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学术版下半月总第225期China Health ・临床研究・ 促进子宫复旧。(4)严密观察血管介入的并发症。大量的文献 报道,产后出血血管介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尚无死 亡的报道。(5)发热护理。本组24例患者中6例出现低热, 37.6~38.4。C,持续3-10d。护士应测体温4次/d,有发热者 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体温下降多汗时, 根据产妇分娩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时问,以产后24 h为界, 分为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若总出血 量达到或超过1 000ml或合并失血性休克即可诊断为重度产 后出血。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当保守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 传统方法是采取子宫切除或髂内动脉结扎术。产后出血患者多 给予及时更换衣被。(6)局部疼痛。子宫动脉栓塞的疼痛主要 为子宫部位的疼痛,而髂内动脉栓塞主要是臀部疼痛和神经的 损伤,见于所有的病例,包括子宫部位和臀部的疼痛,为栓塞 血管痉挛或盆腔缺血性疼痛,一般持续3~7d后消失,护理工 为20~30岁妇女,子宫切除意味着子宫的水久丧失,对产妇 身心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危及婚姻和家庭,双髂内动脉结 扎术手术难度较大,风险大,据报道,有效率仅42%,本文 就有2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又出血的失败病 例。囚此,迫切需要寻找一利 既可有效止血,又能保留子宫的 作中护士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放松术、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 法等,以消除患者心理紧张,本组8例疼痛严重无法忍受患者, 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介入治疗的优 势就在于止血迅速,栓塞术后出血立即被控制,具有微创、高 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及不破坏原解剖 遵医嘱给予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镇痛。(7) 管壁血栓形成。小血栓可自行吸收,大血栓可引起相应部位的 堵塞,引起下肢疼痛、变冷、肤色苍白,可采用抗凝和抗血小 结构等优点。根据24例患者的护理,笔者认为,介入治疗必 须具备相应的设备,如X线机,最好有数字减影系统(DSA), 熟悉盆腔血管解剖,操作技术熟练,避免损伤 做好充分的术 前准备,术中协助医生完成穿刺并观察有无异常反应。术后护 理是关键,除了做好患者一般护理,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外, 板凝集治疗:尿激酶3-5万IU/次,1-2h静脉滴注2~3次/d, 阿司匹林、潘生丁可预防血小板凝集和黏附形成。本组24例 患者无管壁血栓形成。 2.4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用1: 200“84”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拖把分别擦拭桌面、床单、地面 2.3次/d,同时陪人探视,减少感染源。术后24h可适当 床上活动,进食少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 利造影剂的排泄。 要着重做好穿刺侧肢体护理,严防渗血。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 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注意加强抗感染。相信通过熟练掌握介入 导管护理技术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会提高重度产后出血 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3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观察与护理 王芳 吕 丹 许冰梅 161333) 通过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特点, (讷河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提出护理对策。结果37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1例因基础病多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老 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最重要的在于充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护理过程中, 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低血糖症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4—7484(201 1)0l一0079-03 全部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结果为0.9~2.8mmo儿,平均 1.5mmol/L,尿糖、尿酮均为阴性,电解质钠、钾、氯、钙在 正常范围,肾功能检测尿素氮>7.85 mmol几6例,肌酐>1 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反应进行l临床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护理人 员对低血糖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现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33mmol/L 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头颅CT扫描,无脑部变化。 1.1症状特点。总共38例老年患者:精神异常15例, 昏睡7例,昏迷8例,神志模糊、口角歪斜及四肢无力7例, 1.2一般资料。全部38例中,男23例,女l5例,年龄 62~77岁,平均年龄66岁;38例中2型糖尿病26例,1型糖 ・79・ ・临床研究- 尿病12例,伴发高血压脑动脉硬化6例,冠心病11例,肝功 能不全6例,慢性胃病8例,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8例,慢性 肾功能不全8例,呼吸道感染6例,热量摄入不足7例。 1.3正确处理低血糖。