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May 30(10)
探究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
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皮瓣成活情况的影响
遆云飞1,林玉冲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整形外科;2.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皮瓣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颏下岛状皮瓣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口腔颌面部外观、功能的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颏下岛状皮瓣运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满意,对患者术后面部肿瘤缺损具有较好的修补作用,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颏下岛状皮瓣;口腔颌面部;肿瘤;皮瓣成活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0-1726-02
16%~40%,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结构复杂,层叠结构
[1]
。随着当前肿瘤治疗形象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头颈部肿瘤在恶性肿瘤中的比重较高,约为下口腔颌面动脉下颌骨的搏动点进行准确标记,于距离患者下颌骨部位0~15mm处作切口划线。沿划线切开皮肤至颈阔肌,由远到近沿颈深筋膜、下颌舌骨肌表面分离皮瓣。并于咬肌前缘剖出面动脉和面前静脉至颌下动静脉,再沿颌下动静脉向颌下方向分离至二腹肌前腹深面后方,切断并结扎通往颌下腺、二腹肌、下颔舌骨肌的血管分支。摘除患者的颌下腺组织以及颌下淋巴组织,最后在颏下动脉及颏下静脉分出处的远心端位置进行切除操作,在这步操作中应当注意对颏下静脉和颏下动脉的保护。最后将创口拉拢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切除患位病灶,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根据患位大小设计并切取肌皮瓣,将肌皮瓣无张力的移位至受区,拉拢缝合所有伤口。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
众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后,面部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存活几率的不断提升,患者对手术后缺陷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常常伴有软组织缺损,而软组织缺损可导致进食功能和语言功能退化,对患者正常交际
[2]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是近年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来医学界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及术后修复的新兴方式,该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皮肤结构接近、手术创伤小等特点。本研究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18例;年龄23~78(56.45±7.33)岁;疾病类型为:横纹肌瘤10例、横纹肌肉瘤8例、下颌骨肉瘤9例、舌淋巴管畸形6例、口底鳞癌7例。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行。本次实验过程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取得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选用颏下岛状皮瓣法进行治疗。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
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指标包括:皮瓣成活、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分为3级,Ⅰ级为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较术前显著改变;Ⅱ级为患者勉强能使用咀嚼、吞咽、语言功能,较术前改变不明显;Ⅲ级为患者无法使用咀嚼、吞咽、语言功能,较术前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2 结果
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具体步骤:观察患者口腔颌面的患位形状大小设计皮瓣(皮瓣的设计分为上缘和下缘,皮瓣上缘设计时,
从颌面开始到侧颌面下部位,皮瓣下缘设计时,应当充分权衡患者的表皮松弛程度,完成标准为能够将患者皮瓣的上下缘拉拢闭合)。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上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皮瓣成活数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著高于对照组,且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数明显小于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May 30(10)
1727
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n(%)]
观察组对照组χP
2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
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7,8]
,颏下岛状肌皮瓣与面部组织有研究表明
相似,血管蒂较为恒定,供区的瘢痕较隐蔽,皮瓣质地和色泽和受区极为相似,外形好,且皮瓣可以有感觉,能够按照需要将其设计为肌筋膜瓣、骨肌皮瓣与肌皮瓣,使皮瓣的使用范围扩大,恢复感觉所需时间短。另外,手术后面部也不臃肿,与美学的要求相符。
综上所述,将颏下岛状皮瓣运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满意,对患者术后面部肿瘤缺损具有较好的修补作用,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郭珍珍.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
外医学研究,2017,15(1):116-118.
[2] 李 明,刘 真.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
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4):52-53.
[3] 孙大为,王 辉,李 璟,等.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后缺损60例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7):1342-1346. [4] 郑 军,丘仿松,谢远鸿,等.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2):32-33.
[5] 韦山良,蒙 宁,巫家晓,等.胸锁乳突肌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手术缺
损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453-455.
[6] 郝春海,许 坚.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的应用现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5):379-382.
[7] 曲昌锋,汪 崇,杨 建,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
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471-473.
[8] 方亦鸿,欧阳奇明.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
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24):86-88.
收稿日期:2018-12-15
2020
n皮瓣成活18(90.00)7.619010(50.00)0.0578
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1(5.00)4.32906(30.00)0.096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n(%)]
试验组对照组χ2P
2020n19(95.00)10(50.00)10.15670.00144Ⅰ级1(5.00)6(30.00)0.029234.4290Ⅱ级0(0.00)4(20.00)0.035014.4444Ⅲ级3 讨论
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必然会导致组织缺损,采用皮瓣修复治疗非常必要,可恢复颌面部外观、舌体修复还可恢复舌部的功能。而颏下岛状皮瓣是口腔
[4]
。近年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常用的修复皮瓣
来,随着临床皮瓣修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效果已逐渐成熟,现不仅应用于颌面整形外科中,甚至在耳鼻、口腔、咽喉和头颈的外科手术中也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对面部中下2/3口腔缺陷、食道狭窄或缺损以及咽喉缺损均能取得较好的美容修复
[5,6]
。效果
本研究选取我院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成活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数要明显小于对照
《现代诊断与治疗》征订启事
《现代诊断与治疗》是以实用为主、面向基层、指导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设有华夏医学掠影、论著、综述与讲座、诊疗新技术、药物与临床、经验体会、基层医生园地、病例报告、护理园地等栏目,多次获江西省、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奖,为《CAD CJ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拥有以陈可冀、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等5位一院院士为代表的70余名国内外和省内外著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强大的编委队伍。
《现代诊断与治疗》为半月刊(ISSN 1001-8174 CN 36-1160/R),大16开本,168页,月中、月底出版,每册定价15.00元(可破季订阅),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4-60,国外代号:BM 137。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双马石路597号《现代诊断与治疗》 编辑部,邮编:330004。联系电话(传真):(0791)83761059。
E-mail:xdzd@chinajournal.net.cn;www.xdzd.cbpt.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