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打蝴蝶结的方式系鞋带;
2.通过活动,感受自己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一人一双有鞋带的鞋子;奖励小贴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双系着鞋带的漂亮鞋子,提问:小朋友,你们穿过有鞋带的鞋子吗?你们为什么不穿呢?(不会系鞋带)那今天老师来教你们怎么系鞋带,好吗?
二、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1.请一名会系鞋带的幼儿上来示范系鞋带。
师: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是怎么系鞋带的。你们觉得他厉害吗?他刚才是怎么系鞋带的?
2.教师讲解系鞋带的方法。
师:先打一个结,然后将两边的鞋带都绕成一个圈,右边的圈圈绕过左边的圈圈,最后打个结。
3.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学习系鞋带。
4.幼儿自己系鞋带。 三、系鞋带比赛。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系鞋带比赛,看看谁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我们发现,鲜少有小朋友穿有鞋带的鞋子,在
与家长交流后得知,家长觉得现在很多鞋子都不用系鞋带,所
以家长觉得不必要给自己制造麻烦教孩子系鞋带,只要买没有
鞋带的鞋子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孩子已经进入大班最后一
个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系鞋带对孩子们来说是必须要掌握
的一个技能,所以我就决定在幼儿园让孩子们掌握这项技能。
考虑到很多孩子没有系鞋带的鞋子,因此,我让孩子们带一双
有鞋带的鞋子,不一定是自己的。(同时也是考虑到在学习过程
中,别人的鞋带比较好系,而给自己系鞋带就要难一点)在活
动进行中,我通过同伴示范先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让他们
觉得学会系鞋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然后我就将系鞋带的
方法以最简单的方式教给孩子。虽然我觉得系鞋带很简单,通
过这两个步骤孩子们应该都可以学会,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却
发现幼儿能力有所差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系鞋带还是有一
定难度的,必须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教。可是老师毕竟只有一个,
那么多孩子如何教得过来。此时,我灵机一动,根据幼儿的掌
握情况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内半数幼儿已经学会,请已经掌
握的孩子教没有掌握的孩子,而且我还制定了一个规则:必须
组内所有成员都学会了,这一组的孩子才算成功,才能共同受
到奖励。如此一来,教的孩子们也很卖劲,虽然他们也有所抱
怨:“我已经教了XX很多遍了,可是他还是不会。”但是只要老
师一提出:“可是如果没有把他教会,你们都没有奖励了。”孩
子们又来了劲,继续认真地教了起来。结果用了将近10分钟的
时间,所有的孩子居然都学会了系鞋带,这是我所没有预期到
的。我意识到,利用奖励机制,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本
领,这个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不仅可以运用到这里,还可以
运用到其他地方,如折纸、吃点心等等,相信这个方法能够减
轻老师的辅导任务吧!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
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
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
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
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
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
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
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
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
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
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
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
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
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
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
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
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
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
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
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
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
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
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
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
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
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
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
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
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
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