、腹胀并伴有寒战高热黄疸为主要症状,T≥39 ̄C;P> 100次/分;BP50—90mm ̄,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右上腹压痛、 肌紧张,反跳痛明显,莫非氏征阳性,肝脏肿大,明显触痛和叩 击痛,术前血WBC(15—20)×lO9/L、总胆红素50---98umol/L、直 接胆红素35--70umol/L;、GI u、ARP>475u、尿胆原(+ 45 的首选辅助检查之一,可探及肝脏及胆管内的膜状、絮状团块 回声,并可见胆总管、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脏增大,包囊肿塌 陷,囊液减少,有条件行CI'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3.3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治疗,包括术前抗感染、休克 等,胆总管包虫病的病理基础与急性重症胆管炎相同,来势凶 猛。即胆道内高压持续存在,大量类毒素及脓性胆汁通过毛细 胆管逆性流入血液循环等,致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外科 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治疗关键是解除胆道梗阻,取净 胆道内的包虫内囊、子囊和碎屑、脓液。手术要点:一是进腹后 探查胆总管并切开减压,有利于病人减轻中毒症状;二是打开 肝脏包虫囊肿囊腔,清除内囊、子囊、囊皮、碎屑,用无水乙醇杀 灭头节;三是清除胆总管包虫内囊碎片后可用胆总管小号探针 顺胆总管向上插入了解是否与包虫囊腔相通,从而找到囊腔与 胆管的破口处,应尽可能的用可吸收线将破口修补;四是术中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常规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从原胆管切口内 +)、尿胆红素(+++)。入院首选B超检查显示肝脏囊性占 位,最大者15×15×15CM,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探 及絮状团块回声,casoni实验(+++)。 2治疗方法及结果 2.1治疗方法:本组16例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 术,其中6例急诊手术,1O例择期手术,均经腹探查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参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原则,手术中见胆 总管直径2—4cm,平均(3em),进腹后首先切开胆总管减压取尽 其内的包虫内囊、子囊及碎屑、脓液,用0.5%甲硝唑注射液冲 洗胆总管后放置大号T型管,行胆总管引流术,同时行肝包囊 内囊穿刺及内囊摘除术。 2.2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治愈,住院 时间为20—35天,平均25天。 3讨论 置T型引流管并缝合;五是肝包虫囊腔则予以内囊摘除并行常 规处理后内囊置入乳胶引流管引流L3 J,术中关键是预防囊液外 逸造成腹腔污染致包囊虫再种植及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3.4关于胆总管与囊腔引流问题:①胆总管引流拨管时间以 病人全身情况好转、体温正常、黄疸消退、食量增加、胆汁澄清、 夹管3—5天,无不适反应,经T型管注入造影剂,确认肝内、外 胆管通畅无阻者考虑拨管;②包囊虫囊腔引流4周左右B超证 3.1肝包虫囊肿破人胆管的机理:肝棘球蚴病在生长过程中 刺激肝组织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外囊,若外囊中包含有肝胆管, 随着囊肿的增大对相邻胆管产生的压迫,可使胆管壁因缺血而 发生坏死_】J,部分内囊壁随囊内压力增高突出胆管,并在胆汁 的作用下发生破溃,有子囊的肝包虫囊壁破裂后大量的棘球幼 虫、碎屑及子囊被排入胆管可发生梗阻,胆系由于被棘球幼病 实囊腔明显缩小、无积液,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方可拨管。 综上,关于本病诊断目前并不难,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抗 感染、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加强营养支持(即TPN),将 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子囊及碎屑堵塞而明显扩张,部分病例在此基础上发生胆系及 棘球蚴病囊内感染 J。 3.2诊断:胆总管包虫病破入并发胆道感染,该病常见于包虫病 流行地区,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具有腹痛、黄疸、发热、肝脏包 [1]吴新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37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 志,1997,35(5):279—280. [2]龚瑞.肝棘球蚴虫病破入肝管C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 志,2003,37(4):344—346. 块,应考虑肝包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可能,发病年龄无特异性。 本病的的诊断首先要明确病变的性质是否是包虫病,结合流行 病史、体征、B超、casoni试验阳性,B超被认为是诊断肝包虫病 [3]降措.肝包囊虫病112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29(4):352. 伤科治疗急性腰扭伤加针刺“外劳宫穴”“外关穴”28例临床观察 陈锡铭 关键词:腰扭伤;针刺;外劳宫穴;外关穴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r79(2o10)o7—0045—02 近3年来,急性腰扭伤,除伤科常规治疗外,采用了针刺双 侧“外劳宫穴”“外关穴”“人中穴”配“阿是穴”治疗。通过28例 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一2009年28例急性腰扭伤,均为中医 骨伤科门诊病例,伤后1—5小时l8例,伤后1天5例,2天4 例,3天1例,男25例,女3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5O岁, 20岁1例,2o一3O岁4例,30—4o岁17例,40—50岁6例,28例 临床观察均为急性腰扭伤。 