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樱花谣》的教学时我浏览了很多这一课的案例,其中有两篇案例对比性很强,给我的感受也十分深刻,一篇是传统意义上音乐教育的案例设计,一篇是新课程下的案例设计。下面就谈谈我研究了这两份教案后的感受:传统音乐教育的案例设计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它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也能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孩子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有了我们教师觉得难以想象的提高,他们常会在音乐课上联想到看似与音乐无关的问题,如我在欣赏民歌《乌苏里船歌》时,他们会由乌苏里江自发的想到离我们很近的上海的黄浦江、东方电视塔、上海夜景等等;欣赏《划龙船》时,学生们会期盼老师什么时候带他们去看现场表演划龙船,还会要求老师教会他们划船最省力的方法……,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他们在向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发出他们的呼声,他们需要的是把课堂拓展,把欣赏课进行延展,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们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及音乐欣赏时以音乐为载体,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贯穿音乐欣赏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让欣赏课更加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联想,让欣赏课真正的“动”起来,从而达到音乐欣赏课的延展。
另一篇是新课程下的案例设计《心中的樱花》这堂音乐欣赏课中,他以日本歌曲《樱花》作为课堂背景音乐贯穿始终,以欣赏日本乐曲《樱花》(长笛与乐队演奏)为主线,整个课堂涉及到音乐与舞蹈(教跳parapara舞简单动作,它起源于日本的一种舞蹈,许多动作犹如樱花随风纷纷飘落下来的优美姿态);音乐与影视文化(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许多樱花美景);音乐与人文风俗(了解日本的文化及相关内容);音乐与美术(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樱花)等音乐与相关文化,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中实现其延。
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但不同的教学设计,带给孩子的课堂也是完全不同的,同样,教学效果一定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如何让音乐课灵动起来,让我们这些在一线的音乐教师们继续努力研究、实践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