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宗主国视角

论《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宗主国视角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0.1(总第56期) 论《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的宗主国视角 邹泉 邹燕 摘 要:康拉德《黑暗的心》中关于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情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挖掘康拉德的个人经历以及 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说明康拉德在揭露殖民者的罪恶时仍未能脱离其宗主国视角,这正是造成他矛盾情 感的原因。 关键词:康拉德;《黑暗的心》;宗主国视角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是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于1920年发表的中 可面对这样一个贪婪、残暴的殖民 宣泄与精神的寄托,马洛对库尔兹的忠 诚也映射出康拉德对库尔兹的忠诚,康 拉德似乎并不想破坏殖民者在当时英国 大众心中的良好印象,因为在姑娘心中, 库尔兹到非洲从事的是“崇高的事业”, 他是“把文明和进步带到荒蛮之地的了 不起的人”。 者,康拉德在严厉谴责其行为的同时,又 对其口若悬河的辩才、大权独揽的领导 才能,甚至勃勃的野心都流露出钦佩之 情。康拉德通过马洛之口说:“他不会被 人忘掉的。贬也好,褒也好,他总是一个 不同凡响的人物,他具有非凡的能力,能 篇小说,小说带有一定自传性质,叙述了 主人公马洛奉命去非洲大陆寻找一个被 困白人库尔兹的故事。评论界普遍认为 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 强烈谴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 价值以及人性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然 而,细心的读者从《黑暗的心》中不难感 受到:无论是对殖民者还是殖民地人民, 康拉德的感情都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 矛盾的。 把那些低级的野民迷惑住或者吓倒,使 他们像疯狂的魔鬼一样跳起舞来,并以 此表示对他的崇敬。”即使当马洛被库尔 兹临终前忏悔般的呼喊声——“吓人啊! 我们再来看看康拉德笔下的非洲和 非洲人的形象。在《黑暗的心》中,康拉德 毫不掩饰他对非洲的厌恶之情——“这 是一块黑暗的地方”,连这里的大河也 吓人!”所震撼时,马洛仍然坚持:“我留 下来把那场噩梦做完,并且再一次表示 “像一条伸长的巨蛇”。 马洛是这样描述一个黑人司炉工的: “每隔一段时间,我还得去照看一下那个 黑人司炉工。他是一个经过教育得到提高 的标本;他能点燃一只立式锅炉。他就在 我的下面,说真话,看见他,就好像看见一 只穿条学人样的马裤、戴顶皮帽子、用两 条后腿走路的狗一样令你获益匪浅…… 让我们首先将视线集中到康拉德对 故事核心人物——库尔兹的描述上。作 为一家英国贸易公司的代表,库尔兹负 责在非洲大陆深处的某贸易站收购象 我对库尔兹的忠诚。” 小说结尾处,马洛给库尔兹的未婚 妻送信,为了保持库尔兹在姑娘心中的 完美,他竟然对她撒谎说库尔兹临终前 最后一句话喊出的是姑娘的名字。我们 当然可以把这理解成一个出于好心而撒 的谎,但从中康拉德本人对殖民主义所 牙。公司的人都视其为“一位非常出众的 人物”,因为“他送来的象牙跟所有其他 人送来的加起来一样多”。而用武力征服 他本来是应该去岸上拍手跺脚的,而他却 在这里苦苦干活,给一个奇怪的魔法当奴 隶,脑子里充满了令人长进的知识。他有 用,因为他受过训练……” 而另一个黑人舵手在马洛眼里则更 当地人就是库尔兹制胜的法宝,更令人 发指的是,他还将对手的头颅插在贸易 持的将信将疑的态度也可见一斑。 《黑暗的心》具有很强的自传性,马 洛在非洲的经历与康拉德本人的经历几 站的篱笆柱头上以此炫耀自己的威慑 力。 乎一致,通过马洛,康拉德完成了心灵的 的外在熏陶,还需要培养个体内在的理 性精神,这正是孑L子与康德道德思想的 比较研究为我们提供的有益的启示。同 参考文献: [1】f21康德.论教育学[M1.赵鹏,何兆 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5.43. 1986:52,83-84. [6】牛京辉,冯 禹.孔子与康德伦理学思 路之比较[J1.#Lff- ̄究,1993(1). 【3】戴本博.西方教育史(中)【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224. 【4][5】康 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 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 作者简介:邹泉(1977一),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邹燕(1975一),女,湖南长沙人,硕士,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 201O.1(总第56期) 是“我所见到过的傻瓜当中最没有主见 的一个”。为什么称他为傻瓜呢?只是因 西方文化展开的;非西方的文化被贬低 于康拉德本人1890年刚果之行的所见 所闻。出于人道主义的基本准则与良知, 为“落后文化”“边缘文化”,处于“他者” 为马洛觉得他掌舵的技术不够熟练,换 句话说,也就是由于受白人的训练、指导 太少而已。 地位。西方中心论的鼓吹者坚称,科学、 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现代化、合理性等 普遍性价值只有在西方才能得到充分发 展。相反,专制制度、非理性、愚昧、巫术 等一般都出现在非西方社会。 《黑暗的心》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特定 康拉德无法容忍殖民者的掠夺与暴行, 在《黑暗的心》中,他对西方殖民者的残 暴手段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无疑也是 康拉德有意识要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 观点与态度。 当然,康拉德对黑人还是抱有同情 心的,比如当马洛看到树林中一群被自 人雇主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黑人奴工时, 可是由于殖民文化的长期影响,康 拉德在面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都大大 他不寒而栗,并将随身携带的饼干递给 产物,小说出版的年代正是英国人即将 了其中一位。