先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 静脉推注,根据情况需要重复应用,然后静脉滴注10%-20% 葡萄糖,调节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mmoFL,直至药物 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为准。 2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后,病情好转,均恢复病 前状况,1例因基础病多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伴 有或不伴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足颤抖、饥饿等低血糖 症状。 3.2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主要表现 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足颤抖、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 症状,其次是神经精神症状。本组老年低血糖症患者缺乏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而以精神异常、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为 突出表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临床不合理用药。胰岛素用量绝对或相对过多。(1) 胰岛素用量过大,本组4例低血糖昏迷患者均为睡前或餐前胰 岛素用量过大致意识障碍;(2)注射胰岛素部位改变引起的胰 岛素吸收过多,本组3例低血糖反应是注射于臀部活动后出 现。 3.2.2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使用格列本脲发生低血糖的易 感者,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半衰期长,易体内蓄积,老年患 者肝肾功能不全可延长其半衰期并增强降糖作用,如同时服用 增强降糖药物作用的药物,如喹诺酮类、磺胺类、阿司匹林等 药物,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 3.2.3有的老年人常并发自主神经病变,使交感神经对儿 茶酚胺等物质不敏感,当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缺乏相应的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延误就诊时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使脑细胞功 能受损。 3.2.4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 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糖调节,热量摄入不足可发生严重 低血糖反应。本组7例低血糖反应是由于进餐延迟,食欲欠佳, 食量不足所致。因为糖尿病患者一般早饭进食少,仅占全日热 量的1/5,而治疗一般都集中在早上,有一日三餐不变的口服 药,早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还有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 使血糖下降,而这类病人早餐前血糖并不低,若没有及时进一 步的血糖监测、观察和发现,这类病人临床症状又不典型,仅 表现为胸闷等症状,容易漏、误诊。诱发低血糖。 3.2.5 Somogyi效应(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夜低血糖 发作,晨起高血糖,多见于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特别是在 ・80・ 2011年1月学术版下半月总第225期ChinaHealth 强化治疗中不适当地增加了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后会经常 发生。 3.2.6老年人体弱多病,低血糖症状常被其他疾病症状所 掩盖,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拖延至出的嗜睡、昏迷才发现。 4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者简称糖尿病。其基本病理 生理改变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脂肪和 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以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和尿糖以及多 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为特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并发血管、 神经、眼和肾脏等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中以酮症酸中毒和 高渗非酮性昏迷最多见和最严重。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国内为 2%~3.6%。继发性糖尿病又称症状性糖尿病,大多继发于拮 抗胰岛素的内分泌疾病。 4.1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4.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较为肯定,但遗传方式不清。糖尿病病人,尤其成年发病的糖 尿病病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已在家系调查中得到证实。同卵孪 生子,一个发现糖尿病,另一个发病的机会就很大。 4.1.2病毒感染尤以柯萨奇病毒B、巨细胞病毒、心肌 炎、脑膜炎病毒感染后,导致胰岛13细胞破坏致糖尿病。幼年 型发病的糖尿病病人与病毒感染致胰岛功能减退关系更为密 切。 4.1_3 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病人常发现同时并发其他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此外, 在部分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可发现抗胰岛细胞的抗体。 4.1.4胰高糖素过多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糖素,其分泌受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抑制因子的抑制。糖尿病病人常发现胰高糖 素水平增高,故认为糖尿病除有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外,还 有胰高糖素的分泌增多。 4.1.5其他因素现公认的现代生活方式、摄入的热卡过 高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社会、精 神等应激增加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4.2健康教育 4.2.1 教育目的处理糖尿病的成功之道,在于病人掌握 糖尿病及其护理,藉此建立面对糖尿病的正确态度,亦即糖尿 病教育。