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出适应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营销合格人才。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地方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备营销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福建晋江地处闽南三角地带,已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经济十强县(市)之首,拥有“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体育产业基地等13项“国字号”产业,形成纺织服装、制鞋、食品、轻工玩具、陶瓷石材五大传统产业及纸制品、车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业五大新兴产业。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中职学校具备营销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地方产业的发展,要求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侨乡晋江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现有民营企业数万家,拥有安踏、特步、劲霸、九牧王、心相印、雅客、梅花等几十
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创新和营销!”可见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在晋江的企业发展现状中,除少数较大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设立“冠名班”“订单班”等方式来培养人才外,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多讲求低成本、高效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学生,也不愿意承担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跳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他们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即来即用”,特别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这种需求特点,进一步要求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能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出适应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营销合格人才。 3.中职学校与地方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逐步开展,使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成为可能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本地中职学校与部分地方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正逐步推进。2006年晋江汽修厂整体搬迁到笔者所在学校,使“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得以真正实现;2007年晋江首个企业冠名班“恒安班”落户安海职校,给晋江职业教育带来新突破。此后晋江几所中职学校与安踏集团、七匹狼集团、著龙服装、友成制衣、三福纺织等数个企业和单位,展开创办“冠名班”、开设“企业讲堂”、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冠名各种职业技能赛事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联
合办学。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了中职学校部分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也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带来更大的可行性和参考作用。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实际运用 1.课堂实践教学
(1)课堂陈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课堂陈述,可由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并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学习营销策划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发问:晋江雅客食品如何从一个拥有800多个糖果品种却默默无闻的晋江老企业,一跃成为糖果业领军品牌,并创下招商会第一天签约金额2.3亿元的销售奇迹?由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自行查找和学习促使雅客走向成功的叶茂中知名营销策划案,并结合营销策划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和展示,再由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由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选择和安排教学案例,学生围绕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真实、生动地反映当前地方企业发展现状的典型性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仿真营销活
动的效果。如在讲授“市场定位”时,教师可提出:面对nike、adidas、李宁等运动品牌的强大竞争,晋江鞋业该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造“中国鞋都”运动品牌新形象?学生在对上述运动品牌的定位进行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应对的定位策略,再由教师列举安踏、特步、乔丹等晋江运动品牌的成功定位范例,与学生的观点进行对比、点评和总结,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某一营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由教师围绕这一知识,将企业营销活动引入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营销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由此架起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增强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学习推销理论之后,由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分小组扮演晋江雅客、亲亲、盼盼食品的推销员,其他学生扮演不同性格特征的顾客或进货商人,由“推销员”根据“顾客”特征及现场反应,运用各自的推销技巧展开推销竞赛,最后根据每个小组“卖”出去的食品多寡来判定胜负。事后让学生先行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点评,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此类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实际操作技能和灵活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校内实践教学
(1)开设“企业讲堂”。笔者所在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毕业于中职学校的商界精英、企业主管、人力资源培训专员和创业成功的往届校友来校开设“企业讲堂”,向营销专业学生讲述企业如何适应营销环境、面对竞争,如何通过正确定位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如何开发产品和进行品牌扩展,如何运用多样化的促销方式进行有效促销等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源于真实,新鲜、丰富的本地企业营销实践经验。
(2)参与校园内营销活动。中职校园内的营销活动以校园为活动范围,以在校师生为目标顾客,如移动公司的通信套餐校园促销、可口可乐公司的校园新品推广、学校食堂的服务态度调查、校内店铺的产品需求调查、艺术类学生的手工制品创意市集等等。这类真实发生的营销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面向学生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组织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适时跟踪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营销学习更接近于企业实战。
(3)组织专业技能竞赛。为了验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专业实践能力高低,营销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技能比赛,如晋江知名企业营销专题知识有奖竞答、鞋类产品推广营销策划比赛、“中国鞋都”品牌产品模拟推销竞赛、商务谈判大赛等。通过营销技能与本地产业相结合的各种竞赛,锻炼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
职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恒安班”“百宏班”“安踏班”等机械、物流、电气、鞋类检测专业的企业冠名班在晋江各中职学校相继开班。为了定向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所需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企业积极为学校专业实习、学生技能培养、专业教师培训提供各种帮助,除定期派员来校开设“企业讲堂”外,也与学校联合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在此大好形势之下,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也应顺势而上,力争与本地知名企业共建冠名班,通过校企共建营销实验实训基地,进行营销活动的实战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为今后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校外实践教学
(1)进行观摩学习。职专一年级是市场营销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多组织学生到大型商场或大型展会进行观摩实习。如一年一度的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笔者就会组织学生以参观、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观察各类鞋机、鞋材、成品鞋厂商的产品开发和品牌竞争,及其面向中间商和顾客的现场推销手段、各种促销和宣传策略的运用。通过学习近距离观察生产者、中间商、顾客和企业展品,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形成相应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积累社会经验。
(2)开展市场调研。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营销专业教师可组织学生为合作企业进行专题市场调研,如为运动鞋服企业进行产品
性能、款式花色等市场需求的调研,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各类产品市场需求量的调研,或试销新品的消费者口味喜好的调研等。通过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实地调研,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营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和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在增强学生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组织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一般安排在中职教育的最后阶段,即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阶段,可由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也可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寻找单位进行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应积极寻找机会,主动申请参与企业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品牌定位、产品开发、价格制定、渠道拓展、宣传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活动,或参与营销活动的某一环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了解企业、熟悉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将几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调整和补充知识与技能结构,扎扎实实完成实习任务,为营销专业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顶岗实习既有益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又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从课堂案例分析,安排模拟实训,到指导专业实习,最终培养出有一技之长、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营销合格人才。把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
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促进校企优势互补,有效推进职业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联企业,联好企业促专业”的健康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