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逮 幽豳 篷 l≤?囊l善曹尊≯| 一 、| l_=一---一一_ 。 誊 №~ 誊 尊 。曩 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缺失与对策 口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郭健 【摘要】高职教师大多是在缺失师 码的专业特征,而明显不同于普通职业。 动计划》,以及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 范教育、素质教育等专业教育的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所受的师范教育和素质教 育可能相当有限,知识结构不理想。对 此,可从完善高职教师资格制度、制定高 职教师教学专业标准等方面入手促进高 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缺失 措施 【文献编码】doi:lO.3969/j.issn.0450— 9889(C).201 1.05.005 随着强调多元、创新的知识经济社 会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不可 避免地面临变革的挑战,其固有的组织 结构和教育方式都将因为时代的变革必 须作出相应程度的调整和转变。而在学 校变革过程中,教师无疑扮演着关键性 的角色。教师质量因素对于学生成就影 响要比任何因素都更加重要,而提高教 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专业化程 度。可以说,正是教师专业角色的形成与 专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了学校变革和 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起源 据相关文献资料,最早以官方文件 形式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的文件 是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 工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之 政府间特别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教师地 位的建议》。这份文件中写到“教育工作 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职业。这种专业要 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 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 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 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 和共同的责任感”。从这段文字看,教师 职业符合各国学者对专业提出的基本标 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要求也表现出起 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 织却没有直接指出“教育是一个专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而是用了“应该被视 为”这样的外交辞令。这表明,当时国际 社会对确定教师的专业地位还存在一定 的分歧,还需要一定的时日。与此同时, 一些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发现,教 师的专业地位不能简单地依靠政府或组 织的认定。教师的专业地位必须依靠广 大教师的学习、奋斗和发展去争取,教师 的专业地位必须由教育工作者努力建构 不可替代的教育科学行为和行之有效的 教育知识,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实践真正 建立在坚实有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基础之上,使教师成为难以被他人(未受 教师专业训练)替代的人。为此,1970年 《国际教育年鉴》出版了“教师与教师教 育“专辑。至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教 师专业发展的机构逐渐开始建立。 二、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 推动 教师专业化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必然 结果,在世界教师专业发展浪潮的推动 下,从20世纪8O年代开始,我国停滞多 年的教师教育重新受到重视。针对我国 教师专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 距,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将中小学 教师的专业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 举措。1986年国家统计局和标准局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与代 码》,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别之 中。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又颁布了一 系列法律法规: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师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 资格认定过渡办法》。1999年国务院批转 教育部指定的《面相21世纪教育振兴行 于基础教育与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 等,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 展,并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的目 标和要求,指出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意 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更 好地适应和参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 和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缺失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普通高校教 师专业发展有所差异和不同,这是由高 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目标 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的。当前,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 平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然而,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 发展有其自身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 背景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教 育的理论基础尚薄弱,由于我国高职教 育历史不长,高职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 国家政策导向型的,高职教育理论基础 还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流派或固定模 式。二是高职教育的属性认识存在争议, 高职教育姓“高”还是姓“职”,不同的专 家有不同的认识。三是高职教育的人才 培养模式“各领风骚”,且缺乏国家、政府 的政策、法规上的保障。四是高职教育经 费投入严重不足,以举办者为主的多渠 道投人得不到保障等,从而导致高职教 师队伍数量、素质和结构上的先天不足。 由于缺乏规范的、专门的教育专业 教育,高职教师专业教育低水平、教师素 养低层次、专业的模糊化以及教师数量 的不足,导致高职教育中很多教师是凭 个人经验、个人喜好非理性地“教书育 人”,呈现个体化特征明显、教学理念缺 失、教学方法匮乏等特征。教师专业的核 心是教学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素质 教育,而素质是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的统一。高职教师培养教育的缺失、不规 范和准入制度尚未建立,已经成为制约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特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环境离不 开底蕴丰厚的师资队伍,高职教师专业 是教师教育专业化,而教师教育专业化 是由专业教育实现的。目前,高职教师队 伍的来源意味着教师不可能接受系统的 专业教育。高职教师往往是工作后一边 教学、一边参加培训,通过学习高等教育 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来获得高校 教师资格证书。而高校教师资格证与普 师职前教育、人职和持续的专业发展三 个阶段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 素养等的评定标准,以确保每个阶段的 教师质量。制定高职教师教学专业标准, 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 证教师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地 位和社会地位。 化在当今中国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需要一个由专业程度较低到专业程 通高校的要求没有太大区别,没有体现 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与 第四,加强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高职专业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教育专业 度较高的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最终表 现应该是: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两个方 面同时达到相当高程度的专业化高度。 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 师德高尚、理念先进,遵循高职教育教学 规律和特点的专兼结合、“双师型”的高 水平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教师队伍建 设与发展的目标与追求。高职教师专业 化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一是具备良好的 教师职业道德、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 和专业知识;二是具备现代高职教育理 念,了解先进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并 把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三是具备 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能力,包括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 选择应用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四 是具备熟练的专项技术技能、较丰富的 企业实践经验;五是具备一定的科研能 力,形成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优化教 育教学效果,发展教育教学理论。高职教 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 过程,一个为目的和规划目标的清晰愿 景所指引的审慎的过程,只有明确了专 业发展的目的和目标,才能更加容易判 断需要收集何种类型的信息来证明目标 是否得到了实践;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 特征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高职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专业领域、一个与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紧密联系的领域,其知 识基础、专业技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都 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教师在整个专业发 展中都必须成为连续不断的学习者;高 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应该是一个系统 的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 个体方面的发展,更应该是学校教师队 伍层面的整体发展。 五、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首先应该 特点。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 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需要从以下 方面人手: 第一,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为国家走新 型T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促进高 等学校入学机会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既承担着高等教育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 职能,又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 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办 学与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 式、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结构、素质要求 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明显有质的区别,需要制定一部法规进 行规范。 第二,完善高职教师资格制度。《国 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 l一2015 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双师型’专 业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特色、 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础工 作。”并明确指出:“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 高等职业院校引进专业教师的基本条 件,优先录用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 历的专业人才。到2012年,国家示范(骨 干)院校新增专业教师必须具有2年以 上企业工作经历。”高职教师资格证书制 度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除了 具有规定的学历要求外,必须具有“高 职”教师资格证书,而不是“高校”教师资 格证书。 第三,制定高职教师教学专业标准。 高职教师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技能水平,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质量的 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教师教学专业标准是针 对教师、教师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对教 匠蓟圃 臣田。 和企业,应针对不同教师来源,开展教师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高职教育理念、教 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培训,以 及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增强教师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 学水平,以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的培养。 第五,加强高职教师的素质教育。提 升高职教师的思想品格和职业道德,是 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核心。随着时代的 变迁和丰十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新 的情况、新的问题,高职教师应准确把握 自己的定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 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兼 备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为人师表、行为 师范,成为“人师“和”经师”相统一的高 职教师。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 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卢乃桂,操太圣冲国教师专业发 展与变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方乐,张英.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苗洪霞.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发 展的新理念[1].教师成长,2009(12) [5]杨茜.教师专业化趋势与现代教 师专业化教育的提高[1].教育论坛,2005 (2) 【作者简介】郭健(1957一),女, 辽宁大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 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管理。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