同样,当前文所提到的黑人 舵手在一场冲突中死于非命时,康拉德 也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只是这种怜悯让 人感觉多少有些别扭:“我非常怀念我那 个死去的舵手,也许你们觉得,为一个死 去的野人表示怀念之情未免太奇怪了, 他的生命价值不过像撒哈拉沙漠中的一 粒沙子。不过,你们想过没有,他做过一 些事,他驾驶过船;我和他共事过好几个 月——他是一个好帮手——一件有用的 工具。这其中有某种伙伴关系。他为我驾 驶船——我就得爱护他。”黑人舵手在马 洛这个还算有点良知的白人面前充其量 也只不过是“一件工具”,一个比狗好不 了多少的东西,甚至在用到“伙伴”这个 词时,康拉德还不忘吝啬地加上一个限 定词“某种”,鄙夷之情溢于言表。但当提 到库尔兹这个真正的野蛮人时,我们没 有忘记马洛却称其为“朋友”。 以上就是《黑暗的心》中殖民者和殖 民地人民在康拉德心中的定位。 康拉德对西方人和非西方人的不同 态度早已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著名尼 日利亚后殖民主义批评家齐阿努・阿切 比(Chinua Achebe)1977年在《非洲的一 种形象:论康拉德<黑暗的心>中的种 族主义》一文中指出:康拉德通过马洛眼 中对非洲和黑人的描述,客观上对种族 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进而指责 康拉德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 虽然部分评论家认为此观点过于激进, 但也说明康拉德殖民叙事的立场确实有 些令人困惑。随后,东方主义的创始人美 籍巴基斯坦人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也表态认为《黑暗的心》在某种 程度上宣扬了殖民掠夺。 康拉德生活在一个“西方中心论”盛 行的时代。西方中心论在文化上表现为 一种霸权文化,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围绕 与非洲布尔人开战的年代。一批帝国主 落后于西方的非西方世界时,内心也产 义分子到处散播西方中心论,制造盎格 生了当时在西方人中普遍存在的优越 鲁撒克逊的种族优越论,为英国实施对 感。尽管他认为建立永久性殖民地的方 外扩张的殖民政策大造舆论。英国政治 式欠妥,但他更认同某些“必要的管理和 家、商人塞西尔・罗德斯(Cecil Rhodes, 控制”,认为那些“野人”不会利用土地资 1853—1902)就口出狂言:“扩张就是一 源,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化成高级 切。”“如果可能,我真想吞并所有的星 的、文明的、像西方人一样的人。他们必 球。”“你的职业就是世界,你的生命就是 须经过像库尔兹这样有领导才能的文明 世界,不是英国。”正是在当时这种盛行 人的训练指导,才能“学会一身进步的知 的“开发异域,拯救外族”观念的支配下, 识”,才能改良成像《黑暗的心》中黑人司 欧洲殖民者把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 炉工那样的“标本”。 康拉德的写作时期,即19世纪末2O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 世纪初,大部分的英国人,包括一些社会 的结论:康拉德毕竟只是一个生活在维 主义者都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视作一 多利亚晚期的英国人,他所生活的环境 项令人赞赏的事业,如与康拉德同时代 使他难以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殖民文化的 的英国作家吉仆林就是英国殖民统治的 影响,他也只能以一种殖民视角,即宗主 忠实“拥趸”,在其小说中充斥着对白人 国视角来观察殖民地。这样,他在以批判 殖民者的溢美之词,但康拉德则在自己 的态度揭露殖民者罪恶的同时,也无意 的作品中表达了对晚期帝国殖民统治的 识地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宗主国文化的 深深疑虑,并大胆揭示帝国统治的罪恶。 优越感。 这部分源于康拉德的个人经历:康拉德 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父亲是一位 参考文献: 爱国诗人兼剧作家。1863年康拉德的父 『11雷艳妮.英国20世纪的殖民和后殖民 亲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遭沙皇政府 小说:一个宗主国视角[J].外国文学 逮捕,全家被流放至俄罗斯北部,5岁的 研究.20o3(4). 康拉德从此随父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 [2】吕伟民.“他者”如镜——康拉德小说 活,两年后康拉德的母亲病故,12岁时父 的殖民地叙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亲去世,两个叔叔也因参加爱国运动被 (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1). 流放和杀害。切肤之痛使康拉德一直视 f31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 自己的家庭为俄国帝国主义的受害者。 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少年康拉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16岁时, [4】(英)约瑟夫・康拉德.青春:康拉德小 他意识到呆在被俄国统治下的波兰是没 说选[M].方 平,等译.上海:上海译 有出路的,于是决然离开祖国到西欧做 文出版社.1997. 水手,开始了长达20年的海上生涯。这 【5]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 期间康拉德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地,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人 f6]J.H.Stape.Joseph Conrad[M].上海: 民的剥削与压迫,见证了帝国主义所宣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o. 扬的崇高事业与他们实际采取的野蛮行 (作者单位:邹泉湖南对外经济贸 为之间的强烈反差。《黑暗的心》就取材 易职业学院:邹艳长沙理工大学)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