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印制电路板去耦电容摆放位置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印制电路信息 2019 No.6

设计/CAM Design/CAM

印制电路板去耦电容摆放位置分析

宋晓锋    

(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李德恒

(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 文章对PCB空间有限情况下,去耦电容的摆放位置设计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

验证。结果表明,在无法保证去耦电容都拥有过孔的情况下,将去耦电容分别放置于不同层面,将优于将其放置于同一层面。关键词 电源完整性;去耦电容;目标阻抗;仿真

中图分类号:T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96(2019)06-0003-03

Decoupling capacitor placement analysis of PCB

Song Xiaofeng Li Dehe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coupling capacitor placement design schem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which have limited PCB spa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placing the decoupling capacitor within the different layer is better than the same layer, if decoupling capacitor have not enough vias.Key words Power Integrity; Decoupling Capacitor; Target Impedance; Simulation

0 引言

开关电源为服务器和存储电路板设计中的常用电路,为了降低电路中电源噪声,在用电芯片端会加入去耦电容。理想情况下,去耦电容要尽量靠近芯片放置,且要与芯片用电PIN放在同一层面,以保证去耦效果。随着芯片引脚设计越来越密集,信号走线越来越多,放置去耦电容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出合理的去耦电容放置位置,变得尤为重要。

能的角度和阻抗的角度。从储能的观点来看,当负载需要瞬间的一个大电流时,开关电源无法满足瞬间的电流需求,这时负载电压就会有一个跌落,而如果电路中加有电容,电容储存的电荷则可以在此时快速供给负载芯片,从而避免了负载电压大的波动。从阻抗的角度来说,从负载芯片端看,将开关电源模块及其电容等效为一个阻抗值Z,其计算公式见公式(1),要保证负载电流变化时负载电压的波动在允许的范围内,就要设计合理的阻抗Z,一般情况下,Z的数值越小越好。

Z 'V/'I …………式(1)

1 电容去耦理论

1.1 电容去耦原理

电容去耦的原理,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1],储

-3-

1.2 PCB寄生电感

一般寄生电感的计算为单纯的平面或导体寄生电感,但是对于PCB来说,电源平面附近总有

设计/CAM Design/CAM

地平面存在,其电感的计算为电源与地的回路电感,根据[2]可知,其计算公式为式(2)。

Len pH…………式(2)Lloop 32h w

印制电路信息 2019 No.6

含自身的寄生电感,还包含PCB寄生电感、过孔的寄生电感等,实际分析电容的去耦效果时,以上寄生电感都要予以考虑。

其中,Lloop表示回路电感,h表示电源面与地的距离(单位为mil),Len和w分别表示平面长度和宽度(单位为in)。

2 去耦电容摆放位置分析

1.1 设计方案1分析

如图2所示为Layout设计方案1,其中箭头所示为电源传输路径的方向,1、2、3、4为去耦电容,5为电容的电源孔,6为电容的地孔。因负载芯片端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电容,所以去耦电容1、2、3、4放到了传输路径的中间位置,并遵循传统设计规则,电容都放在了与芯片相同的层面TOP层。因此处高速线密集,只有在5和6的位置有打过孔的空间。

1.3 过孔寄生电感

去耦电容的焊盘附近都会有过孔的存在,过孔也存在寄生电感,其会减弱去耦电容的作用,根据

[3]

可知,过孔寄生电感的计算公式为式(3)。

4hLvia 5.08h[ln󰀞1]󰀃nH………式(3)

d

其中,Lvia为过孔寄生电感,h为过孔长度,d为过孔直径,单位为in。

1.4 电容等效模型

电容的模型可以用S参数,高阶等效模型,RLC等效模型等形式,在实际的应该中经常使用由串联等效电阻ESR、串联等效电感ESL、电容组成的RLC模型。根据RLC模型画出电容的阻抗曲线(如图1)。

图2 Layout设计方案1

根据公式(2),计算电容1的PCB寄生电感(包含电源和地电感两部分)约为0.14 nH,电容2的PCB寄生电感约为0.112 nH。

2.2 设计方案2分析

设计方案2如图3所示,其将电容1和2放到了距离过孔更近的BOT层,电容3和4的位置不

图1 电容阻抗曲线

变。对电容1和2来说,因其距离过孔位置更近,其PCB寄生电感将会相应减小,但是因电容位置BOT层,也会带来额外的过孔寄生电感。

根据公式(2),计算电容1的PCB寄生电感约为0.09 nH,电容2的PCB寄生电感约为0.06 nH。

根据公式(3),电源过孔簇5带来的寄生电感约为0.013 nH,地过孔簇6带来的寄生电感约为0.017 nH。

总体来看,方案2的寄生电感小于方案1,方案2的去耦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去耦效果。

从图中可知,在谐振频率之前,电容表现为容性;在谐振频率之后,电容表现为感性。也就是说它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等效阻抗的最小值发生在串联谐振频率时,这时电容的容抗和感抗相互抵消,表现为阻抗大小恰好等于寄生串联电阻ESR。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选择电容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低ESR、尽量小的ESL的电容。

实际设计过程中,电容看到的电感不仅仅包

-4-

印制电路信息 2019 No.6设计/CAM Design/CAM

传统的将电容放置于芯片同层TOP层,具有更小的寄生电感,从而具有更好的去耦效果。

图3 Layout设计方案2

3 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的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方案1与方案2的设计进行仿真分析,其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实线为方案1的阻抗曲线,虚线为方案2的阻抗曲线。可以看到虚线所示的阻抗小于实线所示阻抗,且其主要区别位于寄生电感作用区域,从而验证了以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优化方案2的设计可行性。

图4 方案1与方案2阻抗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于争. 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M].

2013.

[2]Eric,Bogatin. 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

Simplified,2010.

[3]Hall,Stephenh.,G. Hall,and J.Mccall. 高速数字系

统设计:互连理论和设计实践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结语

对开关电源设计过程中,PCB空间有限情况下去耦电容的摆放位置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无法保证去耦电容都拥有过孔的情况下,将去耦电容分别放置于TOP和BOT层将比

第一作者简介

宋晓峰,博士,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服务器体系结构和系统设计。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