1.2治疗方法:穴位:“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0年3月2日收稿 内蒙古中医药 “外劳宫穴”是第三四掌骨中段,两骨之间;“人中穴”两鼻孔鼻 病人被搀扶而来。检查:双侧腰部肌肉僵直、痉挛,CT检查,无 异常发现,B超检查无肾结石,舌质淡,苔薄脉弘紧,证属经筋扭 结,脉络阻滞,急病首取“阿是穴”,患者俯卧床上,常规消毒进 顺沟中部;“阿是穴”是腰部扭伤范围,疼痛最明显处。具体操 作:病人俯卧床上,常规消毒,针刺“阿是穴”使针感酸麻,腿上 下扩散,甚至超出病痛范围,稍留针10分钟左右,2分钟行针一 次,剧烈疼痛缓解后出针。病人坐位姿势,双手放在膝盖上,常 规消毒,针刺双侧“外关穴”“外劳宫穴”,用1寸针刺“人中穴”, 留针15—25分钟左右,每5分钟加强针感行针1次,同时嘱咐 病人保持原针刺姿势,腰部先作前后弯曲活动,后作转侧腰部 活动,1天针刺1次,其它按照伤科常规治疗。 1.3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大 针,患者即行针感,超出疼痛范围,有胀麻酸感为宜,留针1O一 15分钟,每3分钟行针1次,腰部筋痉挛缓解后,嘱患者坐位姿 势,双手放在膝盖上,常规消毒,针刺“外关穴”、“外劳宫穴”、 “人中穴”,留针15—25分钟左右,每5分钟行针1次,嘱病人保 持针刺姿势,前倾后仰,然后左右转动,取针后,病人不用搀扶, 自己能行走,第2天复诊,病人自述可以不用搀扶,自己能上下 床,能翻身,但稍活动到某个方位,有疼痛感。3日复诊症状基 本消失,步如正常,腰部弯曲伸直,有明显感觉胀痛不适。7日 减、功能改善;有效: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治疗7天后,症 状和体征稍有改善或无明显变化。 2结果 后电话随访,病人已恢复正常,但腰部弯曲负重还有点不适。 4体会 根据上述标准28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3例,病程治疗3 次9例,4次7例,5次7例,6次3例,7次2例。 3典型病例 于某,男,37岁,木工,弯腰双手抬木头上电锯,突然出现腰 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动则加剧,双手扶物缓解,伤后1小时, 急性腰扭伤病人必须了解患者病史和受伤姿势,有无长期 腰痛病史,B超排除肾上有无结石,经过x线影片、or检查、核 磁检查、排除腰椎骨质增生,经过上方检查,才能决定是否是急 性腰扭伤,做针刺前必须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防止晕针。 门诊,l,JL输液要点探析 马彩云 关键词:门诊;小儿输液 中国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07—0046—01 应加强巡视,亲切地和zl,AL打招呼,询问补液过程中有无 不适,观察输液处有无肿胀和渗漏,护理人员应打好坚实的理 论基础,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于患)Lll,液 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和问题,自己掌握的耐心解释,而对于由于 病情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应有敏锐的职业警觉,立即和医生联 系,迅速据医嘱予以处理。而小儿提出的其他需求,应友好地 予以满足。巡视过程中应准确记录补液换液时间,发现的问题 及处理措施,并签全名。补液结束后,应交代休息片刻后方可 离开,下次输液需要带齐病历及药物,有不适及时随诊。 4避免院内感染 门诊量大的小儿门诊输液,存在着工作量大、静脉穿刺难、 易反复、小儿易哭闹、病情变化快、发展迅猛等难题,这就需要 门诊护士在具备良好技术,及时给予,'hAL心理抚慰的同时,及 时巡视,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以减少护理纠纷,杜绝安全隐 患,现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作如下阐述。 1/J',J1.,l,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把患儿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以温和的语 言,可亲的面部表情,拉近与,'bJL之间的距离。以小儿身旁的 已顺利补液的同龄小病友做示范,鼓励 ̄J,JD以勇敢的心态面 对,取得小儿内心的合作,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不是一味 地迁就孩子或者粗暴地漫骂,训斥,而是信任和鼓励,两方面的 紧密结合有利于为顺利静脉穿刺打下夯实基础。 2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患病d,JL自身抵抗力下降,输液前应嘱,,FJL洗手,输液室 内安装循环风消毒机,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座椅每天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1次,地面用500g/L消毒液浸湿拖把 小儿活泼好动,为此护理人员在选取静脉时,应选择走向 直、容易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免腕部,靠近关节的部位;以敏捷 的动作、熟练的操作、稳定的心态,争取一针见血,保证穿刺的 成功率,对于小儿的配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于一针 未成功,面对家长的质疑时,应及时自我调节,避免不必要的思 维信息干扰,摒弃杂念,力争成功穿刺。静脉穿刺处应以夹板 于上下缘加以固定,告诉孩子不要随意乱动,严格调节滴速,嘱 咐家长和小儿不要随意调节。 3及时巡视 拖两次,止血带做到1人1根,随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无病 人时开窗通风,杜绝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5备好急救药物 小儿病情变化快,发展迅猛,易反复;应备好急救药物,定 点放置,定人管哩,定时核对,用后及时补齐。 6健康宣教 在护理治疗工作的同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合理的健康宣 教,告知家长平常合理地安排小儿的日常生活,起居有常,适量 运动,适时增减被服,以期增强自身体质。 *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急诊输液室(225500) 2010年2月15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