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

来源:尚车旅游网
体育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殷王盟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不仅需要管理,也需要师生一起努力,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和谐,并具有安全感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习共学生是班级的同体。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建设者和主人。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将认识不同、想法各异、性格不同,以及家庭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学生团结起来,使班级成为一个能够步调一致、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呢?这就需要通过创建优良的班级文化,以文化为纽带来提升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之间能够相重视,让制度天天“照”到学生,互监督、互相提醒,时刻记住班级目标,从而让制度成为集体共识,维护班级集体利益,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班级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二、为学生营造温馨的教室环境“孟母三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的故事就是例证。优美温馨的教室环境能让学生不仅能有家的感觉,有家的安全感。温馨的环境,使学生缓解学习疲劳,放松心情,也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还能培养学生的学热爱班级、积极向上的情感,习兴趣,从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布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物理环境,不能随便置教室时,既要有整体上的统一规范,也要有个性化改变学校对班级硬件设施的要求,的灵活设计。这种个性化体现在班主任的教育素折射出要打造特色养、教育艺术和教育风格上,班集体的构想,突出与其他班级文化的本质区别。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新的班级教室文化布置,班主任更要精心设计,要做到区域功能分布合简单叠加,以免理、特色明显,但不能花花绿绿、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需要班主任精心设计,做到。人优我特”人可以说,班级环境是班主任的一面镜子,们可以从班级的整体布置中看到班主任的管理甚至了解到班主任的教风格、个性和教育风格,一、用制度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成方圆。”“没有规矩,班级管理同样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每个人的行为。班级作业要求、课堂纪律、集制度主要涉及文明礼仪、会要求、卫生行为要求和课间活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制度成为大家认同的行为准则,班主任在组织制订班规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后形成文字。这样做进行民主协商,通过讨论,参与意识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对制度形成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参与制度建设,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对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班主任对所起的作用。制度建设的过程,班规和班级目标应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然,否则在管理中很难操尽量具体,切忌模糊和空洞,作和评估,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班主任就要将其制订了具体的班级制度后,张贴在教室中最显眼的位置,以体现出对制度的作者简介院王盟袁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袁E-mail院652516871@qq.com渊广东广州袁510220冤·2018/0270基础教育参考育情怀和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爱。那么,班主任应如何设计并布置好班级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要整体考虑,分块布置。如教室门口可张贴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名、班徽、班级目标等图文。特色鲜明的班名和班徽,是整个班级精神气质的标志,体现了学生的共同愿景,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其二,教室内部的“宣传板块”要具有特色、区分明显,不宜简单拼凑或叠加,要着重体现班级“内涵”。例如,教室前方要悬挂国旗,可在黑板旁显著位置挂(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室后边或周围要有“通知栏、荣誉榜、作品展览栏、制度公布栏”等。除了这些“硬件”外,还应该融入能体现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和对学生寄予期望的元素。其三,保持教室的规范和整洁。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整齐、整洁、卫生,这是班级文化的外显标志之一。一个班级好不好,班主任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首先看班级课桌是否摆放整齐、窗户是否明净、地面是否干净。正如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见,教育环境能起到影响、规范、示范和促进的作用。三、让精神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德育是根,文化是魂。精神文化是指思想或观念层面的各种意识形态的集合。怀特海认为,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在教育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是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文体育艺术教育与学生成长化认同”,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这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要求。二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既是活动,也是对话,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就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一项。对此,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学会尊重、欣赏和合作,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培育优良的班风、班貌。优良的班风、班貌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需要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建立积极的舆论氛围,让每个人都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进入心理上的安全地带。在这种温馨、舒适的班级氛围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并形成共同的愿望,从自发走向自觉、自信,共同朝着班级目标迈进。四是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否则教育将力量单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要相互沟通,在育人目标上达成一致,在管理行动上相互支持,在教育观念上减少分歧。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家长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给学生作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和实践,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拓其视野。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也是学校发展的见证。学校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母体,而班级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细胞”。班主任要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建设既有学校文化特征,又有鲜明个性的班级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渊责任编辑张慧籽冤基础教育参考·2018/02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