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目标】
理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那么;会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教学重点】
运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那么的探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计算以下各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am+bm〕÷m; 〔2〕〔a2+ab〕÷a.
【教学说明】学生有困难时,可提示如〔am+bm〕÷m,就是要求一个多项式它与m的积是am+bm,∵〔a+b〕m=am+bm,∴〔am+bm〕÷m=a+b,又∵am÷m+bm÷m=a+b,∴〔am+bm〕÷m=am÷m+bm÷m.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am+bm是一个多项式,m是一个单项式,由此你得出了什么法那么?
【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根底上,教师归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练一练〔1〕〔6xy+5x〕÷x; 〔2〕〔15x2y-10xy2〕÷5xy 【答案】〔1〕6y+5;〔2〕3x-2y
【教学说明】〔1〕明确解题步骤,步步有据;〔2〕注意商的符号,防止符号错误;〔3〕注意化简合并,使计算简便.
三、随堂练习,稳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局部,教师巡视,及时点评,使学生熟练运用法那么,准确计算.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计算:〔1〕[〔x+2y〕〔x-2y〕+4〔x-y〕2]÷6x; 〔2〕[2〔a+b〕5-3〔a+b〕4+〔-a-b〕3]÷[2〔a+b〕3].
【分析】〔1〕先将被除式化简,再进行除法运算;〔2〕将〔a+b〕视为一个整体.
54331【答案】〔1〕x-y;〔2〕a2+b2+2ab-a-b-.
63222【教学说明】〔1〕注意整式乘法,特别是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2〕整体思想可化繁为简.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2x-y=10,求代数式[〔x2+y2〕-〔x-y〕2+2y〔x-y〕]÷4y的值.
1【答案】化简得:x-y,值为5.
2【教学说明】对于化简求值题,一般先化简后,再代入求值,此题条件式为一个等式,化简后往往与之有关,再变形后整体代入.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根底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局部.
本节课学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在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根底上归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那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探索.
符号确实定是这一单元极为重要的问题,应引起学生的重视,反复强调,及时反思.另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后商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多项式的某一项与单项式相同时,商为1.化简求值问题有时要用整体代入方法.
本章复习
【知识与技能】
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熟练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釆用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反思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学会如何归纳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
回忆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运算.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忆边建立知识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理解根本概念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除π和与π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故而可以用数轴来比拟数的大小.
〔3〕求相反数的方法:直接在数字前加负号;如果是式子,先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前加负号;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分别位于原
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
〔4〕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果a>0,那么|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果a<0,那么|a|=-a;0的绝对值是0,如果a=0,那么|a|=0.
2.有理数的运算的说明: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那么、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拟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
3.关于本章的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常常与数轴、绝对值的知识融合于一体,画出数轴、观察数轴,从中进行体验,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一只蜗牛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与数轴上的田螺相距1.5个单位,求田螺表示的数.
【分析】先画出数轴,如以下图:
蜗牛从原点O出发第一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此时蜗牛表示的数为2,第二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蜗牛表示的数为-3,又由于田螺与蜗牛相距1.5个单位,根据距离的概念和绝对值的知识,田螺在数轴上位置在点P或P1,即表示的数是-4.5或-1.5.
例2假设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以下图,请化简|a+1|和|a-1|.
【分析】对于绝对值的化简,分析出a+1,a-1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数轴很容易得出结论.
观察数轴可知a的对应点在原点右侧,所以a为正数.所以a+1为正数,即|a+1|=a+1.因为a的对应点在0和1之间,所以a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a-1<0.
解:因为a>0,所以a+1>0. 所以|a+1|=a+1.
因为0<a<1,所以a-1<0. 所以|a-1|=-〔a-1〕=1-a. 例3计算:
【分析】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恰当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例4下表是七年级〔1〕班第一组学生的体重.以体重50kg为标准〔超出局部为正,缺乏局部为负〕:
求:〔1〕这组同学中,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哪个同学的身体最轻? 〔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分析】〔1〕求哪个同学的身体最重,即求哪个同学的体重超出50kg的最
多;〔2〕超出50kg局部的平均值与50kg的和即为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
解:〔1〕因为-6<-4<1<3<5<7
所以小天同学的身体最重,小丽同学的身体最轻. 〔2〕这组同学的平均体重为:
50+[〔-6〕+(-4)+1+3+5+7]÷6=50+6÷6=51(kg)
【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此题通分计算将很繁琐,但我们观察到各个分数分母的后一个因数比前一个大1,且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含有前一个分数分母的因数,每一个分母中因数之差等于分子,故可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
再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法.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重点所在,这5个例题层次递进,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和稳固,强化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复习训练,稳固提高
1.在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以下图,那么线段AB的长度为〔 〕
113.〔1〕的绝对值是_______,绝对值是的是_______,绝对值等于它本
22身的数是_______.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库3天内进出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26、-32、-15、+34、-38、-20.
〔1〕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增多还是减少了.
〔2〕经过这3天,仓库管理员结算发现库里还存480吨粮,那么3天前库里存粮多少吨?
〔3〕如果进出的装卸费都是每吨5元,那么这3天要付多少装卸费? 5.一个正方体木块粘合成如以下图形式,它们的棱长分别为1cm、2cm、4cm,要在模型外表涂油漆,如果除去局部不涂外,该油漆的本钱为5元/cm2,求模型涂漆共花费多少元钱?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忆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予以评讲,说明应用各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所选例题,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57-3、-2、-1、0、1、2、3
4.解:(1)26+〔-32〕+〔-15〕+34+〔-38〕+〔-20〕=-45 答:经过这3天,库里的粮食是减少了45吨. 〔2〕480-〔-45〕=525 答:3天前库里存粮525吨.
〔3〕〔26+32+15+34+38+20〕×5=825 答:这3天要付装卸费825元. 5.解:大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 42×4+〔42-22〕=64+12=76〔cm2〕 棱长为2cm的正方体的涂漆面积是:
3.
22×4+〔22-12〕=16+3=19〔cm2〕 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涂漆面积是: 12×5=5〔cm2〕 所以,总涂漆的面积为: 76+19+5=100〔cm2〕 总费用为5×100=500〔元〕 答:模型的涂漆的总费用为500元.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能系统地回忆本章所学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吗?你会用数轴来比拟数的大小吗?你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交流与反思,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予以补充和点评.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52页“复习题〞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复习是首先通过知识框图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探究加深学生对主要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常用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根底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典型例题强化有理数的运算,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