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吴立宝 潘超 赵思林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2)
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第一阶段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外聘内请,优化师资;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内容系统,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问题反思,后期规划。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
通过投标竞争,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成为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农村初中数学)的培训基地,这是省教育厅领导对我们的充分信任,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为基础教育实践服务的极好机会。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08年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的通知》和《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要求,2008年9月12日—20日在内江师范学院举办了的“2008年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通过第一年的培训,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受到了学员们的好评。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培训成功的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内江师范学院副院长为组长,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培训工作。根据本次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各个部门以培训工作为中心,相互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
具体承办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辖教学工作小组、宣传小组、学员管理小组、后勤小组、秘书小组等,全面负责实施培训工作。在培训实施过程,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省教育厅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与学员座谈、听取学校汇报、意见反馈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 二、外聘内请,优化师资,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选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养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一方面我们特聘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査有梁教授、原成都教育学院院长周小山教授、省教育厅课程改革中学数学组组长成都大学陈明华教授、邀请资阳市中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吴中林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王富英等作为培训师资;另一方面内江师范学院迄今为止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从2004、2005年连续两年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实行新课程培训,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考虑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为此校内选派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科研成果,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比较熟悉。
三、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是培训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培训目标明确化
按照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申报方案开展工作,拟通过连续三年的培训,帮助受培的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引导、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培训对
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科研等方面素质,为培训对象成为“发挥示范作用、产生辐射影响”的初中学科教师专家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方案设计合理化
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经过多方论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为此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中学调研,以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
(三)课程内容系统化
有专家引领的报告,如 “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漫谈”、“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困惑与反思”、“ ‘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有注重专业知识更新的专题讲座,如“中考数学创新型试题分析”、“数学‘四能’的基本含义及提出问题的策略”、“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等;也有注重教学实践的示范观摩课,如“导学讲评式”教学课;还有注重教师师德方面的专题指导,如“如何维护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德要求与自我修养”等。
(四)培训形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设有“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交流”、“学员论文交流”等互动讨论专题,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五)教学模式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得培训课堂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为此我们采用问题驱动,经验交流,专家引领,自主研修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操作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侧重点。该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师培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的指导性原则。
(六)培训手段现代化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上,我们准备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时间紧,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还是尽可能为学员提供计算机供他们实习上机,提高运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是培训成功的基本保证
不管校外聘请,还是校内教师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带来了大量富有学理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得到了学员极高的评价。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管理上,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质量保证。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譬如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领导与学科教学法教师集体与学员举办8.15团圆饭,共同欢度中秋佳节。 五、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是培训的必然结果
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我们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学员们普遍表示经过培训收获很大,在教育理念、师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改革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培训院校、授课教师的感激之情。请看几位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学写的培训感想:
“此次培训开阔了思路,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教务主任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使我对基层改革的新动向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本地开展师资培训的思路,我会把此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带个每一个教师,希望今后多组织此类精彩的培训”、“对基层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听了专家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多,感悟多,也深刻地要求自己多学别人,理性借鉴他人的闪光点,创造性地工作”、“本次培训组织周密,目的明确,教师敬业,学员努力,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准备回去开展实践”、“收获很大,教师讲课认真,准备充分,内容有理论有实例,是一次充电,洗脑的过程,有一定的收获”、“受益颇多,开阔视野,胜读十年书”。
六、问题反思,后期规划
(一)问题反思
此次参培学员来自四川省不同地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本身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众口难调。再有培训中的文化娱乐工作较为薄弱,在明后培训中需要认真考虑,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通过本此培训,力求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的专题讲座将得到继续贯彻,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导、学、群、访、研”将继续作为培训工作的方针。此外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中学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培训,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应多发学习资料和参考书,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立导师跟踪指导制度,加强培训后指导。严格检查和指导学员任务完成情况,对学员进行更加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电子版的,文字版的,方便学员在日后工作中的使用和借鉴。
(二)后期规划
从培训体系安排上看:第一年,培训基础阶段,重基础,重理念,重认识;第二年,培训提高阶段,重引领,重设计,重参与,重方法;第三年,培训飞跃阶段,重反思,重创新,重展示。三阶段目标相辅相成,脉络可循。有侧重,不偏废;有理论,有实践;有统一,有个性;有请来,有走出;有引领,有自培;有系统,有开放。
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2]姜德照,孙贻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向高师函授教育迁移的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04(2):92-93.
[3]邹香娥,江德照.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可迁移性的几点商榷[J].成人教育,2004,(1):61-62.
[4]朱祥平.谈对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6,(17):60-62. 吴立宝(1977—),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方面研究。
内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西部农村初中实施数学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6NJS—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