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menstruation):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
2、着床(implantation):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孕卵植入。
3、 蒙氏结节(Montgomery tubercles):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乳头增大、着色,易勃起,乳晕着色,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7、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妊娠早期(约停经6周左右),约有半数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或伴呕吐,尤其于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称为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8、席汉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当产后发生大出血,休克时间过长,就可造成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后遗症,表现为消溲,乏力,脱发,畏寒,闭经,乳房萎缩等,严重者可致死。临床上称之为席汉综合症。
9、黑加征(hegar’s sign):妊娠6~8周时,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10、胎动(fetal movement, FM):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成为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有胎动,每小时约3~5次。
12、胎产式(fetal lin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成为胎产式。
13、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14、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成为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18、骶耻外径(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短,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19、坐骨结节间径(TO):又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双手抱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平均值为9cm。
21、孕妇的高危因素:年龄<18岁或≥35岁;残疾;遗传性疾病;既往有无流产、异位妊娠、早产、死产、死胎、难产、畸胎史;有无妊娠合并史,如心脏病、肾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无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过期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等。
22、先兆流产(threatened labor):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症状称之为先兆流产。
23、见红(show):在分娩发动前24~48消失,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出,称之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24、正常宫缩的特点:1)节律性;临产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2)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3)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短,收缩后肌纤维虽又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
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缩复作用。
25、生理性缩复环(physiologic retraction ring):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27、衔接(engagement):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下降(descent):抬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俯屈(flesxion):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原来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劾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径线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以上为分娩机制的全过程。
28、临产(in labor):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1、胎头拨露: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拨露。
32、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期时抬头也不会再回缩,称胎头着冠。
33、产褥期(puerperium):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需6周。
34、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
35、恶露的种类、性质与持续时间::1)血性恶露: 2)浆液恶露: 3)白色恶露:
36、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
39、胎儿窘迫(fetal distress):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主要发生在临床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40、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41、流产(abortion):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43、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
4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简称妊高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征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48、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49、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
51、羊水过多(polyhydramnios):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52、羊水过少(oligohydramnios):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53、异常分娩(难产):是在影响产妇分娩的四个主要因素中(产力、产道、胎儿与产妇精神心理状态),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或这些因素之间不能相互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阻。
55、胎膜早破(PROM):是在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57、子宫破裂(rupture of uterus):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
58、病理性缩复环: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变薄,而宫体更加增厚变短,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环状凹陷,此凹陷逐渐上升达脐部或脐部以上,称为病理性缩复环。
59、羊水栓塞(AFE):是在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漫性血
6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2、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63、盆腔炎(PID):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存在。
67、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合并头痛、乏力、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
70、葡萄胎: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HM)。
1.原发性闭经(premary amenorrhea)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着
02.继发性闭经(secondary amenorrhea)指正常月经建立后停经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03.Asherman综合征:为子宫性闭经最常见的原因,多因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而闭经。
04.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是指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成为。。。
06.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又称库弗莱尔子宫(Couvelaire uterus).即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子宫肌层由于血液浸润,收缩力减弱,造成产后出血。
5. 胚胎:受精后8周的人胚。胎儿:受精后9周起。(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
6. 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7. 早产(premature 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做侧切防止颅内出血
8. 过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9.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10. 过期产: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20. 巨大儿(fetal macrosomia):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称为巨大儿
24.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25. 不孕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约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2
2.HELLP 综合症:是子痫前期—子痫的严重并发。症,其特点为溶血、肝酶升高及血
板减少,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孕产妇死亡。 过产期:妊娠大于等于42 周分娩,称过期产。
6.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半数以上孕妇在停经6 周左右开始出现疲乏、嗜睡、食欲不振、喜食酸性食物或厌油腻感、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多于停经12 周左右自行消失。
1.胎姿势(fetal attitude):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胎儿呈抬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的胎姿势。
12.分娩机转(mechanism of labor):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在下降的同时,进行一系列被动的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3、妊高征:发生在妊娠20 周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妊娠结束后迅即恢复正常的疾病。
16.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胚胎或胎儿在宫内死亡后为及时自然排出。表现为早孕反应减轻或消失,如为中期妊娠,胎动消失,子宫不再继续增大,或反而减小。检查发现宫口关闭,子宫小于停经月份,不能闻及胎心音。
17.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 次或以上者。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称复发性自然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
6.多胎妊娠(multiple pregnancy):一次妊娠同时有2 个或以上胎儿时程多胎妊
娠。以双胎多见,分为单卵双胎和双卵双胎。
33.死胎(fetal death):妊娠20 周后的胎儿在宫内死亡。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称死产(stillbirth),属死胎的一种。
35.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ROM):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胎膜破裂如发生在妊娠不足37 周者,称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如发生在妊娠满37 周后,称足月胎膜早破(PROM of term)。
39.肩难产(shoulder dystocia):巨大胎儿的胎头娩出后,显著增大的双肩娩出困难,前肩被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儿,称肩难产,常需手术助产。
44.脐带脱垂( prolapse of umbilical cord):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先露以下,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经阴道显露于外阴部,称脐带脱垂。
45.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分娩前和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
47.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加德纳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阴道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
48.线索细胞(clue cell):阴道脱落的表皮细胞表面贴附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加德纳菌形成的颗粒状物,致使细胞边缘不清,称为线索细胞。
49.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念珠菌侵犯外阴和
/或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导致的炎症。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分为单纯性VVC、复杂性VVC(难治性VVC)。
51.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又称水泡状胎块,是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相连成串,形如葡萄故称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
52.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以卵巢、直肠子宫陷凹及宫骶韧带旁等部位常见。
2,晚期减速LD:指妊辰期间胎心率的暂时性减慢晚于宫缩高峰。
3,皮样囊肿;又称为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切面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和骨质。
4,梅格斯综合征Meigs syndrome:纤维瘤伴有腹水或胸腔积液称为梅格斯综合征,手术切除肿瘤后,胸腔积液和腹水自行消失。
5,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时,随着病变的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有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故称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8,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又称希恩综合征: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导致垂
体尤其是腺垂体促腺激素分泌细胞缺血坏死,引起腺垂体动能低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9,双向体温: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0C,黄体萎缩后又下降至基础体温。
11,潜伏期延长:以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此期扩张较慢平均2-3h扩张1cm需8h最大时限16h,超过16h称潜伏期延长。
12,后穹窿穿刺阳性:适用于疑有腹腔出血的患者,腹腔内出血最易聚集于直肠子宫陷凹,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血,称-
13,库肯勃氏瘤Krukenberg tumor: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镜下见典型印绒细胞,能产生黏液。治疗原则是缓解和控制症状。
14,子宫腺肌症uterine: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症。
17,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膜之间,甚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20,子宫下段:妊娠12w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c m成为产道的一部分,此时称为子宫下段。
21,肌瘤红色变性Red degenerate: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肌瘤体积迅速增大,压痛,患者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wbc计数升高,肌瘤剖面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质软,旋涡状结构消失。
22,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象曲线,称为-
23,侵袭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局部,少数转移至子宫外,因具有恶性肿瘤行为而命名。侵袭性葡萄胎来自于良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
24,卵巢瘤样病变:以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多见。多为单侧,直径<5cm,壁薄,暂行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个月内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或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