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厂区布局及设备选型研究
摘要:混凝土搅拌站在工程布局与设备选型上,都需要结合场区实际来详细构建,尤其是生产线设备选型中应该体现节能、绿色、环保理念,促进整个区域规划的科学合理。本文将从混凝土搅拌站运作实际出发,探讨其规划布局与设备选型策略。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线布置;定位;设备选型;控制系统
混凝土搅拌站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如何从场区规划与布局上体现环保、节能、绿色理念,更好的减少尘土、噪声污染,都需要从区位实际来合理规划与布局,提升生产线系统的合理规范与高效。
1.场区规划与布局要求
混凝土搅拌站设备相对加多,在建设中如果缺乏科学规划,往往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场区规划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的独立发布,从空间的独立性上来降低噪音和尘土污染,营造绿色、环保的场区环境;二是对生产线及相关材料的布局,主要从生产设备的购置、生产区域的设定,以及市场原材料的仓储管理;三是对相应配套设备的布置,如地磅的设置、加油机的划定,洗车场的规划,变配电间的布置等。在规划上重点对生产线各设备及实施的合理布局,如对于搅拌站企业生产能力的预见,要结合前期业务及资金状况,从生产线设备的装配,运输车辆的添置,以及场地区域的集约化管理上,做到有节有度。在年生产能力上,可以采用双条线配置方式,根据生产稳定性来装配配套设备及车辆。同时,双线模式还有助于优化拌车排序,减少塞车或场地限制。生产线规划与场区道路规划相统一,要保障道路畅通,没有断头路,尤其是在搅拌楼左右及前后区域规划上,确保粉料车与运输车的规范有序。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材料仓储管理是场区规划的重点,结合搅拌站生产能力,从料仓的规模及布局上,一要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二要避免能源紧缺带来的各类成本加剧;三要从用工及薪资福利上保障企业用工状况。对于地仓式设计,利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来构筑,既可以划分为地上高料仓,又可以设置地下料仓,在应用实施中,混凝土结构不够“环保”,对于地下料仓的配套设备及输送机械技术要求较高,设计不科学不仅影响效率,还增加人工成本。对于周边其他配套设备来说,如地磅在布置时,可以选择地上或地下式,地上式有助于保护称重传感器,能够较好的清理灰尘及垃圾;不足是因司机掌控能力而致车辆侧翻问题。对于加油机的设置,要从车辆更替及排序上,多设置在门口附近,便于管理与查问。洗车场地在设置上应该考虑到废水的回收与利用,位置不能距离主楼太远,要从车位上便于多车同时清洗。对于变压配电间的设置,多以场区主楼附近为主,对通风及散热条件要求较高。对修理车间结合企业实际,远离原材料堆料场,以避免环境对维修空间的影响。
2.生产线设备选型及探讨
在混凝土搅拌站建设中,对于设备品牌的选择至关重要。有些设备性能稳定,而价格普遍较高,因此在选型上应该把握性价比要求。对于搅拌站主机的选型,市场上多有德国BHS或日本KYC搅拌机,对于国内品牌主机,其关键部件如润滑系统、减速箱、液压机构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问题。对于皮带输送机的选型上,要结合皮带输送量的多少,从皮带角度的调控,输送机长度的设定,电机功率的配套上进行综合分析。通常输送角度太大时,维修不方便,宜选角度为18℃,为防范物料跑偏,对托辊夹角的设定也很重要,通常选择25℃-35℃;对于驱动装置,如轴装式减速箱、电滚筒等,要从拆装便捷性,维修人性化上来选择。对于场区计量系统的配置,结合生产能力,选择由上海WAM品牌(蝶阀、螺旋机)、济南杰菲特(气动元件)和托利多(传感器)产品比较多。需要强调的是,螺旋机出口处设蝶阀控制较好,既能够减少计量误差,还能够防止粉料流动,有效降低正负压对螺旋管中粉料的影响。对于空压机的选择,多从操作界面预警与提示,低噪声,无振动等条件来选择,如巨霸、英格索兰、阿特拉斯等。对于除尘装置的选型,传统多以V2 仓顶收尘机(上海 WAM)为多,而散装粉料车的空压机对除尘效果影响较大,而采用脉冲式布袋除尘装置,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便于更换和维护。
搅拌站设备控制系统关系到整个场区设备的有效运行,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更需要从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上,利用生产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改进设备管理。常用的控制系统有工控机(研华),HP服务器,工控编程系统在设计与操作上更具灵活性。一是要具有故障查询功能,能够针对生产需要和实际,对相关故障进行准确显示;二是要提升计量精度,尤其是具有落差自动修正、补偿,计量超时提示等功能;三是对于生产环节的联锁,如对于搅拌车号与放料开关建立关联,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四是对生产数据能够进行实时、准确的记录,尤其是在生产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对比盘存上,应该能够结合级配方案来掌握混凝土的质量;能够便于从软件记录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查证。
3.结语
混凝土搅拌站场区规划与设备选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运行效率。因此,在规划与布局上,应该从生产线搅拌能力上,与企业业务及资金投入等统筹兼顾,避免生产线设备再造或场地受限而影响生产,增加额外的技改投入。另外,针对当前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对搅拌站软环境的优化也至关重要,如人事档案管理、混凝土质量控制、生产成本分析、设备后勤保障等环节,也需要从协同中来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董子甲.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战略规划研究[D]. 河南大学 2012.
[2]莫少政.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研究[D]. 广西大学 2012.
[3] 赵胜斌,孙小蕾.浅析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及其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