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王丽芳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作为文化载体的艺术设计,也顺应时代步伐,形成了具有“中国风”的设计风格。创意产业的革新创新,必定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艺术院校。艺术院校应在艺术设计课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重视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授学生专业技巧的同时,使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虽然从目前的形势看,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与推进还在不断摸索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应对和解决,但是,从目前大量涌现的中国设计风格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始涉及和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必将为我们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艺术设计融合在现代教育面临全新挑战的时代,作为中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导入。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他们将来从事创意产业时可以传承、运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振兴民族特色设计创意产业。形成了全新的中式设计风格,对传统文化的再创作,可以让传统文化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传统对于文化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传达了人们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而艺术设计则是各种文化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借鉴、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一、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关系1.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发展基础与根源现在,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采用西方设计教育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挖掘与深入探索这些文化瑰宝是师生进行创意设计的良好素材和表现形式,也是其能够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与保障。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的典范有很多,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将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与现代建筑的极简美学融合,从其设计作品中能看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如果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必将在世界艺术之林创造出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设计体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说明艺术设计的基础和根源是传统文化。2.艺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艺术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媒介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领域,能够形成全新的中国式设计美学体系,为艺术设计学科带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如故宫文创系列产品的设计,就吸收了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设计作品。又如,一些国产化妆品牌的颐和园系列、西湖系列包装等,极具传统文化特色。从这些设计案例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国艺术设计市场已经二、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1.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人们世代探索创新、努力实践,流传下来的优良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我国能运用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十分丰富。如传统的纹饰(吉祥图案)、传统节日和节气、神话中的艺术形象等,都可以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元素。此外,传统文化元素中共有的艺术特征,包含线条的粗细浓淡、构图设计的形式美感、画面造型的节奏韵律等,也都可以运用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2.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近年来,艺术设计作品开始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促使中国设计界形成了以“中国风”为代表的设计风格。因此,中国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相关课程也逐渐开始出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首先,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应用较多的是传统装饰图案。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纹饰作品有很多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设计,如太极八卦纹、“万”字纹、祥云纹、蝙蝠纹等。这些纹饰既包含美学形式的运用,又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趣味。又如,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诗、词、歌、赋,都是古代贤人培养人格、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把这些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专业100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课程,能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拓展教学知识的外延,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不仅可以在学生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让他们一生受益。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艺术设计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他们习惯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创作,学会欣赏中国纹饰的美。如,青花瓷具有蓝白相间的独特色彩,水墨中的黑白晕染独具韵味。教师要让学生在设计思考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特色,取其精髓,在表现形式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进而提升审美品位。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但是,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也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直接带来学生设计思维模式的转变,而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和时间。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学领域还没有广泛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应共同学习,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体制和模式,从而达到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的目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多样性,使它可以与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结合,如基础的设计构成课程、核心的设计专业课程等。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引用真、善、美的传统文化,去粗取精。生硬的结合只会带来没有灵魂的设计作品,因此,筛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学习内容尤其重要。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学生的设计作品带有中国元素,但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作品在设计理念上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筛选过程中要谨慎、细致。此外,部分院校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模式转变得不够彻底,导致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度有限。高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带来了设计教学的差异性。只有改革和推广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学习传统文化。当前,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中只有西方绘画理论和素描色彩,而没有针对传统中国绘画的系统教学,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思考。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育过程的策略与存在的问题1.重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教学,单纯地在教学环节中举一个例子、强调教材重点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强调的是实用性、严谨性,而艺术则是文化性的体现,传统艺术元素就是最好的艺术表达语言之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好这一表现语言,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另外,选择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课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也能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良好的选材可以让传统文化元素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和教师都记忆深刻,让整个教学“活”起来。因此,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并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实例,也不是生搬一些传统纹饰让学生设计,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引导他们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作。2.重视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转变设计理念,教师应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自己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授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寻找可以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寻求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平衡点。如,将茶叶、糕点等的产品包装设计与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设计效果与销售效果。在指导学生设计这类作品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两个设计思路:一个是可以结合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元素,一个是可以用水彩手绘的形式与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结合画出装饰图案。敦煌壁画最有代表性的是飞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提炼经典元素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方向,自发地寻找资料,积极地完成设计作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水墨画中的黑白、疏密、浓淡、虚实等艺术表现形式,将产品设计与“中国风”结合。无论是浓郁、绚丽的敦煌飞天图案,还是水墨丹青的素雅风格,都可以很好地融入茶叶包装设计。3.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倡艺术设计要体现“匠人精神”,艺术设计类院校及广大专业教师要明白发扬传结语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融入,为艺术设计创意提供了设计源泉,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促使传统文化更加国际化、时尚化,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风”。传统文化的元素十分丰富,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筛选和提炼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这样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独特的原创设计风格,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虽然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还不具备普遍性,但其已经逐渐引起艺术设计类专业院校的重视。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能形成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中国创意产业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人才,让艺术设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最佳媒介之一。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三五”第二期科研项目“基于传统文化元素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发”;批准立项号:1350201006。(作者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辑王雨晴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