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策略探析甘彩红(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甘肃兰州)摘要:班级授课制虽然可以保证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的知识传授,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但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而“情智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够把学生的情感潜能
与智慧潜能发掘出来,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策略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于老师的“讲”,而把学生的 励学生发表见解,老师再进行点拨,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深入文本,
“学”和“思”置于忽略的地位,语文教学的流程以讲教案为主,学 加深了理解。生也只是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完成了识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
二、语文老师要利用好“冲突”,在语文课堂上“情智”交融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情智课堂”应运而生,它很好地解决了传统 语文教学中的“冲突”指含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可利用学生在
课堂中的不足。情智课堂要求老师发挥自身的“情智”,使课堂焕 阅读中的“冲突”为“点”来引发全文的“面”,做到在文本中善于发
发新智慧火焰.引导学生表现自我、舒展个性、放飞心灵。小学语文 现“冲突”,并能利用好\"冲突”。老师只有在情智课堂上运用策略,才能培养出情智交融的学生。1. 语文情智课堂中老师要能够发现冲突一、语文老师要立足学生引导学生质疑,开启智慧之门冲突在文本内容中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存在方式,语文情智课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便教有疑”,陶行 堂中老师要能够巧妙地发现冲突,并能运用冲突,从而取得良好
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很明显这些教育家都重视 的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读懂了冲突就意味读懂了文本的内涵。学习中的质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更显得重要,有了问的过
比如学习《二泉映月》一文时,老师可处理好这一个关键性的
程,不仅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还会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冲突:中秋之夜,阿炳在少年时和长大后在泉水边听到的声音为 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要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只是 什么和父亲所说的不同呢?学生在这一“问”之下,通过细读文本
简单记住标准答案。很快能找岀答案并得出自己的理解,因为人生际遇的变化和身世
1. 语文情智课堂要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不同,都蕴含在乐曲之中。通过这一“问”把全文串连起来,起到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一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个重视提问的母亲,小学放学回家后母亲总会问他“今天有没有
2. 语文情智课堂中老师要能引发学生的情智冲突提出一个好问题? ”而不是问他“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样,漫画家
语文老师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善于解读文本,能够发现文本
几米在小时看到书中画的画,他不仅观察绘画的美.还会自问画 中的冲突.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智冲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走进 家为什么这样画,正因为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他获得了许多有用 文本。语文情智课堂中教学中,高明的老师一般会通过一个或几
的知识。在学习中有效发问,动手实践,对每位学生的个体思维具 个关键冲突性问题来统领全文,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自然会
有极大的挑战性。小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中,一个 沿着老师的问题思路探索答案,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收获远大于
只要现成的白菜.一个却要白菜的种子,都是同样的道理。学习也 老师所教的内容。是如此,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学生的思维却时时
比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老师要发现“和”是关键,是全文
掉线.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开动思考,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 的文眼,廉蔺二人从“和”到不“和”再到“和”,主要原因是廉颇不
以情智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换一种教学方式, 服蔺相如,于是二人产生了矛盾,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蔺
转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个性.让他们主动思考,提出有价值和深 相如真是“凭口舌之劳”吗?然后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质疑进而释
度的问题,让学生会思索会提炼自己的观点,把他们的注意力集 疑,从而理解文本的内涵,总结出两人的可贵品质。中到语文课堂上。总之,成功的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用智慧营造出的
2. 语文情智课堂要培养学生会提问学习氛围,老师要以宽容心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灵自由奔放的空
小学语文情智课堂中,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鼓 间,鼓励学生进行主体性、个性化的解读。把语文课堂变成师生对
励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说明学生已经走 话的场所,在对话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间情智交
进了文本当中,吃透了文本内容。学生只有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在 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思考中阅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落花生》一文
参考文献:时.作者是以“花生”为行文线索.依据“种、收、吃、议”的顺序行
[1] 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文.从一件小事情总结出做人的道理.即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 社,2006.做只图表面好看却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文章的前一部分是叙述.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
后一部分是议论,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接受了这一道理。老师 教育出版社,2004.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发现隐藏其中的问题,然后鼓
•编辑杜元元-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