在医护人员正确指导下,病人对日常生活作出适当调 节,自我监测病情及药物治疗。通过积极参与,病人不但可以 控制病情,可改善生活质量 4.2.2 教育形式 国内外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依参加人 数不同可分为大组、小组和单人教育,多为三种并用。集体教 育多用“糖尿病教室”的名称进行讲演会、电影会、饮食疗法 实习(试餐会)等内容,亦可采用广播、录相、幻灯等宣传媒 2011年1月学术版下半月总第225期ChinaHealth ・临床研究- 介进行。集体教育允许组员讨论、提问,组员之间可以互教互 学,注射胰岛素、练习测尿糖、血糖等。对伴有活动能力丧失、 语言障碍及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更适宜单个接受指导。 4.2.3 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控制的目的 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无警告症状的低血糖反应及低血 糖昏迷,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治疗。 如确定病人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易于吸收的碳 水化合物食物,如馒头、糖水、苏打饼干等,严重者立即静推 意义: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运动疗法的实施 及注意事项;尿糖、血糖监测的意义、方法及注意点;高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各种并 发症表现及防治护理、足的护理、旅游中注意事项及如何对待 应激情况等。 或静点高渗葡萄糖。 总之,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日益受到 重视。老年糖尿病忠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 要的在予允分认识到低血糖反应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护理过程 中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识别、 本组38例患者中,有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护理 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 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避免延误病情,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 证。 妊高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行剖宫产1例 李慧芳安晓凤盛娟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8 8440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1-0081 2 妊高症合并心力衰竭及多种疾病患者行剖宫时,由于妊娠 特殊生理变化和心脏解剖和功能异常,麻醉和围术期处理的风 首次硬膜外给药后约17min开始手术, BP128.135/85mmhg,HR128次/分,约5 min后取出新生儿,新 生儿lmin Apgar评分5分,经积极抢救后5min Apgar评分7 险明显增加,本文报道1例妊高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在硬膜外 下实施剖宫产的麻醉和围术期的处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分,遂后转送新生儿科继续观察治疗。取出新生儿后,给予缩 宫素20u,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地塞米松10mg、呋塞米20mg, 莫非氏管注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间断静推多巴胺2mg, 患者,女28岁,维吾尔族,因孕37 周,浮肿15天,呼 吸困难10天,咳嗽4天,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 36.8"C,HR133次/分,BP175/112mmhg,,R28次/分,体重 68kg。急性病变,端坐卧位,双肺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不齐, 手术40min静脉补液350ml,产妇无不良反应,术后按置硬膜 外膜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 加0.9%生理盐水至70ml用于术后镇痛。术毕患者清醒,安全 腰、下腹部、双下肢水肿:ECG: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入院诊断: G2Po孕37”,头位待产,妊高症(重度),心力 衰竭、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 送入CCU病房进行吸氧,监测BP、HR120.132 eX/分,SPO296%, R28 分钟,并给予降压、强心、利尿,抗炎等对症处理。术 后1天由于经济困难,患者要求转回病房,无异常,术后5天 出院。 3讨论 入院后在心血管内科指导下,甘油10mg加入5%葡 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行控制性降压,血压维持在 140—150mmhg/110—95mmhg,同时间断推入速尿共60mg,术 妊高症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麻醉前应积极治疗 左心衰与肺水肿,快速洋地黄化、脱水、利尿,酌情使用吗啡 和降压药,使心衰控制24 ̄48小时,待机选择剖宫产术【1】。 此患者为严重心衰,急症入院,在控制心衰,行剖宫手术, 前未用药,ASAm级。 2麻醉方法 入室后,行面罩吸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取左侧卧位下 L2.3间隙硬腹外间隙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向头端置管3cm,随 后取仰卧位,床头抬高30度左侧倾斜30度体位,硬膜外腔推 入2%利多卡因3ml实验剂量,密切监测BP、HP、R的变化, 以取出胎儿,减轻心脏负担,挽救患者生命。作为麻醉医师, 应充分了解妊高症可导致胎盘早剥,胎死宫内,肝损害等。 妊高症合并心衰,支气管哮喘肺炎等患者,硬腹外麻醉为 首选,因为硬腹外麻醉可降低外周器管阻力和心脏前后负荷, 5分钟后无全脊髓麻醉症状,麻醉效果确切硬膜外维持用药, 1.5%利多卡因+O.19%布比卡因混合液,小剂量,分次给药, 总量llml。 改善心功能,分次少量给药,调整手术床体位,补液等对症处 理,从而维持循环相对稳定,避免血压剧烈波动,确保患者的 ・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