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课题教案(一)
18、《莫高窟》教学设计
前锋小学 张 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形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板书:《莫高窟》 彩塑 形态各异 壁画 个性鲜明 藏经洞 数量多
《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与实践》课题教案(二)
1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前锋小学 张 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首先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然后带领孩子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教学,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
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学生踊跃回答。通过老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顽强、抗争”。了解恩科西是如何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如何呼吁人们一同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的,从而加强对“斗士”的深层理解。最后引出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增长知识,了解它的象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